竭盡全力教育孩子,怎麼還養出不自信的孩子

A寶家的經濟條件不太好,加上有兄妹3人,父母的負擔和壓力很大。和學習成績不錯的哥哥姐姐相比,A寶資質一般,在班級的排名總是居中下游,偶爾還有不及格的現象。

對此,A寶的父母常常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懟孩子說:“錢花在你身上,就是打了水漂!”漸漸地,原本性格開朗的A寶變得沉默起來,就連過新年的時候舅舅要帶他去買新玩具,他也不肯去。問他為什麼不願意買新玩具,A寶小聲地說:“我表現不好,不應該有玩具。”

變得自卑的A寶長大之後,即使有能力讓自己買好的生活用品或是能追求好一點的女孩子,他也總是不由的自想,我的能力暫時還不夠優秀,還不夠格;即使每到一家新公司,當同事熱情地邀請他一起出去聚餐,A寶還是常常因為覺得自己不該“享受”而拒絕,久而久之,同事有什麼活動也就不叫他了。

這樣的A寶在生活中過得“憋屈”,在職場上人緣越來越不好、主動性也不強,漸漸地活成了“社會邊緣人”。


竭盡全力教育孩子,怎麼還養出不自信的孩子


孩子的自卑,很可能源於父母不經意說的這3句話,父母千萬不要不當回事:

1.“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沒用!”

小方上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爸爸媽媽還在地裡幹活,於是想著自己先把菜炒了,由於年紀還小又沒怎麼做過家務,小方忘了放油就開了火把菜放鍋裡炒,等到爸媽幹活回到家時,菜糊成黑乎乎的一片了。

媽媽一邊收拾殘局一邊埋怨小方:“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能給全家人做飯了,你都多大了,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沒用!”媽媽嘮叨中的這句話,讓小方覺得自己真是太失敗了,原本滿身的熱心變成自責不已。

竭盡全力教育孩子,怎麼還養出不自信的孩子


孩子做事不如成年人熟練、快速、準確,失誤那是情有可原的,很多家長生氣了就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便很理所當然的想說:“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孩子覺得自卑,覺得自己真的很無用,總是給父母添麻煩。久而久之,孩子在需要展示自己的時候,就會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好而莫名退縮。

2.“沒想到培養你這麼費錢?”

如今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確實比較高,因此,一些父母在給孩子花了錢之後,或者在面對家庭經濟壓力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沒想到培養你這麼費錢?”

父母可能只是調侃,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心裡會覺得是自己導致了父母辛苦的現狀,自己變成為了父母的包袱,從而被父母嫌棄。

父母的這句話會導致孩子在花錢上畏手畏腳,壓抑自己正常的需求,而且還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產生一種“我不配擁有好東西”的心理,從而使得孩子將來長大之後,也不懂得追求高品質及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3.“你離最好的那個還差得遠呢”

很多父母會有這種心理,總會擔心表揚孩子會使孩子變得驕傲,於是抱著“謙虛使人進步”的心理,在孩子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用一句“你離最好的那個還差得遠呢”,這句不科學的方式來反面“激勵”孩子,希望其更加努力。

大部分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時,經常是一臉興奮,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這時候如果父母用這種“激勵”的方式,無疑是給孩子潑冷水,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使得孩子開始厭惡自己的父母,甚至感到回家是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成長中的孩子,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及評價,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能正面表揚和鼓勵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如果父母不肯定或者不滿足於孩子做出的努力,孩子便會很容易覺得自己很失敗,什麼都做不好,從而變得自卑。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受到父母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不要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多做這樣幾件事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多發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因此父母要善於發掘孩子的長處,多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作為家長一定不要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和自家孩子相比,因為每個孩子有他與生具來的天性,有他獨一無二的閃光點。

竭盡全力教育孩子,怎麼還養出不自信的孩子


讓孩子經常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在家庭多製造一些氛圍,讓孩子參與進來,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選擇權,更要給孩子一些決策的權利,給孩子培養做人處事的責任感,讓孩子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自信心。

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孩子對父母提要求,不管父母最終是答應還是不答應,父母都應該對此予以重視。即使不答應,父母也不要裝作沒聽見或者忘記了,而是應該認真的給孩子解釋不答應的原因。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不被重視而失去自信。

一個有自信的人,能決定他將來成就的高低。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鑰匙,而自卑,足以毀掉一個人。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最終決定了孩子是自信還是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