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兵的时候,之所以能得到刘穆之、孟昶、刘毅、何无忌、诸葛长民、檀凭之、王仲德等能人异士的拥戴,并且推诿盟主,最终迅速控制东晋朝廷,主要就是因为

宋武帝刘裕打的是“讨伐桓玄,兴复晋室”的旗号。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宋武帝刘裕进入东晋首都建康城后,仍然要立刻将武陵王司马遵、穆章皇后何法倪,以及当时还是“琅琊王”的晋恭帝司马德文重新接回来,并且拥护武陵王司马遵为辅政大臣的。而宋武帝刘裕之所以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稳定人心,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中还有司马休之、刘敬宣、鲁宗之、徐广等“忠于”东晋朝廷的官员,宋武帝刘裕不好直接“挟天子以令诸侯”,毕竟楚悼武帝桓玄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


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至于所谓的“兴复汉室”这个旗号,请问当时的宋武帝刘裕可以找谁来做这个“兴复汉室”的盟主呢?要知道宋武帝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他跟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的关系是非常远的,如果他想要“兴复汉室”的话,那么他首先总要能找到汉献帝刘协,或者汉昭烈帝刘备的后裔吧?然而汉献帝刘协的后人刘秋在西晋永嘉元年即公元306年,就被入寇邺城、幽州地区的平阳马牧帅汲桑、上党武乡人石勒杀死了,而汉昭烈帝刘备的好几个儿子也死于汉国光文帝刘渊之手,虽然汉昭烈帝刘备的一个后人刘玄在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6年到公元312年)南下入蜀,投奔了成武帝李雄,但是刘玄这个人除了寿命比较长之外,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太多的生平事迹,到了东晋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当东晋南郡公桓温攻灭成汉后,刘玄也只是在成都与东晋史学家孙盛有过一次彻夜长谈而已,之后史书中就没有任何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了。就算刘玄这个人真的有子孙活到了东晋末年,那么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让宋武帝刘裕拥护这样的人,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去讨伐楚悼武帝桓玄不成吗?你自己想一想,不觉得这个想法很搞笑吗?

再说了,当宋武帝刘裕篡位的时候,当时带头劝进的陈留王曹虔嗣可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如果宋武帝刘裕还要“兴复汉室”的话,那么请问这是在打谁的脸呢?下面是我之前整理的一些资料:东晋元兴二年即公元403年春正月,虽然当时的琅琊人孙恩已经在临海郡投水自杀,但是孙恩的妹夫卢循,以及卢循的部下徐道覆仍旧率领十几万流民军攻破了东晋的永嘉郡,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当时的荆州刺史、南郡公桓玄却在这时候有了异志,他不仅要求晋安帝司马德宗封他为大将军、太尉,还在没有铲除内部隐患的情况下,就假装做出要北伐中原的样子了。因为桓玄觉得自己威望不够,所以他为了增加威望,便先让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要求他北伐洛阳、长安,并且还在长江边上停泊了大量战船,做出一定要北伐的样子来,随后他又私下里要求晋安帝司马德宗再次下诏收回成命,于是桓玄就“免为其难”的停止了北伐行为。因为类似的作秀行为之前的国舅爷庾亮就做过了,所以许多臣民不过把桓玄的行为当做笑话罢了。又因为在这之前,南郡公桓玄已经让他手下的将军冯该逼迫荆州刺史殷仲堪自杀,并且取代了殷仲堪的官职,所以殷仲堪的手下庾仄又聚集数万人,企图联合后秦皇帝姚兴的力量讨伐桓玄,虽然庾仄并没有成功,但是因为当时还有投奔南燕的司马休之、高雅之、刘敬宣等人,他们也不停的劝说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南征,所以可以说
这时候的桓玄已经丧失了大量人心了,而同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流民帅卢循、徐道覆率领十几万大军攻打东晋的东阳、永嘉诸郡的时候,宋武帝刘裕都是将其击败的,所以卢循只能转头去攻打防备较为薄弱的番禺县,成功击败了广州刺史吴隐之,而控制了番禺,并且阻断了交州刺史杜瑗与东晋朝廷的联系。因为此时的桓玄志在尽快篡位,并没有给予宋武帝刘裕更多的兵员,同时以太尉桓玄为首的东晋朝廷还下令封卢循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所以宋武帝刘裕也只好暂时不再攻打卢循了。又因为桓玄掌权后,更是杀死了参与过“淝水之战”的冀州刺史孙无终,而孙无终还是刘裕出道后的第一位顶头上司,所以刘裕和桓玄的矛盾也大概在这时候产生了。又因为宁朔将军何无忌的舅舅刘牢之也是被桓玄逼死的,所以何无忌便在此时劝说刘裕在山阴县起兵讨伐桓玄,而刘裕便把何无忌的想法告诉了孔靖。因为孔靖对刘裕说道:“因为山阴县离京师比较遥远,所以我们在山阴县起兵需要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这样起兵是比较难成功的。更何况桓玄现在还只是辅政大臣,并没有篡位,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讨伐他,我觉得我们不如等桓玄谋朝篡位后,再从离京师比较近的京口起兵讨伐他比较合适!
”,所以刘裕便选择暂时按兵不动。


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东晋元兴二年即公元403年秋九月,因为殷仲文、卞范之等人再次劝桓玄称帝,而卞范之甚至提前为晋安帝司马德宗草拟好了给桓玄加九锡的册命文,然而桓玄却想要试探一下战功赫赫的刘裕对这件事的看法,所以桓玄便让他的堂兄弟桓谦去试探刘裕,于是桓谦就问刘裕道:“因为楚王(桓玄)功勋卓著,又是宣武(桓温)的儿子,所以朝廷上的许多官员都劝他尽早登基为帝,请问刘彭城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呢?”,刘裕知道这是桓谦对自己的试探,于是他毫不犹豫、面不改色的回答道:“楚王(桓玄)是宣武(桓温)的儿子,本来就是功勋卓著,更何况晋室衰微,楚王代晋称帝,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桓谦高兴的说道:“只要你说可以,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桓玄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同年冬十一月,因为卞范之已经提前帮助晋安帝司马德宗草拟好了禅位诏书,桓玄又让临川王司马宝、司徒王谧二人去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交出玺绶,所以晋安帝司马德宗只好在当月下达了退位诏书,于是

桓玄便在当年十二月壬辰日,于姑孰篡位称帝,定国号为“大楚”,改东晋元兴二年十二月为大楚永始元年。接着桓玄便下令封晋安帝司马德宗为“平固王”,穆章皇后何法倪为“零陵县君”,当时还是琅琊王的晋恭帝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并将他们三人都软禁在寻阳,又将东晋朝廷的“神主”迁移到琅琊国,并且追尊南郡公桓温为“宣武皇帝”,南康公主司马兴男为“宣武皇后”。因为楚悼武帝桓玄以桓弘为青州刺史,并且封刘裕为彭城县公,所以刘裕的军队也就驻扎在了京口,“密谋兴复晋室”。此时有一个叫做刘毅的人找到了何无忌,想要“与(何)无忌谋讨(桓)玄”,于是何无忌就问刘毅道:“谯国桓氏的力量现在还很强盛,您说我们要怎么才能打败他们呢?”,刘毅慨然说道:“天下的强弱本来就是在一直变化的,如果君主荒淫无道的话,那么他即使有百万雄师又能如何呢?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最难得的还是明主的出现啊!”,何无忌说道:“我想天下的草莽之中还是卧虎藏龙的吧!”,
刘毅听后毫不掩饰的说道:“如今草莽之中就有一位大英雄,他就是刘彭城啊!”,何无忌听后十分高兴,就把刘毅的话告诉了刘裕,于是刘裕便与自己的弟弟刘道规,以及何无忌、刘毅等人开始谋划,而孟昶、诸葛长民、刘穆之、檀凭之、王元德、王仲德等人也在这一时期全部进入了刘裕的阵营当中。


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同年秋九月乙丑日,彭城公刘裕与自己的弟弟刘道规,以及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魏咏之、檀凭之、诸葛长民、辛扈兴、童厚之、刘穆之等人密谋起兵。因为刘道规当时是青州刺史桓弘的中兵参军,所以刘道规便与刘毅、孟昶二人里应外合,在江北杀死了青州刺史桓弘,又因为诸葛长民是桓弘手下大将刁逵的参军,所以诸葛长民也利用职位便利杀死了刁逵,于是刘裕的军队很快控制了广陵、历阳、京口三地。又因为当时的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三人正在东晋首都建康城做桓玄的参军,所以刘裕就秘密令他们三人作为内应,一起攻打桓玄,随后不久,刘裕又在刘道规、刘毅等人的帮助下杀死了徐州刺史桓修,于是桓玄听闻两个将军被刘裕杀死后才开始畏惧,最终挟持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穆章皇后何法倪等人逃回了江陵,又因为桓玄的军队在随后再次东征时,却于峥嵘洲被刘道规打的惨败,所以桓玄就打算入蜀投奔益州刺史毛璩,然而桓玄却在经过枚回洲的时候被益州都护冯迁一箭射死了。这就是刘裕迅速控制东晋朝廷的过程,在这次起兵攻打东晋首都建康城,并且平定荆州、江陵等地的战争中,刘裕不止一次的喊过类似于“兴复晋室”的口号,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刘道规将晋安帝司马德宗送回东晋首都建康城后,刘裕还是只能暂时先让武陵王司马遵,晋恭帝司马德文二人作为辅政大臣的,同时刘敬宣、高雅之二人也是在听说刘裕灭了桓玄这个消息后,才从南燕首都青州广固城回到东晋首都建康城的。相关原文如下:

【何无忌潜诣裕,劝裕于山阴起兵讨桓玄。裕谋于土豪孔靖,靖曰:“山阴去都道远,举事难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图之。”裕从之,靖,愉之孙也。……刘裕与何无忌同舟还京口,密谋兴复晋室。刘迈弟毅家于京口,亦与无忌谋讨玄。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苟为失道,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遂与毅定谋。……于是裕、毅、无忌、元德、仲德、昶及裕弟道规、任城魏咏之、高平檀凭之、琅邪诸葛长民、河内太守随西辛扈兴、振威将军东莞童厚之,相与合谋起兵。道规为桓弘中兵参军,裕使毅就道规及昶于江北,共杀弘,据广陵;长民为刁逵参军,使长民杀逵,据历阳;

元德、扈兴、厚之在建康,使之聚众攻玄为内应;刻期齐发。……(东晋义熙元年即公元404年春二月)乙卯,裕托以游猎,与无忌收合徒众,得百馀人。丙辰,诘旦,京口城开,无忌著传诏服,称敕使,居前,徒众随之齐入,即斩桓修以徇。修司马刁弘帅文武佐吏来赴,裕登城谓之曰:“郭江州已奉乘舆返正于寻阳,我等并被密诏,诛除逆党,今日贼玄之首已当枭枭于大航矣。诸君非大晋之臣乎?今来欲何为?”弘等信之,收众而退。……众推刘裕为盟,总督徐州事,以孟昶为长史,守京口,檀凭之为司马。彭城人应募者,裕悉使郡主簿刘钟统之。(二月)丁巳,裕帅二州之众千七百人,军于竹里,移檄远近,声言益州刺史毛璩已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返正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帅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尼已据历阳。】——司马光、刘攽《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刘穆之)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 任,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 负势陵纵,小民穷蹙,自立无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 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簿,记室录事 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玄功,封西华县五等子。
】——沈约《宋书·刘穆之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