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自成真的是个“独眼龙”吗?

史事春秋


谢谢!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米脂(今陕西米脂)人,曾充银川驿卒、甘肃边兵,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兵入侵京畿,他随参将王国赴京勤王,行至金县杀王国,率众投闯王高迎祥。后高迎祥在陕西周至被俘遇害,他领余部继续战斗,袭称闯王。崇祯十五年他兵围开封,在朱仙镇(今开封西)击破丁啟睿,左良玉等数十万大军,次年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设官分职,继续北上,经山西过大同,由居庸关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破北京城,推翻明朝统治。不久,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四月撤离北京,后因清兵追击,他由西安退至武昌。永昌二年(1645年)在通山(今湖北通山)的九宫山,为地主武装袭击牺牲。史上并无所述独眼龙一说。谢谢!


王義君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画像中,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猎猎战袍,瞪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威风凛凛的进了北京城。可是《明史》中却记载着进北京城时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

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军打了好久还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有点着急的李自成就琢磨着怎么拿下开封城,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李自成带人在开封城下观察敌情时,被开封总兵陈永福的儿子陈德在城头一箭射中了左眼。

在《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李自成攻打开封时中箭的故事:

“遂乘胜陷南阳、邓州十四城,再围开封。巡抚名衡、总兵陈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龙等。”

后世根据“射中自成目”这句话,推断李自成的眼睛应该是被射瞎一只,所以,明代文献中都把李自成称作“瞎贼”。

那么,李自成既然是瞎了一只眼的“独眼龙”,为何在我们看到的他的画像和影视剧中,李自成的眼睛完好无缺呢?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首先,根据《永昌演义》记载,李自成的眼睛被军中神医老神仙陈士庆给治好了。而且射李自成的陈德的父亲陈永福后来还投降了李自成,《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

“……陈永福,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巅不敢下,自成折箭为誓,招之,亦降。……”

可见,李自成可能只是被射伤了眼睛,后来被医生治好。要不然,他也不会接受一个射瞎自己眼睛的仇敌。

🛡其次,《明史》毕竟为清朝所撰写,成王败寇,对于胜利者来说,故意抹黑失败者形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我认为李自成被丑化成“独眼龙”形象是统治者的一种攻心手段,他们妄想夸大战果来打击农民起义军的信心,同时增强朝廷军队的战斗勇气。

🛡最后,李自成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为了拔高他的光辉形象,后世不愿意把他描绘成一个“独眼龙”,这样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勇敢反抗者的由衷敬仰。比如姚雪垠的小说中描述的就是射中了李自成的面部,而并非眼睛。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不是个“独眼龙”,历来众说纷纭,但根据以上分析,我个人倾向李自成被射中的应该是面部,而不是眼睛。之所以他被丑化成一个“独眼龙”形象,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不惜用夸大战果甚至改写历史的无聊方式来泄愤而已!


本文参考文献:《明史.李自成传》、《永昌演义》


墨雪问心


近些年,流行李自成是“独眼龙”的观念。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独眼龙”这事有争议。

已故作家姚雪垠写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他对明史及李自成有深厚研究,仅写李自成在攻打开封查看地形时被明守军用箭射伤,脸上留有疤痕。己故明史专家吴晗也没说过李自成是“独眼龙”。

说李自成是“独眼龙”也有根有据,很详细。《明史》记载:李自成带人在开封城下观察敌情时,被开封总兵陈永福的儿子陈德在城头一箭射中了左眼。

李自成被射中是可能的,但是不一定成为“独眼龙”。试想,1、李自成如果是“独眼龙”,那么李自成模样将是非常明显,清军和南明军队或者地方民团乡民等杀死李自成也好,李自成出家或者隐居也罢,都是容易辨别出来的,不致于李自成最终归宿谁也没有确认下来。2、李自成如果是“独眼龙”,那么当时满清、明朝廷以及李自成敌对势力一定有可能在这方面大力喧染,作文章。现在,查不出这类文章,所以李自成不一定是“独眼龙”。3、李自成是公认的武术高手,久经战阵,应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水平,尤其观察敌情是冒险行为,不能不小心谨慎,所以轻易不至于被射瞎眼睛。像项羽、李世民、赵匡胤等都是武功高手,精于骑射之人,在千军万马中争战也没有要害部位伤得特别严重情况。4、李自成攻入河南后势力大增,有众多军队,到开封侦察敌情身边也不乏武功高强之人,这些人也应该注意保护李自成,不致于被射瞎成“独眼龙”。5、明朝和满清有些史料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像满清说郑成功害死鲁王朱以海,后来考古发现鲁王不是郑成功杀害的。专家认为满清抹黑了郑成功。说李自成是“独眼龙”也可能存在抹黑李自成现象,毕竟李自成是明朝和满清的敌人。“胜是王侯,败者寇。”史书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


大白白野


是的,在历史上李自成确实是一个独眼龙。这是李自成在第一次进攻开封城时,被守城的士兵射中。

他的眼睛被射伤是发生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事情,当时的李自成在河南复起,攻陷河南府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李自成的队伍本来只有几万人,力量弱小,直接进攻洛阳城是不可能攻下的,但是李自成在攻打洛阳时,有士卒叛变,为李自成打开洛阳的北门,李自成直接进入洛阳,李自成在得到洛阳之后,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于是开始了对于开封的进攻。

要知道福王朱常洵是一个很贪婪的人,王府的金银和武器装备十分多,按照《汴围湿襟录》的记载:洛为王国,积藏素饶,且多战具。城破,金帛子女悉为贼有。其所降之兵,皆边陲劲旅。由于福王府的财富使得李自成的队伍从数万人发展到了数百万,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的目标就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开封城。当时开封城内有两支部队。但是此时都已经外出,游击高谦的部队随抚台李仙风往河北剿寇,洛阳被攻打后高谦和李仙风赶往洛阳。另一支则因为听闻洛阳有警,由副总兵陈永福率领驰援。开封是空城。

开封也有一个亲王,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后裔,封号是周王。面对李自成的进攻,巡按高名衡下令安排防守,同时周王朱恭枵以八百王府卫士投入战斗,而且把王府的大批金银直接搬上城头,立下文书:

打死一个敌人赏五十两;能够退敌、解围者,赏十万两,外加保奏皇帝授升官职。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日,闯军到达开封对于开封发动进攻,城内的百姓和衙役抵御李自成的闯军,闯军在连续攻打下并不能够攻下开封城,在二月十六日,副总兵陈永福率领军队回到了开封城。

陈永福的手下的军队都是开封人,他们顾念家人,所很快回到开封,但是开封城被李自成围住,为了回到开封城,陈永福发动了夜袭进攻李自成,在折损数百人之后,陈永福到达开封之后。开封城的民众欢呼,由于有了正规军,城池将会更加安全。在二月十七日,闯军再次进攻开封的时候,当时的开封城门居然打开了,陈永福率领军队出城门准备作战,闯军看到有士兵出城,于是稍稍退却,这使得陈永福也很奇怪,害怕中计,退回城池。

在这一天,李自成在得知消息后,前往开封城外探查开封城的情况,李自成化装成普通士兵的样子,伪装在自己的部众中,来到开封城下窥视明军的布防。当时的开封城上看到敌军来袭,按照惯例用箭射这些闯军,其中的一箭射向了李自成,《守汴日志》记载:“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许,抱头惊拥而去。始知为闯贼也。当然了,关于这个射箭者在历史记载里有陈永福、陈永福之子陈德和小卒谢三这三种说法。明军获得如此重大战果。从此李自成就成了“独眼龙”。闯军也因为这样而退。

关于李自成射伤左眼的说法也有佐证,那就是李自成之死。

《明史》记载,李自成被清军一路追击,连番大败,从北京败退到西安,随后又从西安败退到了武昌东面咸宁,最后到达了九宫山一带。顺治二年(1645年)秋九月,李自成留李过守寨,自己率领二十亲信骑兵,前往打探消息,被当地村民所杀。农民当时剥掉李自成的衣服,得到了龙衣和金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眇一目,也就是一个眼睛瞎了,《明史》记载: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可见李自成确实是瞎了一只眼睛,这个独特的特征已经广泛被当时的人们知道,已经成为了李自成的一个独有的特征。

其实历史是很奇妙,按照历史记载的李自成应该是一个“独眼龙”。


人者仁义也


正史明史以及许多野史中都说李自成被射瞎一只眼睛,现在许多史家也认为李自成是独眼龙。但细分析,正史明史是清人写的,清人恨李自成自然往坏处写。野史是文人写的,李自成对知识分子不好,文人也不会说他好。因此正史与野史都难以让人百分之百的相信。

再看姚雪垠的《李自成》却是这样说法:第一次攻打开封府时,李自成亲自去城外考查地形,被敌人射中面部,所以左眼正下方留下一个伤疤。

我们应该相信那个说法呢?个人认为:姚雪垠的说法是比较靠谱的。理由是,李自成在考察敌情时中箭,如果正好射中眼睛必会伤及大脑,按当时医疗条件不可能治愈,甚至因此丧命。再说,那支箭尽管是有惯性,但李自成不可能一点防备措施都沒有。李自成被射中面部,眼下方留下伤疤是可能的。

笔者仅是一孔之见,切勿苛责。



文海墨韵


依照姚雪垠的《李自成》中的说法:第一次攻打开封府时,李自成亲自去城外考查地形,被敌人射中面部,所以左眼正下方留下一个伤疤。但是在正史明史以及许多野史中都说李自成被射瞎一只眼睛。而且现在许多史家也认为李自成此后成了独眼龙。我们应该相信那个说法呢?

我个人认为:姚雪垠的说法是最靠谱的。其实正史这东西也不是都可信的。因为明史是清人写的,清人恨李自成,自然会把他的事往坏处想了。另外大家都认为的也不一定靠得住。因为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是文人写的。如果这个人物对知识分子不好,文人们自然不会说他的好话。所以野史把李自成的事往坏处说也有可能。

大家想,既然李自成是在城下考查敌情时中了敌人的箭,那箭自然是自上而下射击队来的。如果射中眼睛。眼睛后面是什么?就是大脑啊。也就是说,那箭如果射中眼睛后会由于惯性继续前进而深入大脑,人会没命的。总不会那箭当好射到眼睛就成了强驽之末,不再前进吧。箭是自上而下射来的,再没有力量,就靠箭的重力也会射穿人头的!所以这样的常识为何史家都没有想到呢?


历史—小当家


众所周知,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后继承“闯王”之号。多少年以来,李自成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高大英武的形象,骑着战马,身披战袍,一双眼睛烁烁放光,好不威风。可最近查《明史》,却发现李自成应该没有画像上那般英武,按照《明史》所载,李自成进北京时应该是个“独眼龙”。

李自成是怎么变成独眼龙的呢?《明史》里记载得很清楚。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进攻河南,杀福王朱常洵,士兵煮福王血,混以鹿肉酱,名曰“福禄酒”。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将福王府的金钱赈济饥民后,移师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听说李自成大军杀来,忙用库存黄金招募死士,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固守。自成攻打了七天七夜没有拿下开封,便领兵离去。

李自成攻克叶县、南阳、邓州等十四城后,再围开封。这次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强攻,但遭到了巡抚高名衡、总兵陈永福奋力抵抗,仗打得非常惨烈,李自成环攻不克。十七日,李自成在城下巡视时,开封总兵陈永福儿子陈德一箭射中李自成左眼。《明史?李自成传》“遂乘胜陷南阳、邓州十四城,再围开封。巡抚名衡、总兵陈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龙等。”

按《明史》所载,箭射中李自成眼睛,李自成肯定就变成了“独眼龙”,因为箭不把眼睛射瞎,也不叫射中。如果箭射到脸上其他部位,也不叫“射中自成目”。所以,从崇祯四年三月以后,李自成的形象应该是“独眼龙”。正因如此,李自成在明代文献中被称作“瞎贼”。

既然李自成是“独眼龙”,为什么李自成的所有画像都两眼好好的呢?影视剧里的李自成眼睛也是好好的,只是左眼下留了一道疤。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明史》为清朝所写,有可能故意抹黑李自成形象。当时李自成中那一箭,并非射中眼睛,而是射中面部,姚雪根在小说里就是这么写的。

二是现代人拔高李自成形象,不希望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是个“独眼龙”形象,所以改写了《明史》,让李自成中的那一箭没有射中眼睛,而是射中了面部。

由此可见,后人的好恶是可以改变历史的,喜欢一个人,就把他往好处写,憎恨一个人,就把他往坏处写。清人说李自成是“独眼龙”,我们说李自成不是“独眼龙”,到底李自成是不是“独眼龙”?只有真正见过李自成的人才知道。

虽然官方历史可以根据好恶改写,但大量野史却说李自成是“独眼龙”,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李自成形象判若两人。野史虽多流于传说,但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就是编也有个根据。

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后人没有必要掩盖或是篡改。李自成就是“独眼龙”又怎样?他率领千军万马推翻了明朝,怎么可能因为一只眼睛而使他的名声大打折扣呢?替古人担忧的人应该是多虑了。






历史回放机999


洪武初年,朱元璋为定都何地犹豫不决,洪武元年四月,朱元璋亲自到开封实地考察,结果他对开封很满意,一度决定要定都于开封,毕竟开封也是北宋的故都,并且当时朱元璋带领的红巾军就是为了“光复大宋山河”才起兵的。“天下义军共主”的小明王韩林儿也曾在开封建立“龙凤”政权。后来,因为刘基等人的阻拦,所以才没能定都开封。

但是,朱元璋对定都开封仍然抱有希望,于是他在开封修建了一座大城,并且让他的第五个儿子朱橚镇守开封。开封也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也是中原第一都会,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和南京。

李自成占领洛阳之后,杀掉了明朝福王,随后亲率3万精兵进攻开封,组织将士环城挖洞,向城内发射了大量火炮。

但是,他遇到了开封总兵陈永福。虽然陈永福名不见经传,但他却是明末一个军事天才。

陈永福率大军死守开封,城里的周王也吸取了洛阳福王的教训(洛阳被围以后,福王没有出钱犒劳守城的将士,城破之后被杀),他散尽家财,宣布只要杀死农民起义军一人,就可以得到赏银一两,后来又提高了赏银。

在周王的支持下,陈永福沉着冷静,他带领守城官兵利用开封城城高炮大的优势,用重武器镇压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将开封围了七天七夜,依然无法攻破开封。

李自成久攻不下,内心非常的焦虑,于是有一天他趁着夜色亲率一支侦查骑兵,靠近开封城观察敌情。

恰巧,陈永福正在城墙上巡视,他突然发现了李自成的骑兵,看领头者器宇不凡,于是命手下递过弓箭,亲自弯弓,一箭射去,只听一声惨叫。骑兵立即退去。陈永福当时也没有在意。第二天他才知道被射中的人,竟然是李自成!正好射中了李自成的左眼,从此李自成就成了“独眼龙”。

后来,开封被水淹,陈永福只好帅兵突围而出。崇祯十六年,陈永福与孙传庭攻击李自成,因为部众溃退而大败。随后李自成亲自招降了陈永福,两人折箭为誓,李自成绝不会追究陈永福的一箭之仇,后来李自成又封陈永福为文水伯,陈永福从此跟随李自成。


公元前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画像中,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猎猎战袍,瞪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威风凛凛的进了北京城。可是《明史》中却记载着进北京城时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

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军打了好久还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有点着急的李自成就琢磨着怎么拿下开封城,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李自成带人在开封城下观察敌情时,被开封总兵陈永福的儿子陈德在城头一箭射中了左眼。

在《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李自成攻打开封时中箭的故事:

“遂乘胜陷南阳、邓州十四城,再围开封。巡抚名衡、总兵陈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龙等。”

后世根据“射中自成目”这句话,推断李自成的眼睛应该是被射瞎一只,所以,明代文献中都把李自成称作“瞎贼”。

那么,李自成既然是瞎了一只眼的“独眼龙”,为何在我们看到的他的画像和影视剧中,李自成的眼睛完好无缺呢?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首先,根据《永昌演义》记载,李自成的眼睛被军中神医老神仙陈士庆给治好了。而且射李自成的陈德的父亲陈永福后来还投降了李自成,《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

“……陈永福,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巅不敢下,自成折箭为誓,招之,亦降。……”

可见,李自成可能只是被射伤了眼睛,后来被医生治好。要不然,他也不会接受一个射瞎自己眼睛的仇敌。

其次,《明史》毕竟为清朝所撰写,成王败寇,对于胜利者来说,故意抹黑失败者形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我认为李自成被丑化成“独眼龙”形象是统治者的一种攻心手段,他们妄想夸大战果来打击农民起义军的信心,同时增强朝廷军队的战斗勇气。

最后,李自成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为了拔高他的光辉形象,后世不愿意把他描绘成一个“独眼龙”,这样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勇敢反抗者的由衷敬仰。比如姚雪垠的小说中描述的就是射中了李自成的面部,而并非眼睛。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不是个“独眼龙”,历来众说纷纭,但根据以上分析,我个人倾向李自成被射中的应该是面部,而不是眼睛。之所以他被丑化成一个“独眼龙”形象,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不惜用夸大战果甚至改写历史的无聊方式来泄愤而已!


远源流畅


自从温州晚报登了篇《独眼李自成与水淹开封城》后,关于李自成是独眼龙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根据史料考证,射中李自成眼镜的是开封守将陈永福。

但是他只是射中了眼下,但没有瞎,留下了伤疤。

目前正史,以及当时流传下来的画像,现在的雕塑等资料显示,都没有关于李自成是独眼的证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水淹了开封城,现在开封城的考古中还可以看到当初水淹留下来的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