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場景- -蹣跚學步的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下意識地便去攙扶;情緒低落的孩子保持沉默,父母迫不及待的就要問出一二;面對充滿選擇的問題,還沒等到孩子思考父母便率先幫助孩子做好了決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似乎很多家長都習慣了主動。

朵朵是表姐家的小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有一次應表姐邀請前去她家做客。一進家門就看到正在刻苦練習舞蹈的小姑娘,眼神堅毅、動作優美,讓人忍不住就想要為她鼓掌稱讚。

表姐表示之所以讓朵朵每天高強度的進行舞蹈訓練,是因為再過一週她就要去參加市級舞蹈大賽了,為了讓朵朵取個好名次所以現在必須加強練習。

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晚餐時間,朵朵看上去似乎不太高興、一言不發,表姐見狀便立刻給予孩子心理按摩並向朵朵承諾只要舞蹈比賽得了獎就獎勵她一套期待已久的芭比娃娃套裝,儘管如此朵朵還是一言不發,任由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晚餐後朵朵的情緒有所好轉,我建議表姐可以趁機詢問一下當時吃飯時孩子為何情緒低落的原因。

表姐把朵朵抱在懷裡,柔聲向朵朵詢問原因,朵朵看著表姐小聲提問能否從明天開始不再練習跳舞了,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熟練掌握了,同時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向表姐。表姐一聽是要停止練舞的請求,二話不說便把朵朵從懷裡推開,緊接著又是一頓數落,即使我再怎麼勸阻也毫無作用。

類似於表姐這般,總是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要求,還在孩子主動訴說了自己的需求之後依然固執堅持自己想法的家長其實犯了親子教育中的一個大忌—即過分主動。

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父母太過主動,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父母的主動,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過分主動地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力去幫助孩子做決定、解決問題,其實從本質上而言是對孩子自我思考能力的一種剝奪。

當面對需要孩子自己解決和做決定的問題時,父母過分主動的行為是對孩子自我思考的一種干擾。

父母的主動,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過分依賴心理

在孩子還沒有提出問題時,父母已經未雨綢繆幫助孩子主動地解決了讓孩子感到困擾的事情,此時孩子的內心深處便會認為無論自己遇到什麼事父母都可以輕鬆的幫助解決。

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過分的依賴心理,一旦孩子遇到需要自己做決定或處理的事情時,便會感到無從下手。

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父母的主動,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完善

科威特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在其作品《家庭》中有言:“獨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礎”。

父母的過分主動,很大程度上是對孩子的一種主觀干涉。當孩子的日常生活點滴總是要被父母的主觀認知所影響、當父母的主動對孩子的自我思考認知形成了阻礙……孩子便無法抒發自我內心的真情實感、無法通過自己的思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自我完善。

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一定不能過分主動,更應該致力於引導孩子學會自主思考、主動表達。

家長應當怎麼做,讓孩子把問題“主動”提出來?

減少干涉意識,適當放權給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但凡非原則性問題作為家長一定要減少對孩子的干涉,適當學會權力下放,孩子的事情授權孩子自己做決定。

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只有長期給孩子營造一個父母不過分干涉且溫馨的家庭環境,才能和孩子之間建立起一條互相信任的橋樑,才能讓孩子在輕鬆且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更加勇敢地表達自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特意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表達;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表達,比如在孩子需要自我表達時,不斷地給予鼓勵與心理按摩;在需要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的事情上,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並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表達自我時,父母也可以適當的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對孩子勇於自我表達的行為予以肯定。

通過有意識地培養,激發孩子好奇心及求知慾。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自我表達的關鍵,只有孩子對待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才能夠主動提問、有所表達,所以父母在日常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教育孩子不能太主動,用好這些方式,讓孩子的問題“主動”提出來

​比如面對孩子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發散式思維,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與表達,同時拋出問題給孩子思考,讓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潛移默化中被建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不要再因為自己的過分主動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權力,也不要再因為自己過分的主觀干涉忽視了孩子的個人意願。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家長更應當給予孩子一個溫馨且適當權力下放的良好家庭氛圍,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思考、敢於提出問題和自我表達才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