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行 守护生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1日这一天,太原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被紧急送往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战“疫”由此打响!医生、护士、检验员、急救员等全市广大医务人员集结待命,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请战:“我们愿意”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近30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技术水平过硬,我请战参加救援医疗队,并随时待命,全力以赴,保证圆满完成任务。”1月22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手术室主管护师张璠写下请战书。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如果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随时前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随时服从安排,竭尽全力,保护生命,一起努力赢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1月24日,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王海霞向医院主动递交了请战书。

“我自愿报名参加医院应急发热门诊,家人也很支持。”“我不休假了,担心有突发情况,还是留守病房吧。”……10人、50人、100人、200人……连日来,医院、疾控、急救等各级医疗机构请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务人员越来越多,“我们愿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旋律。

“疫情面前,生命至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张璠坚定地说。

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是抗击疫情战场上飘扬的旗帜,这旗帜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奋勇向前,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奋战:“我们能行”

1月26日,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137名医护人员背起行囊,肩负使命,驰援湖北。此时,虽然已确定病毒人传人、已有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但秦睿君、梁萃荣、张璠、王卓、杨立明、陈静6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代表太原“逆行”前往湖北。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此刻湖北人民需要我们,我要用我所学,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这场疫情。”太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立明临行前说。2月4日,是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秦睿君来到湖北省援救的第十天,也是转战天门市中医院的第一天。这里收治的大多是疑似病例,给患者采集咽拭子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完成的工作。直面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工作危险性很大。“我来,我是呼吸科医生。”秦睿君毫不犹豫地接过同伴手中的检测棒,走到患者身边,一边引导患者放松,一边利落地完成取样工作。就这样,一上午为16名患者采集咽拭子。“看似简单的采集环节,其实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包括房间空气的流通方向、消毒等。”秦睿君说。

查房、询问病史、阅读胸部CT、取样、讨论病情、安排医嘱……从早8时到14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秦睿君“笨拙”地穿梭在病房间、楼层间,用心服务着30多名疑似病患。当记者问道:“累吗?怕吗?”“累,但不怕,而是很兴奋。对于一名医者,能见到不同的病例,我们的专业技术会不断提高,我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秦睿君笑着说。

像秦睿君这样的医务工作者很多很多。在太原市疾控中心四层的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身穿防护服的疾控人争分夺秒地检测疑似病例样本;在省城34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忙着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测量体温、问询病史、筛查诊疗……从组织动员到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工作,从接诊患者到筛查病例,从转运患者到救治患者,服务人民,奉献一切,在这场抗击疫情、拯救生命的战斗中,全市的广大医务人员挺身而出,连续作战,充分彰显了白衣天使对患者博爱的情怀。

决战:“我们必胜”

1月29日,一个好消息传来: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当患者带着微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病房的那一刻,一直奋战在救治一线的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患者刚转入医院时,紧张恐慌,总是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们不仅要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还要做心理疏导,帮他树立必胜的信念。每天都会有医护人员陪他聊天,渐渐地,患者有了信心,愿意配合治疗,直至痊愈出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应急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张卓彦说:“我们经历过抗击非典、 H7N9、禽流感,虽然这次疫情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一直从事重症护理工作的市第四人民医院应急病房护士长张磊说:“平时我们护理的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重症患者,护理要求极高,我们每周定期参加培训。我们的队伍训练有素,随时都能进入实战状态。”“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技术精湛,还和蔼可亲,总是为患者着想,是他们帮我战胜病魔。”首例出院的23岁小伙子恳切地说:“要相信社会各界、国家的力量,一定会战胜这个病魔。”

面对疫情,全市广大医务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为万家团圆提供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以坚守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强防线;这些最美“逆行者”,以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增添强大的信心。(来源:太原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