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育鄰夢

興趣班的“低質量與錯誤教育理念”會給大多數孩子帶來什麼惡果?

“興趣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轉移了部分家長對教育孩子成長“無方”的焦慮。跟風、攀比、順潮流一直是人們生活成長的主基調之一,因為每個人都只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所有的成長行為都離不開社會。人類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獲取資源、另一部分就是奉獻力量,簡單歸結為吸入和付出,而這兩部分都與社會密切相關,沒有一項能夠脫離社會群體。個人的成長高度取決於其能夠獲取、鏈接社會資源的多寡;個人成就的大小則取決於其能夠為社會進步帶來多大的奉獻。

教學活動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的摸索中進步。每個家長都寄希望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序資源,在未有第三方測評、能夠提供精準服務的當前,隨主流便成為了家長最方便快捷的選擇。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家庭教育

1、成長的驅動力來自於外界

人生的成長是漫長的,其主要的動力是自感生活能力的不足,必須要通過模仿練習加以彌補。生命之初的力量是渺小的,剛出生的孩子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連基本的生理自理能力都沒有,孩子吃奶需要送到嘴邊、屎尿需要家長搭理。孩子的成長就是從我不會,逐步通過模仿達到“我能”“我會”的生活自理水平。

適應生活所需要的技能有很多,而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呢?這沒有絕對標準,這隻能通過參與社會性的生產活動,從與周圍夥伴兒的對比中才能得出。原始社會人們只需要習得狩獵與採摘的技能即可很好的生活,而且人們能夠學習的技能也只有狩獵技術以及與狩獵相關工具的製造方法;農業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勞動分工也更加細化,出現了手藝人、商人和社會職能管理機關——國家。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一部分人逐步通過努力走上了國家管理者的崗位、一些人開始從事某項特定的技藝、一部分人開始走上調配各階層角色分工所產生的勞動剩餘——商人。社會角色分工的根本就是,大家通過與周圍鄰居的對比,心想著通過努力獲得相對於其他人的生活優越感。

人們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優越感。”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這樣有趣的行為,鄰居建了大房子我家也要建、鄰居家買了汽車我要買比他家更好的、鄰居家孩子上了大學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後.....生活中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個人的成長活動同樣是在相互對比中進步的,****同學這次考試得了80分,下次我一定要超過他;****考了駕照,我也要考一個.....對比是人們生活中的“常客”,是個人成長進步的主要推手。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2、你有我也要有是心靈的“安慰劑”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活中的幸福感不在於自身擁有資源的多寡,而在於同友鄰相比自己是否缺少了什麼。《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講【1985年9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佔主體,一是共同富裕。”“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正是為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之後,鄧小平“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的思想成為黨的政策。學習上同樣存在“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的問題,城市最先擁有部分好的教學資源,後續一定會以各種方式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是社會生活中常熟法則,是實現社會高速發展、平等發展的前提。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為孩子報“興趣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