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河南商报记者 高帅/文 王春胜/图(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我受凉发烧了,会不会感染,会不会传染给家里老人和孩子?”

“120能不能及时到?不会车还没到,我就生了吧?”

“确诊了肺炎,家人因为我被隔离观察了,是我带来的麻烦。”

…………

疫情期间,各自经历不同,可能出现了焦虑、惊恐,甚至出现了胸闷、呕吐,害了“心病”。

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出现了。

比如,开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刘建平,焦作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会长王国防,平顶山市鹰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主任赵迎春等,已纷纷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通过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人们排解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师们都遇到了哪些情况,遇到这些问题,心理咨询师又是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给出哪些建议呢?

【问题①】发烧担心自己染病、感染家人,紧张、焦虑

李先生受凉导致发烧,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又担心家里老人和孩子被他传染,尽管次日早上再量体温时已经退烧,可是到单位后仍然内心恐慌、紧张,接着开始焦虑、甚至出现心跳加快、胸闷等症状。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心理咨询师先听完李先生的倾诉,稳定他的情绪,跟他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过度紧张、恐慌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心跳加快、拉肚子等症状。”

同时,告知他普通感冒和病毒感染的区别,增加他的信心、调整好心态。

“可以练习书法啊,从而有效调节心情,感受会好很多。”引导李先生通过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外,心理咨询师建议他接纳现况,教他几个缓解紧张情绪的小方法,同时提醒他注意了解自己的内心和身体的变化情况,确有不适应及时到定点医疗单位进行精准诊治。

【问题②】不能出门,不能解决家庭矛盾,痛苦

刘女士家中三代同堂,家人之间有多次争吵、冲突,多次尝试改变家中沟通方式,现在有了一定效果,可是家中又出现矛盾,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能出门,“感到很痛苦。”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心理咨询师先允许刘女士发泄自己的情绪,听她讲述她自己的家庭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问题。然后让她谈谈,她心目当中对别人的印象、判断是什么,从而认清她的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你的家庭界限在哪里,你可以做些什么,未来还可以在哪一方面优化呢?”

【问题③】高龄产妇怀孕36周多,害怕、焦虑、无力

朱女士生头胎时急产,现在怀二胎36周多,丈夫是位医生,现在“战疫”一线,不能回家陪她,家中两位70多岁老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我怕孩子早产”“我怕孩子有问题”“120会不会还没赶到,我就生了”“我去医院检查会不会交叉感染”……朱女士每天在家想来想去,害怕、焦虑、无力。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心理咨询师先与朱女士聊天、搜集资料、聚焦问题、疏导情绪,帮助她把问题逐个具体澄清、消除焦虑,“孩子不是不动,是动的少了,血压也不是一直高,而是偶尔高,孩子急产的几率并不高。你有外出孕检和生产的问题,我们平台可以给妇联联系,予以协调。”

挂掉电话后,心理咨询师与该市妇联联系:“疫情防控一线医生家属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我们只有做好后方服务,才能让医生安心在疫情防控一线战斗。”市妇联主席随后打电话进行安排、部署。

【问题④】得知家人曾接触武汉回归人员,焦虑、多疑、恐惧

张女士得知其父母一周前曾接触过武汉打工返乡人员,当天开始焦虑、多疑、恐惧。通过了解,武汉返乡人员现已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但内心焦虑、恐惧始终无法摆脱。

心理咨询师劝慰张女士说:“疫情期间更需冷静、客观看待问题,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另外疏导张女士:从医学客观角度来说,武汉返乡人员已隔离14天,无症状,应相信医学,不要负面猜想;心态对免疫力有直接影响,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应积极调整自身情绪;避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父母,影响其身心健康。

【问题⑤】家人每天外出上班,担心、难受,吃不下饭

王女士的老公每天外出上班,怕他受感染,自己很难受,“吃不下去饭,对啥都没胃口,对啥也提不起兴趣,担心老公也担心自己。”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具体化技术,让王女士对自我认识、情绪状态及持续时间和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做详细倾诉。

引导王女士接纳自己的焦虑状态,疫情当前,个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都是正常的,允许它们与自己共存;调整自我认知,把出现的症状合理化,如吃不下去饭是因为活动量小,不饿;转移注意力、调适自我,如多和老公沟通,适当活动活动,看看电影等;给予王女士信心和鼓励,看到自身的力量,“你能主动打电话求助,说明想调整自我啊。”

【问题⑥】家庭产生矛盾,生气、纠结,身体不适

赵女士的公公婆婆非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门,“劝也不听,还在旁边骂人,我很纠结。”加上和亲戚的债务纠纷问题,与婆婆理论后生气,自己出现反胃症状。

心理咨询师先让她发泄完情绪,让她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了解她的问题和身体疾病有没有关系。评估她与婆婆和丈夫的矛盾程度,得知他们夫妻关系较为稳定后,引导如何做好夫妻沟通和处理问题。学会划分界限,处理好家庭的债务纠纷问题,建立界限、做好平衡。

【问题⑦】武汉回归人员:得知武汉封城后,恐慌,家人不能回家过年,难受

李女士从武汉回到老家,自己一切正常、没有发烧症状,准备在老家过春节,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后感到恐慌,又因家人不能回家里过年感到难受。

心理咨询师倾听她的感受,关注她的情绪状态,告诉她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恐惧,遇上危险有恐惧是正常情绪,恐惧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其次,采取规范的自我保护行为,比如在疫情期间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餐,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吃熟食。

心理咨询师和李女士说:“恐慌、担忧情绪来临时,用几分钟时间,来练习核心心理学的‘听息法’:数息、调息与随息。每天可以和孩子视频聊聊天,分享一下各自的感受。把担心或紧张的事情说出来或写下来,专注地做你感兴趣的事情。”

【问题⑧】丈夫做生意赔钱、在家通宵打游戏,与妻子发生肢体冲撞

韩女士与丈夫是大学同学,恋爱结婚11年,育有一个6岁男孩,现在怀二胎八个月了。她因不满丈夫做生意赔钱几十万元,现在家打游戏,有时可以打到天明,叫丈夫睡觉,并抱怨了他,丈夫第一次与她发生肢体冲撞。

心理咨询师用将近一个小时,听韩女士来倾诉,给她以共情。帮她理清思路,“非常时期,你有什么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然后,心理咨询师找到焦点问题,和她一起用排除法把不能使用的方法去掉,让她找到身边可信赖的支持者(小姑子),寻求小姑子帮助。

对韩女士的焦虑、愤怒情绪指数进行评估,原来是10分,现在是2分,心理咨询师建议韩女士:“深呼吸几下后,放些胎教音乐,在放松中睡一觉。吃饱喝足后,和小姑子用‘我信息’表达法沟通,有事你还可以和我打电话。”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问题⑨】工作在“战疫”一线,心里焦虑、恐慌、内疚、自责

孙女士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负责在小区门口执勤,接触人员相对较多,心里产生了焦虑、恐慌,并因工作中的一次意外受到惊吓,心里更加焦虑、不舒服。单位领导考虑实际情况,给她安排了相对清闲一些的岗位,但是她心里又有些不舒服、自责,“我没有和领导、同事那样,坚守在一线。”

心理咨询师细致、耐心地安抚孙女士的情绪后,疏导她内心的纠结与冲突,讲解疫情期间科学、客观的防控知识,最终解开咨询者的心结。

孙女士后来说,和心理援助工作人员沟通后,心里舒畅多了、纠结少了,下午去上班时轻松了许多。

【问题⑩】53岁一线教师不会线上教学,着急、发愁、焦虑、烦恼

马大姐是位一线老师,53岁,独居,平时讲课多用传统手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要求老师准备在线上为学生上课,她没有这方面的基本技能,又不能出门找人指导,心里着急、发愁、焦虑、烦恼。

心理咨询师倾听并回应马大姐,缓解她的情绪。引导马大姐关注正向,帮助厘清问题中的重点,树立信心、充满希望,静下心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建议她平时多与他人交流沟通,给予她具体的方法指导,“你可以下载钉钉、腾讯会议等APP,我也是最近才真正接触和使用,用起来不是很复杂。”

家人出门,自己担心得吃不下饭……疫情期间害了“心病”,收藏这些“方子”

【问题⑪】感染新冠肺炎,家人隔离观察,自己心里难受、内疚、自责

王先生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后,住在医院里,家中亲人被隔离观察。他确诊后思想压力大,心里难受、内疚、自责,不停哭泣:“我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害怕有人因为我感染上肺炎。”

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对王先生的遭遇表示理解,进一步安抚;鼓励他相信科学、积极治疗,要相信新冠肺炎可以治愈,多和医生沟通,减少无谓的猜测;事情的发生并非他有意为之,减少无谓的自责;可通过电话及微信等方式,与家人或朋友倾诉,更重要的是寻求专业帮助,把烦恼告诉心理老师或专业医师。

​(编辑 崔莉莉 吉倩倩 见习编辑 王红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