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受疫情的影響,這個春節過得很特殊。對於孩子們來說當然也一樣,往年農曆正月十六就開學了,今年據說要3月初才開學,這可愁壞了一眾家長。

昨天,在網絡上看到一位寶媽的帖子:

我家孩子六歲,上幼兒園大班,現在在家蝸居快一個月了,也上不了學也不能出去玩。他每天在家就知道玩,看動畫片打遊戲玩手機,大人說話有時聽,但更多的時候不聽。現在每一天都特別難熬,不知道該怎麼過!大家的孩子都是怎樣過假期的呢?幫忙出出主意吧!

“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平時,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學,時間很好打發,但最近這段時間,大家都只能宅在家裡,孩子不好帶的問題就明顯暴露出來了。我耐心看完了這個帖子下的三百多條評論,以及這位寶媽的回帖,發現這位寶媽面臨的問題,其實暴露的是父母的兩個教育缺陷:

1.父母不能用心陪伴,而是把孩子交給 “電子保姆”,孩子當然免不了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

有太多的父母和這位發帖的寶媽一樣抱怨:孩子總是看電視,玩遊戲,說也說不聽,真是愁人!

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就忍不住問父母:你平時在家是如何打發空餘時間的呢?不出我的意料,大部分父母的答案是“玩手機”、“看電視”。發帖的這位寶媽的狀況也一樣——“整天抱著手機”。

這其實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了。父母自己就成天玩手機看電視,沒有生活壓力和危機感的孩子們又怎能拒絕得了手機和電視的誘惑,認真去學習呢?父母平時總是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照看,已經習慣於此的孩子怎麼可能突然轉性愛上學習呢?

“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在這個帖子的評論中,有一位家長這樣說,“只要大放下手機,認真陪孩子,你會發現孩子其實很好帶。” 對此我深有同感。

我家孩子三歲多,最近也一直待在家裡不能出去,到今天已經快20天沒有出門了。這段時間,她每天上午8點多鐘起床,然後洗漱吃早餐,上午我陪她看一個多小時書,其他時間她自己玩玩具,我做家務以及準備午飯。中午吃完飯之後她會睡上一個小時左右,此時我就寫文章。等她睡醒之後我再陪她做遊戲,看書,背詩,唱歌之類的,她自己也會在家騎會兒車(滑板車、扭扭車,家裡地方有限其實也玩不開),吃點零食。

晚飯過後,家裡的電視會開一個小時左右(平時幾乎不開),大家一起看看新聞,女兒有時候跟著看一會,但她對新聞不感興趣,看得很少。晚上洗漱完畢後,我和她一起看書到九點鐘左右睡覺。

“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一位爸爸陪孩子一起閱讀

以前能出去玩的時候,休息日上下午我都會帶女兒出去玩,現在不能出去玩了,在家看書玩遊戲她也挺樂意的,並不要求看電視玩手機——因為我們家所有大人幾乎不在她面前玩手機,家裡電視開得很少。

所以,其實父母只要能放下手機,用心陪孩子一起玩、讀書、做遊戲,孩子是不會沉迷於電子產品的。

2.平時沒有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平時孩子在家的時間可能不太多,再加上不上學時也能去戶外玩,所以一天很快就過完了。但現在時間多了,又不能出去,如果不玩手機不看動畫片,那在家做什麼呢?這就考驗父母平時是否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了。

如果父母平時除了寫作業幾乎不培養孩子在家學習的習慣,那麼現在時間一多,孩子自然就會變著法兒地想著玩和吃,即使父母要求他學習,他也坐不住。

“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而平時已經養成良好習慣的孩子,這段時間在家可以閱讀、學認字、學英語、做做習題,上過特長班的可以在家練習唱歌、跳舞、圍棋、書法、珠心算等。孩子有事做,並且已經習慣了在家也學習,自然不會整天想著玩了。

孩子的任何習慣——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好的習慣培養得越早越有利,0-3歲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絕佳時期。無論是生活作息、還是閱讀習慣,還是學習習慣,在3歲之前如果已經養成,那麼之後只要繼續堅持和保持就可以了。

如果父母抱著“3歲之前不記事,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的心態,那麼後期要想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會很有難度,並且孩子越大改變的難度也會越大。

“孩子最近宅在家,不聽話只想玩”,一句話暴露父母2個教育缺陷

所以,父母們不要只羨慕別人家孩子在家又學習又看書,那是因為別人家父母早就開始行動了,他們的孩子已經養成了好習慣。如果希望自家孩子也能做到那樣,那麼就先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