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戶為中心的,實體店社群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之路


以用戶為中心的,實體店社群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之路

以用戶為中心的好處就是輕資產運營。以產品為中心是重資產運營,代理商有個問題就是:以為市場上產品出貨量很大就是市場熱銷,其實是那個領導本來就是做社群的,只不過把大團隊帶過來做這個產品了,所以代理商跟風把貨壓在自己手裡了。

社交的目的是有效鏈接,社群的目的是為了聚合。用微信把有共同需求,共同興趣的人聚合在一起,形成粉絲群,設計文案成交,再通過分享經濟,實現規模化的賺錢方式。

淘寶的紅利期已過,三隻松鼠也是乘著淘寶紅利期的東風起來的,大家在直播中看到三隻松鼠實現突飛猛進的營業額都是在雙11,那麼我們知道,雙11不是隻誕生了一個三隻松鼠,好多進入淘寶平臺的細分品類都創造了不俗的業績。

三隻松鼠只不過是抓住了淘寶的紅利期,那麼三隻松鼠拿到融資後,還繼續在淘寶上燒錢買流量的做法顯然是沒有轉型的做法。他拿到融資後像雲集那樣做社交電商會踏上更好的轉型之路。

所以,我們每個夥伴,無論產品、店鋪、企業,要讓融入社交基因,社交屬性,這樣轉型如果做好甚至可以帶動整個行業的。互聯網時代是有價值一夜間傳播大江南北,沒價值的模式怎麼投資也不行。

社群的模式有幾種類型呢?

一種叫做顧客社群,或者叫店鋪社群,你把你的老顧客圈起來,做一個老顧客社群,再把新顧客圈起來做一個準顧客社群,讓兩個社群之間互相影響,很快就可以做起來。

以用戶為中心的,實體店社群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之路

通過抽獎/拼團引流-進群-福利-互動-內容來維繫社群的運營。

第二種叫知識社群。隨著知識付費市場的暴增,知識社群迅速崛起,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樊登讀書會都是典型的代表。

第三種叫創業社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客社群也是當下的主流方向。

不燒錢、很有趣、超好玩是社群的標誌,也簡單、輕鬆、快速的商業模式,先有圈子,再匹配資源就是輕資產運營。先有資源,去找圈子,就是重資產運營。

要想做好社群,就要走過四個階段,實戰—認知—經驗——帶隊。

訓練四大技能:分享、文案、總結、互動。

當你進入了實戰,你就是會掌握流程,參與流程和駕馭流程完全是兩回事。當你提升了認知,就會解答。當你從提問者變為解答者,你上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然後通過總結與互動訓練自己的帶隊能力,為自己的社群運營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當你從提問者變為一個解答者的時候,就逼迫自己必須跳出產品思維,你將面臨各種各樣的產品,這個時候你來到一個不一樣的天地,在回顧自己的時候會有全新的收穫,再回看自己原來的產品的時候,也會有全新的認識,也會提高做產品的成功率。

說到銷售員被產品標籤化,這在微信裡也比比皆是,成為一個“氾濫”現象。

以用戶為中心的,實體店社群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之路

“萬能產品”比比皆是,每個產品都能“拯救民族”。

同類產品之間競爭激烈,互不溝通。

而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就不存在競爭,或者是短時的競爭關係,從長期來看是看誰更能把我用戶痛點、把握時代脈搏、把握⼈人類趨勢,只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不斷成長,自己不斷迭代。

這也是一個快樂的商業模式,幸福的商業模式。

在微信裡,一旦你被別人貼上某類產品的“標籤”,那麼不需要這個產品的人就會把你屏蔽,那些時間寶貴,不想浪費一分鐘時間看“垃圾”信息的人就會果斷把你刪除,因為他們認為:一個只知道發廣告的人,一個已經被產品標籤化的人是不會有什麼高端認知的、沒有價值的人。

所以,微信溝通最大的關鍵,就是不要被標籤化,你才有輸出認知和價值的機會。

我們知道,微信本身就有標籤功能,作為熟人社交工具,這個功能就是屏蔽朋友圈用的,我們發的朋友圈可以選擇讓某類被標籤的人看不到。

信息爆炸,認知盈餘的時代,最寶貴的是時間,當我一早醒來,我首先刪除那些給我發廣告的人(你認可的廣告除外)。

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進入別人"認可的範圍",如何認可?就是輸出認知。怎麼輸出認知,我現在給你們輸出的認知,你們吸收後就提升了自己的認知,先吸收,後輸出。

前些年,有本書很火《免費》,很快《免費》就不行了,現在是付費的時代了。

付費就是門檻,只有付費群才有生命力,因為錢是汗水換來的,付費的人才是同頻的人。從銷售員變營銷人,從營銷人變社交人,這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過去是無鋪墊,不營銷,現在是無社交,不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