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1月31日晚,一則消息,一夜之間,雙黃連斷貨。

事因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一句話,讓平時普普通通的雙黃連,一下成了香餑餑:網上藥房,瞬間買不著;線下藥房,隊排老長。

甚至獸用版雙黃連、雙黃蓮蓉月餅都有人要。


2003年,國人哄搶板藍根的壯舉,17年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次上演。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緊接著,網上嘲笑、謾罵中醫藥的陰陽怪氣就來了。有的甚至把中醫說的一無是處,彷彿抗擊次疫情,中醫毫無卵用!

有的人再次高呼:中醫就是偽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未必!

事實上,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中醫講和諧,西醫講對抗。


中西醫學體系的異同在於: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整體調治,注重個體,以經驗和觀察性研究為主,結局判斷以“軟”指標為主。

西醫則是以病論治,針對病因,強調標準和統一,倡導臨床試驗,強調終點結局。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許多病例證明,中醫的這種治療理念不僅行之有效,而且相比西醫治療更能提高生活質量。

所以,不能站在西醫的立場上否定中醫,也不能完全用西醫的標準評價中醫。

中西醫問題如果迴歸到哲學思維,可以歸結到東西方的思維模式差異。

西方思維重分析、重實證,被看作是唯一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一些人把東方的系統整體思維、陰陽平衡理論看成是非科學的,甚至是偽科學。

這種看法,本身就不是科學的態度。那什麼是東方的整體思維?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任繼愈先生打過一個比方:中國人寫通信地址通常是從大到小,先寫國,再寫省,再寫什麼市、什麼縣、什麼村,最後是什麼人收;而西方人寫通信地址,則習慣從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再比如,買東西找零錢,國外的商店習慣先找給你分,然後是元。而我們喜歡先找整錢,從百元到十元最後是幾角幾分。

中醫的思維方式,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它和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一樣,強調一個整體的觀察。

中醫重視患者治療後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的改善,這也是最具體、最直接的療效評價方法。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早在《黃帝內經》中,我們的先輩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的中醫預防學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後防復三方面內涵。


中醫學對於慢性病有著系統的理論認識,形成了豐富、完整的“理、法、方、藥”防治方法以及中藥、針灸、推拿等多種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手段。

這些手段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注重人體功能的整體調節,激發人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特別是能夠發揮整體調節、綜合干預、個體化診療的優勢。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2011 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第一發明單位、屠呦呦作為第一發明人的青蒿素研究項目的重大進展,是中醫對世界的貢獻。


這些貢獻已經得到了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全世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屠呦呦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中醫最擅長的,一是養生,二是對慢性病的治療,三是對疑難性疾病及突發性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更是有獨到之處。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2003 年非典,我國醫學家根據高熱、乏力的症狀,在病因還未查明的情況下,用中藥直接進行干預,為最終攻克非典作出了重大貢獻。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經西醫治癒的,大部分留下了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而結合中醫治療的,後期毛病就比較少。

當時,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中國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安全有效。這有力地證明了中醫不但沒有“貽害社會”,反而是造福人類!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此外,美國的經驗表明,西醫和中醫能合作醫治而彼此不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


大多數中醫從業者把他們自己看成是以一種和生物醫學不同的獨特的醫療方式在行醫,但同時也把自己看成是西醫的夥伴。


比如:某人得了膿毒性咽喉炎,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那個人需要某種抗生素。不過,當某人承受西藥的副作用,這就是對病人整體治療的中醫作為西醫補充手段發揮作用的時候。


作為中醫基礎的整體概念使其能如此之好地起到平衡西醫的作用。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中醫所具有的醫療效用,則已經作為客觀的價值真理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得以印證。


其一,在西醫學成熟之前,世界各民族大都靠草本藥物、傳統醫術治病,而中華民族數千年中,之所以能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維繫繁衍著相對密度最高的人口,創造續著自己的燦爛文明史,中醫應當說是功不可沒。

其二,伴隨醫學科學的進步,西醫已越來越成為全人類共同依賴的醫療手段。但中醫依然能“出口”到海外,證明在人類 300 多種傳統醫學中,中醫依然能在許多國家與西醫共存。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此外,21世紀以來,日本規定所有醫學院學生都必須學習中醫,否定了自明治維新以來取消中醫的做法。


如今歐美世界一流的醫學科研院所以及世界著名製藥企業,都有中醫藥研究所,說明中醫的理念和實踐不僅沒有落後,而且還引領著醫學的發展方向。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我國的六神丸被日本註冊為“救心丹”,年銷售額超 1 億美元,被韓國註冊的“牛黃清心丸”年產值也近億美元,而日本小柴胡湯的銷量,就能抵上中國所有中藥的出口額。

以上幾點,無論歷時性或共時性存在,都屬於“大概率事件”,這說明中醫可以治病。它對人具有醫療效用是客觀的價值真理。

而且,歷經百年磨難、在當代西醫長足進步的今天,中醫依然能生存、能與西醫抗衡,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中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中西醫結合,不僅成為我國醫藥科學和衛生事業的一大優勢,也是中國在 20 世紀對人類醫學發展的一大創舉和貢獻。

例如: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相結合的診療模式和方法的創立;開發出具有重要醫學價值的治療白血病的新藥;推動神經生物學、生理學及病理生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

同時,西醫手段豐富了中醫的診斷方法,也豐富了中醫療效評價體系。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西醫醫院大量應用中成藥的事實也說明,在面對眾多病因無法說清、缺乏有效西藥醫療難題時,西醫也在自覺借鑑並應用中醫藥。

中西醫結合應該是從方法與技術的綜合運用、到理論與實踐的優勢互補,逐步到理論與技術的逐步融合,這需要漫長的研究與實踐探索過程。

我國中西醫結合的成就有許多,如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相結合的診斷、治療模式和方法的創立;具有重要價值的新藥發明以及西醫醫院大量應用中成藥等。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所以,中、西醫各有其科學存在依據,雙方是互補關係。事實的確如此。

建立在分子、細胞、器官層次上,以化學、生物學、解剖學為基石的常規醫學,並不能證真或證偽脈絡、經絡的存在。

中藥由於不針對某種細菌、病毒等“藥靶”,所以,也難以通過動物進行藥理試驗。

這就表明,未來的需要新的理論範式,藉以解釋中醫通過脈象把握病情的奧秘,破解中藥藥效之謎。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對西醫而言,如果不正視中醫的挑戰,只是輕蔑地用一頂迷信大帽子把它窒息,藉以突現自己正宗科學地位,這不僅違反科學精神,而且就像將牛頓力學視為永恆真理會妨礙相對論誕生一樣,這種固步自封態度也將妨礙醫學學科取得革命性突破。


目前,全世界有 162 個國家有中醫藥及其相關產品,使用中醫藥或天然藥物的人群超過40多億,佔世界人口的 70%左右。


國外中醫醫療機構有10萬多家,國際市場對中藥產品的需求日趨加大。

需要指出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兒科病、婦科病等,有獨特療效。


中西醫之爭就是偽命題,疫情面前兩者結合療效好


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像歐洲、非洲那樣的大瘟疫 ,也與中醫藥的貢獻息息相關。


2003的SARS疫情在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爆發,發現病例達8400多例,病死率為11%,中國境內的疫情最重、病人最多,而死亡率是最低的。


為何?因為這和當時使用中醫藥配合西醫治療密切相關。


據統計,當時中國境內有5327例被確診,死亡349例,病死率為7%。


其中,廣泛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廣東只有3.8%,廣州 3.6%,遠低於低於香港地區(17%)、臺灣地區(27%)、加拿大(17%)和新加坡(14%),其差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醫藥參與的程度和參與治療時機的早晚。

所以,此次武漢肺炎疫情,我們更要相信中醫藥的獨特作用。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此時都該團結一心,發揮自身的優勢,助力我們早日度過劫難。


還是那句話:中西醫結合療效好!天佑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