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父母的耐心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沒耐心的父母,都可會被孩子看住眼裡,有樣學樣。若是脾氣極端暴躁,再優秀的孩子都有可能被父母毀掉。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前幾天早上去上班的時候,就在小區角落裡看到一位媽媽在大聲地數落她兒子:你到底還吃不吃早餐?等下要吃麵還是吃腸粉?兒子怯生生地沒有言語。

“你平時不是很會說的嗎?怎麼現在啞巴了?”快點說,不然趕不上公交車了。兒子頓時就被媽媽罵懵,根本不知道要選擇什麼,兒子隨後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我不想吃了”

媽媽:“浪費我的時間,不吃就好,反正也餓不死你”,接著媽媽拽著兒子趕到了公交站。

就在昨天,她兒子高空拋物將家裡的食物丟到外面去,幸好沒砸中人,物業的人去他家中詢問,才得知媽媽前幾天罵他吃早餐的事,心理不平衡,發洩報復...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一個長期被父母罵的孩子會有怎麼樣的表現?要麼自卑、叛逆、缺少自信,要麼自己也情緒暴躁、沒耐心等等……

因為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不會過於擔心受怕的想:“父母什麼時候又會引來一場情緒的黑風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會遇到很多棘手的育兒難題,但換個角度來看,父母也是孩子的“情緒導師”,原因有二!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一、【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能接納孩子的情緒比什麼都重要!】

姜女士的兒子從小就是個“愛哭鬼”,稍遇到點不順心的事,脾氣也暴躁的不得了,爺爺奶奶聽到後更是著急,馬上就會去安慰孫子。

姜女士對兒子的行為很反感,說道理孩子不聽,試了很多教育方法也不奏效,就覺得兒子根本在無理取鬧,是故意找茬。

從此以後,只要孩子不聽話,姜女士就粗暴地壓制孩子的情緒。丈夫也認為這孩子沒“救”了。平時夫妻倆吵架,也會將矛頭指向孩子。

其實從兒童的心理角度來看,雖然自己愛無理取鬧、亂髮脾氣等,孩子也在給父母發出一個信號,內心想得到溫暖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父母長期用暴脾氣指向自己,以暴制暴的方式對待孩子,除了內心受傷外,更容易封閉自己,不願意跟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

除此之外,過於用粗暴的用脾氣去壓制孩子,還會產生另一個問題的根源……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二【青春期的叛逆往往跟童年時期的經歷息息相關】

美國心理學研機構究發現,多數青少年叛逆的原因是對童年時期消極情緒的感受增多。

童年時因為調皮搗蛋,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父母“貼標籤”,時間久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覺得:“反正自己就那樣了,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從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這樣的孩子也會用自己“叛逆”跟父母做抵抗,因此會跟老師、父母之間的矛盾增多,更無心放在學業上。

遇到三觀不正的同學,也容易被帶壞,從而讓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走進“惡性循環”,面對“問題孩子”更是無從下手。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如果父母從小對這些“問題孩子”,能夠一直保持平和的態度,讓孩子慢慢地去理解父母對他要求、認識規則,有足夠的時間去讓學習、成長。

只不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往往是當局者迷,從而更需要父母耐心的幫助、引導。

父母情緒平和,才有可能讓孩子慢慢的接納父母對他的教育,即使最壞的結果也不會在叛逆的青春期,故意惹事讓父母受氣。

為什麼父母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兒專家:2個原因

若是父母極端暴躁、缺乏耐心,再優秀的小孩都會被父母的行為毀掉的。父母的懲罰與暴躁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強烈的抵制,親子關係越來越僵。

因為孩子在一個經常出現消極情緒的家庭裡,都會認為父母在針對他,會表現出難以調解的消極情緒。

育兒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簡單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叛逆的孩子了。

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父母不斷地反省,對自己錯誤的行為做出改正。

情緒平和,耐心引導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