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解剖,將揭祕新冠病毒的祕密

近日,央視新聞專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訪談裡院長介紹了目前醫院的基本情況,並說道:

“真正的疫情拐點已經來到,現在裡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從新發的情況來看,我觀察到的,5天以來我們自己的幾個點,發熱的數量在下降。它是有一個坡度,逐漸在降,穩穩地在降,沒有反彈過,我是很有信心的。”

雖然目前疫情拐點已經來到,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雷神山院長的後半句話:“只是還有很多存量“。目前防控正當“吃勁”的時候,整體拐點來不來,還不能輕易下判斷。何況,返程客流逐步增大、企業陸續復工、城市運行逐漸迴歸常態,將帶來更大考驗。在這個當口,許多被證明是正確的做法和觀念,理應堅持下去,不斷優化。要相信,“堅持就是勝利”,而若不能堅持,既有的成果,很可能功虧一簣。

然而,關於疫情還有一個重磅好消息,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完成送檢。這將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並能從根本上探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遺體解剖,將揭秘新冠病毒的秘密

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完成送檢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16日完成送檢。

新華社記者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獲悉,16日凌晨3時許,全國第一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併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16日18時45分,全國第二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工作也順利完成。兩具遺體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不解剖就都沒有答案

解剖、取樣、做切片,繼而研究病毒攻擊的靶點,和臨床醫生合作嘗試就此過程進行干預……遺體解剖一般依此來進行。

“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剛開始時認為衣原體是其病原體,直到第一軍醫大學病理學家丁彥青教授對SARS死者解剖後,才得到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了廣東專家組提出的‘非典病原是病毒,不是衣原體’的論斷。不解剖怎麼行?”參與解剖工作的法醫病理學專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介紹。

病毒感染後有沒有可能存在肺以外的靶器官?為什麼上呼吸道病毒檢測陽性遠低於下呼吸道?部分患者出現消化道症狀的發生部位及病理學基礎是什麼?

炎症風暴啟動後全身其他器官的損傷與否、程度如何……這些問題劉良思考了很久,不解剖就都沒有答案。劉良提到,此前有研究者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檢測並分離出病毒,是否存在糞口傳播,也可在解剖及病毒檢測的結果中找到答案。  

在劉良看來,進行病理解剖是件“救命的事情”,所有工作都將盡快完成。他表示,每一項結果出來都將及時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以便在臨床上進行及早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