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客體"對孩子很重要

  • 文|全文共257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表哥家的小侄女嘟寶上小學一年級了,是私立學校,本想讓孩子寄宿的。但住了一週後,娃說啥也不住了,還總是哭。後來表哥心疼閨女,就說那就不住了。這不就發現了嘟寶晚上睡覺的時候,<strong>總是會拿著被子的一個小角,用小拇指磨來磨去。

她的這個習慣我可是見識過,在她一歲左右的時候,嫂子每次出門都得背個碩大的包,裡面居然裝著是一塊兒童毛毯。理由是,嘟寶時不時就要摸這個毯子,沒有就會哭。後來上幼兒園了,就換成了一隻奶奶給做的毛線烏龜,她居然<strong>把烏龜的尾巴磨斷線了。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表哥表嫂挺發愁的,說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本來納悶已經改掉的習慣,怎麼突然就又開始了。但聽完他們的描述後,我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由。<strong>嘟寶被強迫住宿一週,也許給孩子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傷害。

早教班群裡,很多爹媽都有這樣的疑問,為啥娃睡覺的時候總愛摸摸摳摳的?原來在心理學上,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一個明確的釋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心理學的解釋

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在寶寶心中有母愛穩定的一個象徵,可稱之為“過渡性客體”。

簡而言之,就是說有一種物品或者是一種行為,在寶寶眼中可視為母愛的替代品,那麼這樣的一類東西就被稱為“過渡性客體”。

★ 客體的表現形式

具體物品有可能是被角小毯子小玩偶。行為方面:習慣性的摸媽媽的奶奶小手指不停的摳東西,或是用嘴唇摩挲被子的一角等。那麼在這些“客體”中,存在的

共同點是:<strong>都有他熟悉的味道和習慣性的行為。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這些東西會給孩子帶來溫暖而熟悉的感覺,會讓寶寶有一種心理依賴,感覺媽媽一直都在陪著我,這種現象尤其明顯的會發生在“斷奶”之後。當有了這樣的依賴物之後,縱使在媽媽的身邊,它們也是

不可替代的。

★ 客體出現的時間

“過渡性客體”一般在8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這恰恰是“分離焦慮症”出現的第一個時間點。因為<strong>“過渡性客體”是為了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而適時出現的。

那麼一直到兩歲,娃就會擁有一個固定的行為。一般到6歲的時候會自行消失,也有的孩子會持續到十歲左右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過渡性客體”對娃的意義

心理學家胡慎之: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是生命中最初的、最重要的體驗。

寶寶上幼兒園前,在填寫入園資料的時候,有一項就是“如果寶寶有很重要的玩偶,上學的時候可以帶一個”。我馬上就明白了,這是幼兒園對孩子心理上的照顧,,而大寶真的有個玩偶“大象”要帶著。你或許會迷惑,這種“客體”的存在,對孩子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呢?

首先,是情感的紐帶。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過渡性客體是寶寶和媽媽的情感紐帶。在斷奶或者分離之後,寶寶急於尋找一種和媽媽之間情感續存的東西。在這個時候,<strong>有媽媽熟悉氣味的物品,能感受到媽媽溫暖的事物,就會成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紐帶,以此來聯結母子之間的情感。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其次,是感情的寄託和安慰。

當寶寶獨自一人相處,玩耍時,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常常會抱著他的小玩偶,無論去哪都帶著它。甚至會在玩耍的過程中,突然停下來抱一抱,親一親它。要知道,這個時候就是寶寶自己無聊了,想要媽媽的陪伴。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最後,孩子能擁有自主權。

大寶總是拿著他的玩偶說:<strong>媽媽,這就是我的孩子,你看他多可愛啊!”。他倆玩過家家的時候,我總是能聽到他學著大人的話和大象聊天。感覺大象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可以負責大象的“喜怒哀樂”

“大象,你怎麼了,是哪裡不舒服嗎?”

“沒關係的大象,你乖乖躺好,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就能睡著啦。”

“大象別哭,我們一起來堆積木吧。”

“大象,你看這個好不好玩,你真棒。”

這些話,可都是我平常對他說的。當你發現三歲的娃在重複你的行為時,有沒有很驚喜,你們家有一個

“小大人”了!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客體”的斷舍離是否有必要?

美國心理學會的伊巴拉博士認為,孩子是否需要一個過渡性對象,就像在嬰兒時期入睡時,是否有父母中的一人在陪伴著一樣的重要。

因此並不建議寶媽們操之過急的幫助孩子切斷這個紐帶,因為它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玩偶,被角那麼簡單。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1、 在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不干預。

育兒專家說,如果到了十歲以後,孩子還是無法自主離開“過渡性客體”,那麼就需要幫助孩子正確的脫離出來。

否則在寶寶正確使用的情況下,不要過多的干預,而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陪伴。當娃的情感被充分的滿足,到了有足夠認知能力的時候,他自然會主動捨棄掉。

2、 樹立“客體”的正確形象,和娃一起愛護它。

前段時間因為突然有事,我不得不離開孩子幾天。這是自出生以來,大寶第一次要在沒有媽媽的陪伴下睡覺。娃爺爺發來信息說,Summer很乖,他總是說:“爺爺,我跳一會舞自己就睡著啦。”然後他就會躺下,緊緊的抱住大象睡覺。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大象”在大寶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家裡我們總會對大象百般呵護,做遊戲或吃飯的時候,都會問問它的意見

或許你認為,這聽起來很搞笑,玩具知道什麼?但在大寶的內心世界裡,這卻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尊重

3、 生活上有重大改變時,先考慮孩子心理健康。

這種情況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嘟寶,幼升小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屬於重大的生活改變。此時孩子還沒做好任何準備,就讓她離開父母住校,這在孩子的心理上來說,是很大的刺激。甚至有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自己了?

這個時候她就需要找到和媽媽的情感紐帶,找到自己的情感寄託,於是就想起了自己的“過渡性客體”

寶寶睡覺總要摸被角?心理學家一語道真諦:

4、 不要暴躁阻止。

林文采老師說: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尋覓關注。

這點主要針對的喜歡摸“neinei”的孩子們,一般一斷奶,孩子就會有這樣的需求。而通常寶媽們覺得娃還小,並沒有想要制止

但是卻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這樣的需求越來越頻繁。睡覺要摸,不開心了要摸,無聊了也要摸,甚至在外面的時候小手也不安分。

這個時候寶媽就覺得很煩躁,覺得尷尬,不經意間就會暴躁起來,吼叫孩子。而對於孩子來說,摸“neinei”這個行為和抱玩偶是一樣的,他並沒有覺得有何不妥。相反,媽媽的吼叫會讓他害怕,並且懷疑"媽媽不愛我了嗎?"

5、 在“客體”的問題上,尊重孩子的意見。

比如別輕易清洗,更換,處理掉孩子的最愛。寶媽可能會覺得毯子髒了,二話沒說拿去清洗乾淨,但寶寶則會因此哭鬧不止。

Tips:“客體”是孩子的私人物品

,不經允許,家長別擅自做主。

枕邊育兒寄語:

寶寶把自己的情感寄託給不會說話的玩偶,被角,抱抱它們,親親它們,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意。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些行為,請寶媽停下自己的事情,去抱抱孩子,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溫暖。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