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昨天Professor看到微博上有位網友上傳了一則視頻:


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視頻中的小男孩狂躁地把家裡的玩具車扔來扔去,視頻主人求助說:家裡的娃小小年紀就脾氣很大,應該怎麼教育呢?


雖然網友半開玩笑地紛紛留言說:“沒有什麼是打一頓解決不了的問題。”但視頻中的小男孩暴露出來的情緒控制問題,卻是很多家長面臨的不可忽視的困擾。


因為這次疫情,很多孩子宅在家裡,不少家長說他們已經不知道怎麼管孩子了……


“不讓女兒看動畫片,她直接躺地下了。”

“弟弟搶哥哥玩具,哥哥把弟弟推倒了。”

“動不動就在房間大吵大鬧,說也不聽。”


孩子往往很容易陷在內心的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美國作家Lyman Abbott說過:與其讓孩子不要憤怒,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憤怒。


其實,管理情緒能力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的的心境。


趁著假期,家長可以在家中重點觀察一下孩子的情緒變化,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3種情緒失控的表現,以及如何才能合理引導孩子的情緒管理。



愛哭包


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3歲的果果剛上幼兒園,老師向果果媽媽反應:“果果什麼都好,就是一句都說不得,剛說一句,還沒批評呢,她立刻就哇哇大哭!”


任何人被批評時,都會難受,只不過成人有更多表達方式,比較容易恢復而已。而2、3歲的孩子擁有的表達方式很少,哭,通常就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鄭爽曾在一檔節目中說:自己小的時候,很羨慕那些可以大聲哭的孩子。


因為她媽媽說總是愛哭的孩子很煩人,所以她一直都不敢大聲哭。每當想哭的時候,都會憋著不出聲。


成年後,她的性格特點也慢慢顯現了出來,明顯的不自信和討好型人格,而這也許和她的童年有很大關係。


那些不哭或者停止哭泣的孩子,表面上看風平浪靜,家長不用為他們過多操心,但那些不快的情緒並沒有因為壓抑就不存在,它還會留在孩子們的記憶或者身體裡。


這些孩子長大後,就特別容易消沉和抑鬱。


如果你有個“愛哭包”孩子,就要注意,首先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因為被批評而哭鼻子,嘗試告訴他:“被批評當然會難過。老師這樣說你的時候,她說的是一件事,而不是針對你這個人。”


另外,不建議家長沒完沒了安慰孩子說“沒關係”,雖然有時候安慰會減輕孩子的挫折感,但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和接受生命裡的不如意。



小炸彈


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年前朋友說,她帶著孩子去遊樂場時,曾遇到過一個“小炸彈”。


那是一個6歲左右的小男孩,因為在玩積木的時候跟小夥伴起了爭執,一下子大發脾氣,把積木扔了一地。


孩子的媽媽顯然對此情景見怪不怪,站在一旁冷冷地看著兒子,什麼也不說。小男孩發過一輪脾氣後,索性躺在了地上,面無表情。


對待像“小炸彈”一樣容易情緒爆發的孩子,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必須去弄清楚導致孩子發脾氣的深層原因。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系臨床副教授羅斯·格林說:“脾氣暴躁的孩子是因為沒有掌握執行技能、語言處理技能、情緒管理技能、認知靈活性技能或社交技能,所以在面臨需要這些技能的情景時不懂處理。“


換言之,只要孩子遇到這些情景時能夠學會利用這些技能處理問題,孩子就不會發脾氣了。


孩子怎樣才能學會這些技能呢?


首先,要與孩子產生“共情”,就是我們常說的“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當孩子提出他的要求時,不要馬上否定他,而是用“哦,為什麼?”來回應作進一步交流。


比如我們跟孩子的對話可以是這樣的:


孩子:我真不想去上學了!


媽媽:哦,為什麼?


其次,幫助孩子確定問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通常不能意識到自己是為什麼生氣。當孩子說出了要求背後的原因後,馬上幫助他作總結性的表達。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可以試著猜測。


比如我們跟孩子的對話可以是這樣的:


孩子:班上的同學總是嘲笑我成績差!


媽媽:哦,你覺得這樣太打擊人了?


最後,陪孩子共同討論解決辦法。肯定孩子的要求,說出自己的顧慮,再邀請孩子跟我們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比如我們跟孩子的對話可以是這樣的:


媽媽:我明白,你認為同學嘲笑你讓你感覺太受打擊了,所以你不想再去上學了。可是媽媽擔心你不去上學,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還錯過你最喜歡的美術課和音樂課,我們能一起想想辦法解決它嗎?


孩子:我不知道。


媽媽:你願意聽聽我的意見嗎?


孩子:說吧。


媽媽:我覺得你可以去跟那位同學說,我成績差是事實,但我會努力趕上你的,請你收回不禮貌的嘲笑。你覺得怎麼樣?


孩子:也許,我可以試試看。



悶葫蘆


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比如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情,家長把孩子叫過來,責問孩子原因。孩子沒有任何反應,而是跑回自己的房間,將門反鎖,拒絕和媽媽/爸爸溝通。


孩子在迴避家長、生悶氣,不想和家長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語氣和言行。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因為家長批評他,他才生氣,而是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很差,言語帶有責罵性的詞彙。


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生氣不理自己時,情緒會更加激動憤怒,認為孩子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導致吼罵毆打,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生氣迴避自己時,要試著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退一步,給孩子冷靜的時間。等到孩子和自己都冷靜理智的情況下,再去和孩子好好交談。


Professor點評: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與孩子互相理解,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收穫和諧的親子關係與更加成熟的自我。


關注公眾號“瑞思英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