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億研發車載“N95型口罩”量產車,給誰圖個吉利?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各個企業都在盡力馳援。車企除了捐款捐物外,也開始生產重點醫療應急防控物資,為疫情提供救援保障。

大年初一,上汽大通、江鈴福特、北汽福田、華晨雷諾金盃、奇瑞瑞弗等 12 家車企就開始籌備生產負壓救護車。

進入 2 月,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比亞迪等有生產條件的車企開始轉產生產口罩。

在這段時間,也有車企發現了汽車研發領域的新方向。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2 月 4 日,吉利汽車對外宣佈:先期投入 3.7 億元,啟動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但這個「全方位健康汽車」具體是什麼,吉利並未對外透露。

2 月 9 日,「全方位健康汽車」有了新的眉目:研發以「N95 型口罩」為過濾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吉利為此還立下軍令狀:力爭在 20 天內完成並達到量產標準,首批產品將率先裝備在吉利汽車捐贈疫區的 150 輛嘉際上。

消息一出,評論不斷,其中不乏冷嘲熱諷:「很會趁熱點」、「吉利不愧是車界喜劇之王」、「一個負壓救護車搞定了,搞這扯淡玩意兒」、「沒有馬一龍的命,得了馬一龍的病。」……

還有一種解讀是,3.7 億研究防病毒汽車的噱頭,是在非常時期加深消費者對吉利的認知而已。

在汽車之心看來,如果僅從「營銷」層面來評價,有失偏頗。如果我們從用戶實際出發,我們到底需不需要一輛防病毒汽車呢?

我們先從特斯拉說起。2016 年 4 月,特斯拉在 Model X 發佈會上推出「生物武器防護模式」選裝項目時,特斯拉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時外界對特斯拉「營銷噱頭」的指責鋪天蓋地。特斯拉不得不特別披露更多詳情,以證明自己不是在玩「營銷」。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當時特斯拉做了一件事——通過一個實驗來說明這套系統的測試成績。特斯拉將一輛 Model X 放置在一個汙染程度極高的透明封閉裝置中(美國環保署對空氣質量”良好”的定義為 PM2.5 值低於 12µg/m³,而該環境的 PM2.5 高達 1000 µg/ m³),隨後關閉 Model X 的鷹翼門,開啟了”生物武器”防禦模式。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不到兩分鐘,HEPA 空氣過濾系統對 Model X 艙內空氣進行了淨化,將汙染水平從極度汙染的 1000 µg/ m³ 降至極低程度,以至於工作人員的檢測儀器都無法再檢測到。特斯拉做的這個實驗,是想對外界說,即便置身於汙染瀰漫的測試裝置中,車內人員也可以摘下防毒面具,重新呼吸到清新的空氣。

2018 年 11 月,美國加州發生大火。當時遍地開花的山林大火已經燒燬了至少 6700 棟房屋和 11 萬畝地,迫使 30 萬人強制撤離,導致 31 人死亡。當時整個舊金山灣區一片「大紅」,按照灣區空氣質量管理委員會(BAAQMD)的定義,AQI 指數都在「不健康」的範圍內。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呼籲特斯拉員工不惜代價為大火提供幫助,同時還表示特斯拉 Model S/X 搭載了醫院級別的 HEPA 車載過濾系統,可以用來撤離災民,甚至能穿越濃霧與大火。如果在國內,這可能會被認為在蹭熱點打廣告。但在美國,Musk 的這番發言卻贏得了一眾掌聲。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原因不僅因為特斯拉車主這段駕車穿越火海的視頻讓全美民眾屏住呼吸,還因為有車主真的曬出了關閉車窗、開啟「生物武器防護模式」後驚人的效果。

那時候,被廣泛嘲笑的「生物武器防護」模式,在這場大火中發揮了功效。

回到這次爆發的新冠狀病毒上,這次疫情也讓車企意識到車輛在病毒防護上的必要性。

其實早在 2003 年那場 SARS 風暴中,由於當時採用普通救護車轉運病患,儘管醫護人員有防護裝備,但仍然存在被感染的風險,醫護人員很容易被交叉感染。隨後,江鈴開發出全國首輛 SARS 福特全順救護專用車,這在當時的防疫防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 2009 年的防禦甲型 H1N1 流感的攻堅戰役中,負壓救護車等防控傳染疾病的新式「武器」又頻繁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說到乘用車,目前很多汽車品牌也一直在改善車內微環境。但即便是特斯拉獨有的「生化模式」也不足以抵擋新型冠狀病毒入侵。因為特斯拉設計的初衷是為了過濾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例如霧霾,也可以抵擋大多數其他的細菌、花粉和灰塵。這個功能在特斯拉車主自測和實驗室中被證明非常有效。

但是,病毒比細菌小的多,更難從空氣中分離出來。

新型冠狀病毒的大小是多少呢?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編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著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 60~140nm(納米)。這意味著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前裝以及後裝 HEPA 濾清器,對新冠狀病毒並不能達到有效過濾效果。

3.7亿研发车载“N95型口罩”量产车,给谁图个吉利?

正是看到了這個缺口,吉利計劃聯合科研機構、空氣濾芯企業合作,開發一個名為 IAPS 智能空氣淨化系統(Intelligent air purification system),目標是實現有效阻隔和過濾細菌和病毒進入車內:

  • 常規逐級過濾粉塵、有害氣體、PM2.5 顆粒等;

  • 對粒徑 0.3μm 以上顆粒粉塵的過濾效率達 95% 以上;

通過這個空氣淨化系統,吉利希望給汽車帶上「N95 口罩」。這次疫情,讓汽車行業意識到,疫病有可能真的是威脅人類的一大問題,未雨綢繆研發防病毒的交通工具,在危機時代作用突顯。

類似吉利這樣的車企,第一個跳出來要投入巨資研發防病毒汽車,並且還立下軍令狀要在 30 天內量產。對消費者而言,並非壞事。

只是,按照汽車正常的開發週期,一款能夠投放市場的新車,從立項到開始銷售的週期時間並不短。因此,吉利推出的首款防病毒車就是基於現款 MPV 車型嘉際打造的,因為這能縮短研發週期,同時降低開發成本並驗證防病毒技術。

緊迫的疫情逼出了車企的「新潛力」。至於防病毒汽車會不會得到用戶的認可,甚至成為汽車的標配,可以讓市場來檢驗。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97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