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柏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

鞑靼王爷


李如柏,1553年生于辽宁铁岭 ,系杀死努尔哈赤祖上的明末武将李成梁的二儿子,自小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辗转沙场,十几岁时在父亲的庇荫下,被安排在赫赫有名的特务组织当差,出手就任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不久就因喝酒误事被人举报遭免职,闲居在家时也不安分,经常夜不归宿,惹是生非,无奈乃父又多方打点,游说兵部,安排军中任职,先任铁岭卫都指挥使属官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后又历任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直至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时,由贵州总兵调任辽东总兵,并加封将军、右军都府右都督等职,萨尔浒之战兵败后,被弹劾还京,最后无法承受舆论压力,遂于天启元年即1621年九月十三日在家中自杀,生年68岁。

李氏一门,从李成梁开始,暨在军中任职、辽东一带经营,其亲属子侄尽掌机要、家族势力遍布整个辽东军中,辽东抗清军队系实实在在的“李家军”、“李家天下”。客观的说,大明王朝与建州女真之仇缘于李成梁,抗清将领的跋扈专断之风源自李氏一门,大明王朝衰败直至败亡根源在于李氏一门的鲁莽和跋扈,李如柏作为李氏家族的骨干力量,虽然在辽东战场上打过一些胜仗,但那是在保存李氏家族势力前提下,为国家和朝廷带来的额外利益,绝非贡献与牺牲。

第一,徳薄位尊。李如柏性格粗俗莽撞,喜欢豪饮,酒后无德,骂人并淫男乱女。

第二,功微权重。李如柏任职几十年来,官至一品大员,但战功寥寥,除年轻为官不久,在1595年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率师援朝、夺开城建有微功。1618年,闲居在家20年后,调任辽东总兵率军击退蒙古炒花部进攻立下功劳外,再无寸功。

客观的说,性格和才情状于如柏者,如非生于官宦之家、乱世之秋,无有皇恩父荫,就是一普通之人,甚至会沦为混混。






徐大乎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主要是李如柏有个出名的父亲李成梁和李如松。

李成梁如果有人不知道,这里简单介绍下,明朝后期超有名武将,辽东铁岭人。



万历初期,李成梁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

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李成梁有大将才。

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同期的戚继光,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怎么都不能和李成梁比的,更本不是同一级别。

但是李成梁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不仅会打仗 ,也比较会创收,虚报战功(可以领赏,按人头说话),私生活荒淫无度,当然,这些都不是致命的。

唯一致命的是,李成梁当辽东总兵几十年,灭了蒙古,女真无数,却放纵培养了明朝最大的敌人,建州女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下面再来说说李如松,其实李如松在军事方面才能比他父亲李成梁更好,只是有个致命的缺点———短命。

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打了宁夏之役,朝鲜战役,明神宗虽然对戚继光之类的名将不怎么感冒,却很重视李如松,把他当做帝国的武力支柱。宁夏扬名西北,然后再扬名朝鲜,把日本战国时代一干名将打了个遍。什么小西行长,黑田长政都是其手下败将。



而且他还没有他父亲一样有经济问题,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而且最后李如松是战死沙场的,尽了武将应尽的义务。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捣巢,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神宗闻讯后“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为其立祠纪念。

最后来说说李如柏,当然他能力逼不上他父亲和李如松,他为人诟病的是在明和后金的战争萨尔浒之战中大败而归,而其它三路人马都死得差不多了,反正领导肯定交代了的,但是李如柏却独自逃回来了。

这样就算了,关键是被人鄙视,心理压力大,居然自杀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如松做到了,而李如柏却是不但当了逃兵,还是怂包一个 ,关键还自杀,算是胆怯懦弱无能的人了。

综上所述,所以对他褒贬不一。


兔儿脸


偏爱明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几个人,他们就是晚明大将李成梁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李如柏和李如松。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人。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关于李成梁的这个“自朝鲜内附”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专家考证说李成梁祖上乃是朝鲜的内附民,后来因为唐末避乱而迁入朝鲜;还有专家说李成梁本就是朝鲜人,只不过后来又回归到辽东……不管李成梁是哪里人,他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是得到历史认可的。

  不光是李成梁,李成梁的两个儿子李如柏和李如松也都为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不过这哥俩的死和他老爹当年的一个决定有关,可以说李如柏和李如松是被当爹的坑死的。

  万历初期,李成梁已经是明朝的辽东首领,当时女真族都活跃在建州,其中有几个首领不服大明的约束,李成梁都带兵将其剿灭,还将后来的满清祖先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收服,养在麾下冲锋陷阵。

  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兴兵讨伐建州女真首领王杲之子阿台,在攻城之时设计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杀死。当时李成梁打得是一石二鸟的主意,企图一举将建州女真的势力歼灭。但是李成梁却犯了斩草未除根的大忌。在杀掉塔克世和觉昌安后,李成梁却扶植起了努尔哈赤。

  据说李成梁当时自觉理亏,上书明廷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欲为报父祖之仇成为借口叛明的“七大恨”之一。(“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于万历年间,将我二祖无罪加诛,其恨一也。”)

  李如柏自小跟随李成梁行军打仗,自幼熟知兵法,因此长大后也是一员虎将。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局势危急,但是已经无将可守,于是启用了李如柏(此时已经赋闲在家二十年)。在明朝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李如柏引军防懿路,出鸦鹊关,甫抵虎拦路,未遇敌即溃,死者千余。后被东林党人弹劾还京,最后无法承受世人非议,于天启元年九月十三日于宅中自杀。

  据说努尔哈赤听闻李如柏的死讯,在辽东大宴群臣,声称“辽东再无敌手”。

  李如松在作战上要比李如柏强一些,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指挥了举世闻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此战中李如松彰显大将风范将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寇赶回了日本。

  可惜到了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同窗生71


你好,我是明哥日志,给您作答。

首先,我认为您的意思应该是李如柏父亲李成梁褒贬不一,在历史上李成梁是充满争议人物,褒和贬的地方确实都有,看待一个人当然我们也得分两面来看,下面我说一下褒和贬的两方面:

褒的是他在辽东三十多年的确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他的武功,历史不会忘记。贬的是在辽东养寇自重,一手造成了后金努尔哈赤兴起,间接导致清朝壮大直至入住中原。

因此历史才会得出对他如此评价,最后谢谢您的提问。




明哥日志


李如柏明朝中期一代名将,既是名将之子骁勇善战屡立功勋,又不幸兵败萨尔浒含恨自杀,一生功勋尽毁。因此历史上对这位名将之子也是褒贬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