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王-_-子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是胡吹乱擂,其中有个记载,满山遍野的花海中,有一棵树,上眺望着满天的朝霞,下凝视着忘川水的来来往往,有十只金乌栖息。每天都有一只金乌会从沉睡中醒来,从东方升起,巡查世间,再从西方飞回来沉睡;一日一换。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当人们把这当成神话吹嘘的时候,这棵神树出土了,带着古蜀沧桑的气息,三千年的文化沉淀,两河流域的古朴艺术,很谦卑地站在人们面前。

也许它在震撼如今城市高楼的顶天立地,所以卑微,有点不自在,就象乡下孩子进了城的不知所措;却不知考古人员已经虔诚地献上了自己的膝盖:三千年前,一群四川古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中间一棵3.96米铜树拔地而起,三层叶,九只金乌居其上,一只出游未归。

青铜神树

藉贯:汉

家庭住址:中国四川广汉西北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古遗址。

这棵树之所以逆天,是很多人忽略高度的含义!青铜古村高3.96米,近于4米的高度代表着什么?那时候的青铜技术虽然渐趋成熟,但大多数用做制造武器和出行的马车。

突兀的出现一棵近4米的青铜神树,上栖九金乌,这只能是作为祭祀用的神树,根据神话而来。

周穆王无端端跑到昆仑山,我们都以为是鬼扯,而这棵树的存在证明《山海经》的内容越来越真实,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确有这么一棵树,上面站着九只鸟,盯着远方来的游客,拨拨羽毛,轻轻一笑。


当专家经过考察论证之后,这棵在土里埋藏了三千年的树正是《山海经》里面的扶桑。东西各有一棵扶桑树,有九只太阳神鸟在此栖息,当一只从东飞起再西落,这便是一天,神鸟便是太阳。

扶桑对我们华夏民族只是历史的一个记号,但对于另外一个国家来说,就找到了他们国家文化的依托,自然这个国家叫日本。

日本的扶桑的由来难以道清,因此一直以富士山火山喷发象中国的神话中的扶桑树而定义,那时日本以中国一株神树而取名,而骄傲,可知那时的中华民族有多强大!

青铜神树证明了《山海经》并非荒诞不经,而是一本实地的游记,从而证明整个神话故事的真实性,只不过是我们用现代的眼光代替了古人的眼晴。我们所谓的知识骄傲,相对火星,可能也就是那个当初看到鸟栖扶桑的人一样的疑惑不解!

你说青铜神树逆不逆天!


西游梦红楼


说起这个玉杯,盗墓贼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这是考古学家在一个被盗墓贼扫荡干净的陵墓现场发现的,当时这个玉杯浑身沾满了泥巴,赶时间的盗墓贼估计懒得细看,把它当不值钱的东西扔了。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响应国家“一五计划”,洛阳矿山机器厂被建立起来。就在这个工厂建立的过程中,建筑工人们在这个厂址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建筑队马上上报给了当地文物局,由于墓葬已经遭到破坏,当地文物局马上派专家过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当考古专家准备对这个古墓发掘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古墓已经被洗劫一空了。甚至就连墓主人的身份,都难以确定。最终专家们只在一个帐架上边,找到了“正始八年”字样的铭文。

说到“正始八年”,这是三国时期魏国国君曹芳所使用的年号,因此专家们也就将这个陵墓命名为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我们知道,汉朝时期非常流行厚葬的风俗,因此很多汉朝时期发掘出的古墓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陪葬品。

但是在曹魏统治时期,由于曹操的倡导薄葬,薄葬之风也逐渐兴起,曹魏时期的很多陵墓前,甚至都没有墓碑,当时的后人如果想要对墓主人祭祀的话,就只是在墓室前进行简单的设帐摆酒。

由此可见,相比于其他朝代的陵墓来说,曹魏时期的墓葬是非常简约的。不仅如此,这个正始八年墓还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因此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重要的文物。但是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对一个陵墓的发掘,绝不仅仅是为了其中的文物那么简单,他们还要通过陵墓内部的一些构造,去分析当时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背景。

就在这些考古学家准备深入陵墓进行研究之时,有人在墓室的一个角落中,发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杯状物。而当考古学家对这个满身是泥的物件进行清洗之后,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的酒杯。

虽然说这个酒杯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曹魏年代时期的大多数酒杯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使用和田玉制作而成的酒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过后发现,这种上等质地的白玉,能够在正常光线环境下,所显现出的青白色光泽。这一特殊的质地,更是凸显了这个酒杯独特的神秘感。

不仅如此,在这个酒杯上,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毕竟在整个杯身上,没有一点纹饰的出现,这就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朴素的风潮。对于盗墓贼而言,第一眼看见这个杯子,肯定会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认为这只是一个没什么价值的杯子。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巧合的出现,最终,这个价值不菲的酒杯才会被考古学家所发现。

对于这个玉杯而言,正是因为它的表面没有什么复杂的装饰,才会显得更加古朴。而且专家们发现,这个玉杯的表面要比一般的玉器更为光滑,应该是被当时的主人反复把玩,已经形成了包浆。由此可见,这个玉杯的主人一定是非常爱惜这个玉杯的。

清洗后的玉杯,温润明亮,一经报道便惊艳了世人,随即被认定为是国宝级别的文物,禁止出国展出。如果当时那些盗墓贼知道了,估计要悔青了肠子吧。也幸好有国家机构的细心保护,这样一个宝物才能重见天日,被大家欣赏。


海佑讲史


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件汉代的护臂织锦是1995年,在尼雅遗址的8号墓中被发现的。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8个大字。是不是神预言呢!?预示则我们国家将伟大复兴!

事实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早在《史记·天宫书》中便有记载: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

而古代的“五星”和今天咱们国旗上的五星是不同的。它们指的是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这五星。

2、战国水晶杯

先来看一张对比图:

光看图片,就是两个普通的新旧玻璃杯。事实上,左面那个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就是战国时代的水晶杯。该文物于1990年被发现,在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的战国墓出土,现被浙江杭州博物馆收藏。

虽然,水晶制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这个水晶杯却十分独特。主要是因为,它在外形设计上相当的超前,看起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玻璃杯设计几乎是一样的。放佛是穿越者所为......

3、青铜卡尺

这也是一件设计相当超前的文物,和今天我们常用的游标卡尺,极为相像。

它是西汉末年王莽(约公元9年)发明的一种工具,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现收藏扬州市博物馆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王莽这号人物也是相当的有争议性,他废汉建新后,推行了不少相当超前的改革,加上他居然还会发明这玩意,难怪不少人都质疑他是穿越的!


这些历史要读


网上有一个段子,两人吹牛抬杠,问西安最贵的车是什么车?

-是劳斯莱斯幻影吗?布加迪威龙吗?

-都不是。

原来是这辆车。

秦始皇陵铜车马。

当然,世界上最“豪”的豪车不过几百万、上千万,而这件“逆天”国宝级文物的珍贵程度,确实已无法用金钱衡量。


这件逆天国宝是如何发现的?

1978年6月,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周边进行勘探时,在封土堆西侧地下7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属马饰,后来确认为古代车马笼头上的一个金泡。经过系统勘察,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陪葬坑。1980年底,经过艰苦的发掘,终于出土了两乘巨大的彩绘青铜车马,经过8年的精心修复,于1989年正式对外展出,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青铜车马共为两乘,一前一后排列,分为1号车和2号车,包括车、马、俑。大小为真实的车马一半大小。两辆车马都是秦始皇出巡的仪仗车队中的一部分,一号车为高车,二号车为安车。高车有着警卫、作战的功能,而安车则是重要人物的座车,一般认为是秦始皇乘坐的乘舆之一。

那么,这两辆青铜车马有多逆天呢?

首先,它是世界考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组合青铜器。一号铜车马,车马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二号铜车马通长317厘米,高106厘米,重1231公斤。两辆车马都超过了1吨重。车马由7000余个零部件构成,两辆车所用的金银装饰品达到14公斤,显示它极为尊贵的地位。当它穿越二千多年的风沙,出现在世人眼前时,无不被车马恢弘的气势和精精美绝伦的工艺所震撼。

其次,精美绝伦的青铜之冠,艺术水准极高。铜车马如同秦皇陵兵马俑一样,艺术风格上极为写实,栩栩如生,完全还原了真实人物和动物造型神态。驾驭马车的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两层彩绘,内层为粉红色,外层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人物和马匹的神态都活灵活现。外侧的两匹马张大着鼻翼,有如喘着粗气,打着响鼻一般。

第三点,最为逆天的是它的工艺制作水平。整个铜车马的青铜构件有着非常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钻孔的最小直径竟然达到1毫米,还有很多头发丝粗细的铜丝用作配饰。车头的内孔浑圆的有如现代的车床加工一样。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跟车上其他部件辕衡牵动自如。

还有1号车上的圆形铜伞里,还隐藏着看不见的杀机。原来伞柄是中空的,里面藏着利器,遇到危险时,还能打开机关后取出,伞盖成为盾牌,伞柄和利刃可做长矛自卫。

秦始皇陵铜车马对于古代车制、銮驾卤簿制度、金属铸造和冶金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堪称不折不扣的“逆天”级国宝。


北溟四海


不同人对逆天文物的标准有所不同,这里金兔简单举一些金兔眼里的逆天文物吧。

1.战国铜齿轮



看到这个铜齿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这件文物在1976年出土于洛阳战国粮仓遗址,据说当时考古学家们第一眼看到这件文物时非常惊讶。

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件战国铜齿轮的原料并非是纯铜,还含有砷、锡等杂质,因而能像越王勾践剑一样保存完好。而有关该文物的具体用途,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是某种吊运器械的零件,但翻遍先秦的古籍,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该铜齿轮的相关记载。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原本被认为是现代物品的齿轮,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就有了,只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制造工艺就失传了。

2.象牙萝卜

金兔认为象牙萝卜是一件颜值逆天、工艺逆天的文物,它目前珍藏于河南博物馆。

这是一件清朝的文物,在萝卜上趴着一只大肚蝈蝈,其腿上的绒毛清晰可见。象牙的密度比较大,因而想在上面着色是很难的,更难得的是,这件象牙萝卜不仅看起来跟真的一样,而且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褪色。

3.青铜太阳轮

最近在学车的小伙伴是不是看着很熟悉?不过金兔强调一点:这不是方向盘!

它叫青铜太阳轮器,1986年出土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目前珍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这也是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最为神秘的器物之一,它的直径为85厘米,厚度为6.5厘米,大概是商朝时期的产物。

从埋藏坑中的其它器物来看,这件神秘的器物应该是太阳的抽象写照,是古蜀文明崇尚太阳的重要物证,也算是一件逆天文物。

4.明宣宗行乐图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这也叫逆天文物?

可仔细一看,估计大家会由衷地感慨。

图中拿着小木棍的就是明宣宗,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他在打高尔夫球!

这个倒不是瞎扯,而是确有其事,不过那个时候不叫高尔夫,叫捶丸,就是拿着小木棍捶石球的意思,它起源于宋朝,在元朝就广受上流社会欢迎,明朝则成为流行运动。

5.茂陵霍去病墓石雕



这是西汉时期茂陵霍去病墓的石雕之一。

它也算是比较逆天的文物了,虽然看起来很呆萌,但它曾被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示的国宝之一,据说是怕别人看了会笑话。

6.滑石兔

这是唐朝的一件文物,1956年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M45唐墓,看起来很像鼠标。

当然,以上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文物,以后金兔会介绍更多有趣又好玩的文物。


金兔历史


长信宫灯 我觉得也算是

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宫女梳髻覆帼,着深衣,跣足。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可拆卸,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上刻铭文九处,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因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刘揭文帝时受封,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及其此灯被朝廷没收,归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后来皇太后窦氏又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此灯做为宫廷和王府的专用品、礼品,可见它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长信宫灯宫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黄粱一梦二十载


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衣服折叠可以放入火柴盒中,人的一呼一吸都能使衣服飘起来,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说其逆天是因为以目前的纺织技术仍然不能仿制,总是达不到其重量,无论如何改进,仿制的成品重量都要超出这件襌衣的一倍。最后专家另辟蹊跷,饿上蚕宝宝几天让其被动吐丝结茧,这样吐出的丝会特别细。

可即使这样,仿制出的襌衣也在50g以上,古人的纺织水平令人惊叹。

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为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



这是一件网红文物,之所以引起人们好奇主要有两点。

一是它的制作。

水晶杯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后期经过了极其细致的抛光。

我们知道水晶属于硬度较高的矿石,几乎没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世上能够打磨抛光水晶的只有金刚砂类物质,而且打磨过程中极易损坏。这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制造难度可想而知。即使目前不使用现代工具的话,要制成这样一件工艺品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二是水晶杯的造型引起人们好奇。

如果将这杯子放在任何一个公众场所,大家都会对其无视,以为也就是地摊上售卖的普通玻璃杯,因为它的造型和我们今天喝水的杯子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证明它来自两千多年前。

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曾经惊艳了世界,其实和编钟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稀世珍宝——建鼓底座。



建鼓底座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小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底座整体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数清上面到底有多少条小龙。有人说上面是108条龙,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比曾侯乙编钟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建鼓底座目前仍不能复制,其制作工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尤其上面这些龙的制作。

国内外很多冶金专家认为,这一青铜铸造工艺的主要铸造方法是失蜡铸造法。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上使用过这种失蜡法,现代则称之为熔模精密铸造法,在精密铸造也时常使用。

可是按照此法制作出来的复制品和原物比起来差距巨大,不可同日而语。

九龙杯

这是一件被神话的文物,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江湖之中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传说中九龙杯有两种造型。

一种九龙杯,整个杯体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另外八条龙分布于杯体外部。当杯体内装满酒时,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由八条龙口中喷出,杯内则空空如也。


传说朱元璋宴请大臣使用的此九龙杯。朱元璋命令一些大臣将酒斟满,结果倒满了的酒顺着杯底全部流走了,一滴不剩。那没有倒满的,酒反而留下了。朱元璋以此告诫某些人“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并赐名“九龙公道杯”。

传说中九龙杯还有另外一种器形。这种杯玉器雕成,四角各有双龙戏珠,把手也是一条龙,共有九条龙。

这件九龙玉杯,如果盛满酒,杯内立即可见有九条翻腾的蛟龙,其实是因为白玉是半透明之状而显现,使九条龙活灵活现。


清东陵康熙景陵陪葬有一套此种九龙杯,后来被盗墓者盗得,不知所踪。

上面都是传说,为什么我还要写呢?因为现代有仿制品,但是是否和历史上的九龙杯一致,无法得到验证。即使和原物一样,但是也不得不叹服古人关于虹吸原理和光学原理的运用之巧。


别酒流年


我来说几个我知道的,感觉非常好奇与震惊的古代逆天文物……

1、安提基特拉机械

1901年希腊安提基特拉沉船被发现,这是船上发现的文物之一,据考证这个叹为观止的青铜器机械制造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年到100年之间。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世界最古老的计算机装置,泰国机械装置是运作显示太阳、月亮、行星的运动轨迹,是预测日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希腊古代青铜计算机器,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在14世纪才有了最早的现代天文钟,这件逆天的文物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就有了,你能想象这种不可思议吗?

如图:古安提基特拉青铜机械件

2、巴格达古代电池

1936年伊拉克巴格达一古墓中出土,据考证是公元前248年至226年古波斯帝国时期之物。当时,考古学家在陵墓中,除了发现的金银珠宝等常见文物之外,这个奇怪的陶罐更是让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一个陶罐、一截腐蚀的铜管,一根铁棒明明是组合状态的,但就是不知道作何用之,经过几十年不断研究,最终确定这个奇怪的陶罐是古代波斯的化学电池,轰动世界的巴格达电古代池,充满想象力,简直不可思议,经过试验,这个电池能产生1.6伏的电流,而且能持续一周时间才进入衰败期,2000多年前的波斯人用这个电池做什么?

如图:轰动世界的巴格达电池原理图

如图:巴格达电池剖面工作原理图

3、哥伦比亚基因盘

美洲大陆在古代文明的角色扮演中波斯神秘就是原始,曾经产生过两个极为知名的文明系列: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的神秘消失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印加文明的神秘还可以追溯,但他们留下的东西,每每都让人觉得“这不可能”!这是出土于哥伦比亚出地区土的一件文物,在一块坚硬的黑色岩石上雕刻出人类胚胎的形象概念以及全部发展过程。被称之为哥伦比亚基因碟活基因盘,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完美,简直想现代人制作的文物“伪作”,而且至今也没有研究结论,你相信它是古代文物吗?

如图:哥伦比亚基因石碟

4、汉代素纱禅衣

1972年在湖南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是距今2100多年前西汉时期丝织品,马王堆总计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的逆天之处在于每一件衣服的重量不足50克,虽说中国丝绸纺织技术世界第一,特别是汉代时期,但这登峰造极的纺织工艺着实无法想象,你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可能相信这是真的。后来研究人员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复制,虽然有成果表明现在纺织技术也可以做到这个水平,但都是现代工艺,根本没有可比性!当然,你现在去能看到的只有复制品(仿制),存世真品只留下了半件……(可惜了,真的逆天啊!)

如图:汉代丝织品巅峰之作素纱禅衣


宝树龙藏


历史文物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记忆,它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人类活动、社会关系等,是人类宝贵的历史遗产。

1、战国齿轮

1954年,中国考古学家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发掘,而在这次繁多的文物考古工作中,人们惊奇的发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历史文物,那便是战国齿轮。

它是一件公元4世纪的青铜齿轮,其形状类似于今天的机械齿轮,身上分布有间隔均匀的40个齿,直径大约在3cm,细节程度更是和当代齿轮相差无几,堪称奇迹,令人震惊。

2、象牙萝卜

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清朝文物,其身上27cm,完全是象牙材料雕刻而成,而在萝卜上面更是有一只绿色蝈蝈,两者相辅相成。

象牙密度大,染色极其困难,而把象牙雕刻成萝卜和蝈蝈,并且染色,是何等的惊天技艺。而且细节处更是可见萝卜根须和蝈蝈的腿上绒毛,整体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完全可以乱真。

3、战国水晶杯

出土于1900年杭州市石塘村,现被杭州博物馆收藏保存。

它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然后在经过多道抛光工艺制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增加了它的制作难度。

杯子高15.4cm,口部直径在7.8cm,底部直径在5.4cm,整体颜色呈现琥珀黄色,外形酷似今天的玻璃水杯。

4、秦始皇陵里铜车马上的铜伞

当然这件文物是随着秦始皇陵的公开才得以被人知道的,它是被插在一号车上,由青铜和其他一些合金铸成,加工工艺精湛。

马车行进中不可动摇,可拆卸,最主要的是它会随着太阳位置进行360度旋转,进而调整角度,遮住阳光。

依照如今的科学水平进行复制,还是需要多道工艺经过多重校对才能生产,可以看出当时秦国的科研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5、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它是明朝万历年所制,其制作工艺精湛,细节处更是暗藏乾坤,堪称明代家具之最。

药柜高94.5cm,宽78.8cm,长57cm,通体呈现黑金颜色,双开门,采用格子样式制作。

门内雕刻有松、竹、梅、碟、茶花等图案,门柜中心更是有80个八方旋转抽屉,两旁有长屉10个,每个抽屉有三个格板剩出空间,共能存放140中药材。真是小身体大空间。


春朝青牛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菜。

一、黄金匕首

说到图坦卡蒙,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黄金面具。其实,在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黄金文物,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件“黄金匕首”格外的引人注目。

虽说叫做黄金匕首,但是它并不是完全用黄金打造的,还有其他的物质混合其中。在中国,越王勾践剑极为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主人是卧薪尝胆的勾践,更重要的是它千年不腐,这把黄金匕首也是相同,3300年过去了,基本上没有锈蚀的痕迹。

黄金匕首刚出土时,其实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因为相比与其他出土的文物,如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它实在是太小了。直达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才感觉这黄金匕首有些不同,便拿到专业机构鉴定。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黄金匕首里面有许多地球上没有的元素,而且镍和钴的比例,跟陨铁的比例差不多。

由此可以推测出,这把3300年前的比首来自天外,准确的说是用从天外的陨铁打造而成。

3000多年前的埃及,就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实在令人惊讶。

二、双摄石铲

石铲,新石器时期的一种原始农具,也是一种早期的治疗工具,主要运用在少数民族。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了一件长30.3厘米,宽10 厘米的石铲,震惊世界。

在新石器时期,由于金属冶炼技术还没有发展,石头就成为当时人类制作工具的基本材料。以石头为材料有很多好处,一是石头遍地都是,取材方便;二是石头质地坚硬,不易腐朽;三是可以随意的制成想要的形状。

新石器时期的中国人,开动脑筋,做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器,有些堪称逆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一个逆天的石铲,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图片,还以为穿越了。


这不就是现在的双摄手机吗?还是近乎完美的对称结构。

只能说古人的设计灵感太超前,说不定以后还会发现三摄、四摄的手机。

现在的手机厂商还要努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