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疫情,帶你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這次的疫情給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的很大的影響,國家也積極號召大家應對疫情的發展。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居家辦公研究的一些心得,主要是在重疾險和醫療險。

現在的線上的多種支持越來越完善,我們學習、展業、服務。都可以在線上完成。積極利用一切不見面的方式,進行溝通,微信、電話、視頻。

從客戶角度來分析,這次的疫情也給大家敲醒的警鐘,買保險要趁早不要等風險來臨了,才想起風險保障。雖然這次針對疫情各家保險公司都做了相應責任的調整,但是確診和疑似還是有區別的。而且這次疫情涉及到了重疾險,醫療險,壽險等多險種。

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重疾險:

生了合同中保障的疾病,符合理賠條件,就能得到約定的賠償金。簡單的說就是“確診就賠”。

保險中的重大疾病,絕非我們普通認知裡的“花大錢治大病”的“大病”。(例如心臟支架手術)

按照原保監會的監管要求,所有冠名重疾險的產品,必須提供6種核心重疾的保障,而這些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重疾患病率的80-85%。

惡性腫瘤,俗稱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這是器官功能衰竭時最常見的情況;冠狀動脈搭橋術,這是得了冠心病,實際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冠狀動脈血管旁路移植的手術;終末期腎病,也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除此之外,還規定了另外19種比較常見的重疾,這就組成了最常見的25種重疾組合。

面對新冠肺疫情,帶你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目前市場上重疾險幾乎都覆蓋了這25種重疾保障,也佔了所有重疾理賠的95%以上。

我們以平安保險公佈的理賠數據來看,其重疾理賠十大出險原因顯示:

第一為惡性腫瘤(癌症)為65.0%

第二位是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為14.4%

第三位是腦中風或腦中風後遺症為5.4%

接下來分別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3.6%)、慢性腎衰竭(2.7%)、良性腦腫瘤(1.4%)、心臟瓣膜置換術(0.8%)、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0.8%)、肝病末期(0.6%)、系統性紅斑狼瘡(0.6%)

粗粗一算,就能知道,前面提到的25種重疾的理賠率佔到了全部的95.3%,尤其以癌症佔比最高。這和我們通常的認知是完全吻合的。

雖然有很多保險公司,在這25種重疾基礎上設計出50種、80種、100種重疾保障的產品,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這25種。


百萬醫療險:

生病住院後花的錢,經由社保報銷後,超過免賠額的部分可以找保險公司報銷,最高報100%。簡單的說就是“把花出去的錢拿回來”

重疾險&百萬醫療險大不同


重疾險有什麼用呢?最大的作用有3個,治療費用補償+康復費用補償+收入損失補償。

百萬醫療險又是幹嘛的呢?TA的作用是,治療費用補償。

兩者相比,我的個人體會是,重疾險比百萬醫療險的作用更廣泛。

人生了大病之後,除了治病要花錢,後續的康復期也得花錢,病了之後沒法工作了吧,期間損失的收入也是一大筆錢。

百萬醫療險只能解決治療費用,重疾險才能幫助解決上述問題,所以重疾險的保額建議買高一點,30萬起步更好。

【保障期限不同】

重疾險:

保障期限,通常分為:一年期、定期(30年、保至60歲、至70歲等)、終身。其中,最推薦的是終身重疾險,一輩子這麼長,不管啥時候生大病,都能有保障。

如果預算有限,可以考慮適當降低保額,50萬保額的太貴,就選30萬;或者縮短保障期限,保終身太貴,就選保至70歲,有一點不足,在於保障期過後就失去重疾保障了。

百萬醫療險:

保障期限,通常為一年期。

一年幾百塊,就能買到幾百萬保額,聽起來就非常安心而且划算。

不足之處在於,隨著年齡增長,百萬醫療險的費率越來越高,而且不能保證續保。買不到醫療險,也就失去這份保障了。

【賠付方式不同】

重疾險:

屬於給付型保險,意思是隻要能賠,就一次性把約定的錢賠給我們,這錢用來治病、旅遊、還是出國治療,保險公司都不會過問,隨個人意志支配。

醫療險:

屬於報銷型保險,意思是生病住院了,社保報銷之後,超過免賠額的治療費用,我們拿著憑據和相關資料,去找保險公司報銷,報銷的費用最多不超過治療費用。 另外,只有必需且合理的治療費用才能報銷。拿個類似“十全大補丸”的發票,保險公司是不會報銷的。

舉個例子理解下:

C先生買了50萬的重疾險,100萬的醫療險。萬一得了胃癌,治療費用40萬,社保報銷15萬,扣除1萬免賠額後,百萬醫療險最高報銷24萬,重疾險賠付50萬,最後C先生手裡拿著49萬,可以安心養病。

【覆蓋疾病不同】

重疾險

保障的疾病都是寫在合同裡的,只有得了這些病,保險公司才會賠。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基本覆蓋25種重大疾病,從疾病定義到理賠標準都一致,這25種佔據重疾理賠的95%左右,具體見前圖。 所以大家挑選重疾險的時候,保多少種重大疾病沒那麼重要,關鍵得看輕症保障全不全,如果包含下列8大高發輕症(見下圖),說明保障是比較完善的。

面對新冠肺疫情,帶你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醫療險:

疾病保障範圍就廣多了,TA不限病種,不限疾病狀態,只要達到理賠標準,如達到免賠額,就能按比例進行報銷。

需要注意的是,既往症如痛風、乙肝等慢性疾病,這些投保前已經存在的疾病,相關治療費用醫療險是不報銷的。

重疾險&百萬醫療險先買哪個


通過對比分析,大家應該都清楚了,重疾險和百萬醫療險各有各的優點及不足,兩者互為補充,不可或缺。

實際生活中,買保險不像買個包子那麼簡單,需要結合自身需求和經濟水平多方考慮,那優先買哪個更好呢?

【根據預算來看】

重疾險的保費支出較高,一年幾千到上萬,如果預算不足,保費續不上,退保就只能拿回不多的現金價值,還失去了重疾保障。

醫療險的保費支出低,一年幾百塊,少抽幾包煙,少買幾隻口紅就夠了。

預算充足的話,建議先買重疾險,配置好大病保障之後,再買醫療險來做補充保障。

預算不足的話,還是建議先買重疾險,只不過保額可以先買低點,或者保障期限縮短一點。預算實在吃緊,甚至可以選擇1年期的重疾險用來過渡,等後期有預算了再加保。配置好重疾險後,再補充醫療險。

【根據年齡來看】

年紀小的,建議優先買重疾險,因為年齡越小,保費支出越低,醫療險反而會貴一點,具體見下圖:

面對新冠肺疫情,帶你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年紀大的,建議優先買醫療險,年紀越大,重疾險保費支出越高,而且能買到的保額越低。醫療險雖然貴,至少槓桿高,具體見下圖:

面對新冠肺疫情,帶你重新認識重疾險&百萬醫療險


最後的總結


重疾險和醫療險各有各的優勢,互相補充,想要更完善的疾病保障,兩者缺一不可。

最近的泰康的安心保,產品不錯,在準保商城裡,大家可以多多轉發。這是泰康針對疫情上線的一款產品。剛才提到了重疾和醫療這次疫情還會有壽險的理賠案例。因為壽險是一身故為給付條件的。

我雖然不建議大家恐怖營銷,但是在這種非常時期,部分人已經恐慌,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保險給大家送去保障,安撫恐慌的情緒。現在面訪客戶基本不可能,一定要用好線上工具,向客戶傳遞積極的,有用的信息,建立起客戶的信任。應時的產品實時的推送給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