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幫凶”——合併感染

前言:

近兩個月來,國內肆虐的新冠病毒打亂了社會的正常運轉。人們被隔離在家,每天通過大量的信息來了解疫情動態,隨著“潮水”般的信息湧來後,我們被恐慌吞噬地瑟瑟發抖。


目前,湖北乃至全國範圍新冠病毒確診數量正在陸續下滑,國內外多家企業正在對試劑、藥物、疫苗等進行開發;全國口罩的供應也趨於平穩...伴隨著天氣漸暖,希望我們內心的烏雲也快到撥雲見日之時。


今天,小桔燈網為大家帶來三個重要內容,首先要為大家介紹一個被忽視的現象——合併感染。另外,是給大家同步下有關疫苗和藥物開發的進程。剛剛得知,浙江第一批疫苗已產生抗體。


試劑應用: 被忽視的現象——合併感染!

相信大家都知道,此次新冠病毒出現的同時也是國內冬季流感爆發期,這一時期季節性流感大爆發。


近日,《中華預防醫學雜誌》在線發表廣州市公共衛生專家的論文《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同時警惕季節性流感的疊加效應》,引發廣泛關注。論文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走向極有可能和今年的流感流行季重疊。


這引發了人們對於流感被誤診為新冠病毒的憂慮。北京市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近期接受採訪時也稱,今年疫情流行正好與流感重合,且初期表現非常類似。


可以看出,上述論文與專家們認為,SARS期間和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間都存在混合感染季節性流感情況,因而推測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與季節性流感也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現象。


推測仍是推測,經過科學驗證的推測才能具有實際臨床價值。此時,武漢人民醫院不謀而合地帶來了實踐論證。


合併感染的真相


2月1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 上發表題為“Clinical diagnosis of 8274 samples with 2019-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的研究論文。


論文對,2020年1月20日至2月9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採集的8397名密切接觸受試者樣本數據進行評估,發現14.2%的受試者存在多種病原體的合併感染,表示在新冠肺炎患者診療時應考慮合併感染的可能性,強調需要更好的臨床檢測方法來同時篩選儘可能多的病原體。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13種非細菌性呼吸道病原體的陽性率(a. 所有患者; b. 非2019-nCoV感染患者; c. 2019-nCoV確診患者)


研究人員表示,本研究主要針對非細菌性病原體進行檢測,而由細菌(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細菌蛋白可以促進流感病毒的傳播。


因此,從傳播動力學角度看,非新冠感染的肺炎患者較健康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也會出現繼發性感染。


常見的繼發性感染包括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黃麴黴、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等。一些容易產生耐藥性的菌株(如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會使治療更加困難,患者可能發展為感染性休克。

無獨有偶。近日,中日友好醫院確診一例“三連陰”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該患者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最終通過肺泡灌洗留取標本,核酸檢測陽性才確診為新冠肺炎。


而這位患者在住院前甲流檢測是陽性。“這是一個典型的開始被診斷為流感但實際疊加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王晶用“對我們震動很大”來形容,一方面覺得新冠病毒的隱匿性很強,三次核酸檢測皆為陰性;另一方面如果兩種病毒合併流行,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防治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困擾。


從臨床角度說,為“斷崖式”降低新冠病毒的漏診率,檢測新冠病毒的同時需要檢測甲乙型流感病毒等容易與新冠病毒混淆的病毒。


從市場需求角度說,除了新冠試劑外,甲乙流感了試劑的檢測不容忽視,希望生產與配送企業保持正常生產、供應。另外,甲乙流感類病毒試劑的需求擴大,對那些未生產出新冠病毒試劑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彌補”損失的機會。


需要提示的是,新冠病毒的合併感染伴隨的不僅僅是流感病毒類,也會合並其他類型感染疾病。在合併多種感染時,基於下一代測序技術的運用恰逢其時,它可以檢測上萬種細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蟲在內的所有已知基因序列的病原微生物。並有結合其超高靈敏度、不需要培養,以及可對未知病原體或病毒的潛在變異進行識別等優點。


疫苗:剛剛,浙江第一批疫苗已產生抗體!

疫苗初次的出現是在1796年5月14日,英國醫生Jenner在一個小男孩的手臂上接種牛痘用來預防天花。這標誌著人類第一次從預防的角度戰勝了病毒。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像極了當年肆虐的SARS。面對更加迅猛的疫情發展,隔離病患,清除檢測存量、加大醫務人員救治成為讓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還介紹到:“在疫苗研發方面,多路線部署並行推進研發,預計最快的疫苗將於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七場)上。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表示:

在疫苗方面,第1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 我省對病毒的篩選到第4代,目前,科研人員爭分奪秒,攻克難題。


但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由於疫苗研發的週期比較長,我們必須尊重科學規律,經過科學嚴謹,安全的研究過程。


目前,疫苗的最新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最快4—5月份可以有部分疫苗項目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外有30多家企業正在開發相關類型疫苗,國內已啟動疫苗研究的除國家及各個地方的疾病研究中心。


其中包括,強生、Moderna、GSK、吉利德、賽諾菲、華蘭生物、未名醫藥、遼寧成大、康泰生物等企業。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頗有亮點的事,Moderna做為早啟動疫苗的公司之一,正在開發有關開發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而賽諾菲近日也宣佈用基因重組技術平臺加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其實,疫苗也有像IVD類的較細的劃分。主要為:


  • 滅活病毒疫苗:滅活病毒疫苗使用加熱或化學方法將培養獲得的病毒滅活。滅活後的病毒失去了致病的毒性,同時保留了病毒殼體的主要抗原特徵,能夠激發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 減毒活疫苗:減毒活疫苗通過特定手段對病原體進行處理,使其發生變異,然後將病毒傳代,從後代中挑選出毒性較弱的毒株繼續重複上述過程,直到獲得不會引起疾病發生的毒株。
  • 重組蛋白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是將能表達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轉入原核生物中,使其能大批量表達抗原蛋白。再將表達的抗原蛋白提取純化,用於接種。


  • 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
    這三種不同的疫苗在生物學機理上很相似,都是將編碼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遞送至人體內,利用人體細胞生產病毒抗原,並引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令人興奮之於,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疫苗的研發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能夠真正遇見疫苗“曙光”的是——研製出疫苗樣本。對此,我們會進一步追蹤報道。


藥物研製——圍剿病毒,找到關鍵靶點

前幾日,小桔燈網徐錦根博士報道了推薦閱讀

(最新研究丨揭示COVID-19超高傳染性之謎,刺突蛋白與人ACE2親和力遠高於SARS)的文章。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疫苗研究中心的McLellan團隊在生物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新型肺炎病毒的核心組件Spike糖蛋白3.5埃的冷凍電鏡結構。


這意味著研究工作人員使得人們從原子分辨水平觀察到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為後面的疫苗開發以及抗病毒藥物的設計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為藥物的研發找到了靶點。


需要提示的是,從目前治療情況來看,對於新冠病毒的治療,並沒有特效的藥物。主要是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和一些對症的藥進行治療,對於出現嚴重呼吸衰竭或者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主要是對症治療。


同時現在也發揮了中醫藥在治療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而中藥當中比如金銀花,或者連翹板藍根等都可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瑞德西偉和它的“兄弟”藥物


小編不禁想問,那現在口口相傳的“瑞德西韋”療效試驗進展如何呢?除正在試驗和開發的藥物外嗎,確診病人都依靠什麼藥物抗病毒呢?


1月31日,頂級醫學學術期刊NEJM上發表了一篇有關美國第一例輸入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brief report。該患者在1月21日至1月26日期間持續發熱38.8度以上,然後在1月27日,開始接受瑞德西韋治療。隨後其臨床症狀發生了迅速的改善,不再需要吸氧,氧飽和度也恢復到了94%-96%。


值得注意的是,該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韋的同時,還接受了其他各種支持治療,因此無法判斷其症狀減輕是否直接歸因於瑞德西韋。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瑞德西韋生產企業吉利德)


2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透露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獲受理,將由中日友好醫院牽頭,在武漢開展。


兩項試驗的預計完成日期分別是4月27日(輕中度)和5月1日(重度),瑞德西韋究竟是不是治癒新冠肺炎的神藥,也只有到時才知曉。


2月19日,國家衛健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新冠病毒的“幫兇”——合併感染


《通知》中完善了對新冠病毒可產生療效的一些藥物,主要有以下:


  • α-干擾素:a干擾素是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是機體受到病毒感染時,免疫細胞通過抗病毒應答反應而產生的一組結構類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擾素在機體的免疫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干擾素有很多亞型,其中最大的一類亞型是α-干擾素。


  • 洛匹那韋\\L利托那韋:用於HIV/AIDS感染的治療。亦可與其它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聯用於成人和6個月以上兒童的HIV感染治療。在《通知》中提示到這類藥物的使用有可能會出現噁心、腹瀉、損害肝功能的副作用。
  • 磷酸氯喹:磷酸氯喹是一種治療瘧疾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用於臨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除此之外,抗風溼作用等。磷酸氯喹是一個上市多年的老藥,前期體外細胞實驗顯示它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 阿比朵爾:主要適應症是A類、B類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時對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寫在最後


小編想用1999年南方週末新年獻詞中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


“面對如此重災巨創,柔弱之軀內蘊藏的寬厚與善良,誰說不是一種堅強?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堅強,喚起我們一種不可摧毀的希望。


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幾塊脆弱的木板,在狂風暴雨的急流中顛簸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一個晴朗的天空是多麼的可貴。是的,希望從來也不拋棄弱者。希望就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