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钟南山:有可能,但不会像流感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钟南山:有可能,但不会像流感

24日,央视就近日出现的新冠肺炎的非常规病例,以及各地下调应急响应等公众关切的问题,对钟南山院士进行了专访。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钟南山:有可能,但不会像流感

央视记者:最近公众在形容新冠肺炎病毒时,都在说它很“狡猾”,因为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还有些病例潜伏期超过了14天,更有人出院后复检又查出了阳性,另外还有一些人咽拭子检测是阴性,但在粪便里还有存留病毒。像这样子的情况,公众现在应该怎样解读?

钟南山:我们现在把咽拭子检查(阴性)作为一个标准,但是有一些病人粪便里还是测到了病毒的片段,并不是检测到了活病毒,这是两回事。另外有一些少数的病人,出院后复查又检出核算片段的阳性,这我不觉得很奇怪,他有两个星期的隔离时间,结束后可以再继续复查下。

央视记者:这样的情况是个例吗?

钟南山:少数,不能说是个例。我们现在的出院标准,是咽拭子检查阴性两次,没有任何症状,体温正常,CT也正常,就可以出院了,之后再隔离两个星期。如果要求肛拭子也正常,那么我们的病人就会积压,病床就不能周转了!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密切观察,对所有病人进行一个分级管理。

央视记者:最近几天,各个省陆续在下调应急预警,今天广东把一级响应调至二级响应。你觉得这个时间到没到?广东是基于什么把这个下调的?

钟南山:我认为是合适的,时候到了。广东绝大多数城市地区新增病人数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前提。另一个就是,群众的防控意识有了很大的加强。广东有些地区一直没有病人出现,所以采用一级响应并不合适了,现在采用分级分区分类的方式比较合适。该紧的就紧,该松的就松,这样对发展生产等有利。

央视记者:上次您说到,我们要做好长期与冠状病毒(包括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交道的准备,如果真的要长期打交道的话,作为公众而言,我们是不是一直要做到现在这样的防控举措?

钟南山:我跟世界卫生组织也讲过,凡是出现冠状病毒的感染,要高度警惕对人的传染性。防控的意识需要保持,防控的级别完全可以改变。

央视记者:我们现在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了解程度大概到了哪个阶段?

钟南山:很初步,非常初步。

央视记者:新型冠状病毒会有可能和流感一样,长期存在吗?

钟南山:SARS在17年间有零星地出现,但没形成气候。COVID-19将来会不会长期存在、只不过没有形成爆发形势?也有可能。关键就是要控制它到最少。我认为它不会像流感,流感每年都有,这种可能性应该较小。

(内容整理自央视新闻)


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专家组:新冠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 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钟南山:有可能,但不会像流感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都等现场考察,联合考察组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认识:

一是人口学特征。患者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77.5%的病例来自湖北。

二是动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三是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一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在中国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广东和四川,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几乎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大约1%-5%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