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每到過年,我們的樂山小孩子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們都會收到長輩給的紅包。孩子們會過一個有錢有閒的生活,然而對於家長來說這個可能是一個"大悲劇"。

慘痛教訓:大多數孩子缺乏金錢教育

中國孩子相較西方的孩子從小缺乏兩種教育:死亡教育和金錢教育。死亡教育教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消逝,金錢教育教我們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

做家長的責任:讓孩子從小知道:錢是什麼?錢是怎麼來的?錢應該怎麼花?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故事一:兒子玩遊戲 偷記密碼充值

2018年初樂山市民龔先生突然“遭燒”安逸了。他通過微信轉賬收到了一筆8000元錢的運輸款。可就在前幾天,他突然發現,微信零錢的餘額只剩下幾十塊錢了。龔先生髮現大多都是用於遊戲支付,而龔先生自己從來沒有玩遊戲的習慣啊。百思不得其解的龔先生,想到了自己12歲的兒子小超,他可是一個遊戲迷啊。試探性一問,小超立馬承認了。

原來,從去年年底開始,小超用父親的手機,陸續在王者榮耀、4399兩款遊戲上購買道具。手機支付是需要密碼的,面對父親的疑問小超說出實話:去年有一次,父親在家裡用手機進行業務支付,在一旁的他悄悄記住了密碼。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故事二:女兒假留學 一下揮霍父親一生積累300萬

2018年1月,一個叫“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的成都網友老柴在微博上發帖哭訴。“一輩子攢的300萬,一夕之間被女兒揮霍一空”。

老柴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和妻子離了婚,為了補償女兒心理,平時對女兒總是百依百順。當女兒提出高中畢業後去加拿大留學時,老柴一口就答應了。女兒到了加拿大之後老柴發現銀行卡不見了,一查錢全部轉到了女兒的戶頭。讓他沒想到的是“女兒並沒有到學校報到,而是在加拿大吃喝玩樂買奢侈品,在微信朋友圈上四處炫耀”。

老柴對女兒苦苦哀求:“你花的錢,是我拿命換來的,你不還錢我只能死了”。女兒卻拉黑了他。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這兩個活生生的例子,是否讓你覺得孩子的金錢教育很有必要?我們接下來就來談談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吧!

金錢教育第一步:錢是怎麼來的?

在平時不經意間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

可以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參觀,也讓孩子瞭解你是如何工作的。

讓孩子知道不同工種的工作內容。

讓孩子明白“錢是需要付出很多勞動換來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金錢教育第二步:錢應該怎麼花?

家長如何花錢,常常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父母花錢前會精打細算或大手揮霍,都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

對於孩子提出的“花錢”要求,要合理區分。對於該花的錢鼓勵花,對於不必要花的錢要做好溝通工作,讓孩子瞭解哪些錢該花。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金錢教育第三步:給孩子製造賺錢的機會。

在電影裡常常看到冬天下大雪時孩子會到鄰居家門口剷雪,以獲取零花錢。

普遍現象是西方的孩子年齡很小時都會有勞動賺“零花錢”的經歷。

洗碗、拖地或者攢酒瓶子去廢品站去賣等方式讓孩子有賺錢的機會,那麼孩子對於錢的感受肯定比較真實。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金錢教育第四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錢只能是賺的,或者是爸爸媽媽、長輩們給的。

不屬於自己的錢不能拿,也不允許拿。拿了一定會受到很嚴厲的處罰。

這是鐵規,不允許有一點妥協。小時候的“拿”,一定會是長大的“偷”。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金錢教育第五步:培養合理分配零花錢的能力。

能力都是培養出來的,花錢也是如此。

正常的需要可以選擇花錢。

能和朋友分享快樂的要願意去花錢。

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要捨得去花錢。

不僅是花錢,也有能力去攢錢。

這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也是很多孩子沒有經受過的教育

金錢教育是孩子的必需品,與其在年老時“氣急敗壞”,不如在孩子年幼之時好好的引導他了解什麼是錢。培養他賺錢、攢錢、花錢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