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對於做了父母的人來說,這世間最讓人心碎的聲音恐怕就是嬰孩的啼哭聲了,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面對孩子大哭的時候還能無動於衷。

三年前,小美生下了白白胖胖的兒子,在月子裡的時候,來看望她和兒子的親戚朋友很多,這些人裡面也有很多有過生養經驗的人。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孩子爸爸告訴小美孩子哭的時候千萬不能抱,否則就等著自己挨累吧,孩子被抱慣了就會一直讓抱,大人得不到休息。

聽了孩子爸爸的話,小美卻覺得這種行為很殘忍。她試了幾次,卻最後都妥協於寶寶撕心裂肺的哭聲,還是抱了起來。最後小美上網詳細地查了資料,她才明白,自己丈夫的育兒方式是錯誤的。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嬰兒哭不能抱”的理論究竟是什麼?

“嬰兒哭不能抱”這個理論還是由華生提出來的,經過了一系列殘酷的實驗,僅有一歲的小艾伯特從剛開始的活潑愛笑到最後變得膽小恐懼愛哭。

而最後華生卻得出了荒謬的結論,認為嬰兒哭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立刻抱起他安撫,甚至媽媽要儘量避免擁抱親吻寶寶。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一時之間,華生理論傳遍了全球,當年有相當一大部分的孩子都受到了這個理論的影響,即使家長沒有采取那樣殘忍的實驗方式,卻都不約而同地認同孩子哭絕對不能抱。

而最後華生自己的孩子又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大兒子抑鬱,最終自殺身亡,二女兒整日酗酒,有過自殺行為卻失敗了,而最小的兒子終日靠接受救濟而活。

華生自己的教育失敗真是讓人唏噓,無不透露著對他自己的諷刺。欣慰的是,近些年,更多的人認同孩子三歲以前要無條件地給他擁抱和安撫。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面對孩子哭泣家長應該怎麼做?

1. 要及時擁抱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和安慰

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與不信任,而此時的哭鬧必然是寶寶覺得不舒服了。

如果最被信任的家長卻選擇視而不見,任由其哭泣,雖然時間久了孩子是不哭了,但是心理上卻跟父母不再親近了,這是日後家長如何彌補都彌補不了的。

有專家認為,孩子在三歲以前,父母尤其是媽媽要及時地響應孩子的哭泣。擁抱,安撫,親吻會讓孩子覺得心安,而內心得到富足的愛的寶寶在將來的身心發育上也會更健康。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2. 瞭解孩子哭泣的原因

其實嬰兒的世界很簡單,哭鬧的原因也無非就那幾種,餓了,困了,拉了尿了,或者生病了,家長不要一味地遵循錯誤的育兒理念而並不去仔細地瞭解寶寶哭鬧的原因。

寶寶哭泣一定是有需求,當需求被滿足了,寶寶的情緒自然就會是平靜或者愉悅的。

試問如果寶寶的臀部被排洩物裹著,那麼不舒服又怎麼會不哭鬧呢?如果寶寶又餓又困,家長卻不予理會,寶寶會經歷怎樣的情感被孤立?

根據華生的理論,不僅寶寶哭的時候不能抱,還要把嬰兒當成成人一樣對待,不能跟母親親近,這是多麼殘酷沒有人性的謬論,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心理傷害。

那個提倡“孩子哭不能抱”的人,他的孩子最後怎麼樣?真是太諷刺

3. 對待孩子的哭泣要耐心

有些家長雖然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抱起來安撫了,卻很沒有耐心,哄了一會孩子還是哭鬧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兇,甚至大聲吼叫。

雖然帶孩子的疲憊能理解,可是別看寶寶什麼都不會說,卻能感知到大人情緒的好壞,當家長髮脾氣時,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從而會哭鬧的更加厲害。

家長應該耐心地安撫寶寶,語氣溫柔,家長平和的情緒也會感染到孩子,使孩子的情緒慢慢平和下來,同時家長可以嘗試輕輕地撫摸孩子的後背,這樣會使孩子覺得具有安全感。

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科學的育兒觀,可是網上,書上的理論那麼多,很容易就會被錯誤的育兒觀影響,家長要學會如何甄別,以免錯誤的育兒觀害了孩子,也影響了自己的孩子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