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银行业2019经营分析与2020展望:分化成主线

银行业2019经营分析与2020展望:分化成主线

2019年,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和逆周期政策调整下,商业银行规模稳健扩张;净息差平稳提升和手续费收入显著改善等助推核心盈利能力总体向好。但在经济下行和战略转型期,银行间经营开始呈现更为明显的分化,上市银行业绩表现更为稳定优异,在部分非上市银行的拖累下,整体银行业在利润增速、不良率等方面均有所承压。

一、行业经营日益分化,整体银行业盈利增速有所放缓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65万亿元,根据可比口径计算(剔除邮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60%,增速在前期增长基础上开始有所回落。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26家上市银行(考虑数据可比性,剔除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5%、11.5%、7.1%,上市银行核心盈利指标依然保持在较高增速;同期,受资产减值计提相对节约影响,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边际加快。在良好的资产质量下,头部银行优势日益显现。

二、净息差小幅平稳提升,中小行息差改善明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9%,今年以来继续小幅平稳提升,季度环比均维持在1bp。2018年,受资产结构向信贷持续倾斜、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大幅攀升,全年提升10bp。2019年以来,在年初考核压力下,银行利用结构性存款等高息揽储,导致存款综合成本抬升,一季度净息差环比2018年末小幅回落,但伴随央行降准提供低成本资金以及资产端结构持续优化,商业银行净息差自二季度起继续小幅提升,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过,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传导至贷款端、优质“资产荒”再现,今年以来的净息差改善幅度缩小。

分银行类型看,2019年三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2.11%、2.13%、2.11%和2.74%,分别较去年末变动-3bp、21bp、10bp、-28bp。相较于大行,中小行(主要是股份行+城商行)更受益于低市场利率环境下存量高成本同业负债的置换,息差改善最为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息差分化主要来自“同业成本红利”。

三、资产负债规模稳健扩张,股份行增速修复显著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合计本外币资产、负债分别为235.07万亿元、216.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9%、8.38%,增速较去年末分别提升2.19、2.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规模持续稳健扩张。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融资需求较弱的局面,2019年一季度以来,政策层面暖风频吹,货币、财政政策等明显发力,逆周期调节加码,商业银行总资产负债同比增速明显提升。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央行连续定向和全面降准、影子银行收缩放缓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资金宽松背景下,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环比高增,叠加政策对民企和小微信贷的持续倾斜,带来广义信贷和货币双反弹,维持高位。此外,年初以来的财政支出前置,对基建投资领域产生明显拉动,银行体系相关贷款维持较快增长,配合年初以来的减税降费政策,银行一般性存款实现较快增长。多因素作用下,201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39%、9.13%,创2017年四季度以来新高。三季度商业银行资产增速略有下滑,主要受城商行拖累。

分银行类型看,股份行规模增速修复显著。三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规模分别同比增长7.59%、9.34%、9.00%、8.66%,增速较去年末分别提升1.62、4.76、0.73、3.30个百分点;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负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6.98%、8.50%、8.84%、8.62%,增速较去年末分别提升1.35、4.47、1.08、3.73个百分点,股份行资产负债增速及增幅均位居前列,应主要源于监管压力的边际缓释和资负结构逐步调整到位,以及资本金补充到位后规模扩张能力提升;同时市场资金利率维持低位,有利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行缓解负债端资金压力。

四、资产质量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银行持续向好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二季度末大幅攀升5bp;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二季度上升11bp至4.86%。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资产质量监管趋严、部分有存量风险隐患的非上市银行风险加速出清等因素影响,在去年末改善基础上,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又逐步攀升,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增长。分板块看,三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较一季度末变动0bp、-8bp、60bp、-5bp至1.32%、1.63%、2.48%、4.00%,大行资产质量稳步改善,股份行改善幅度较大,城商行不良率继续显著上升,农商行不良率持续位于较高水平,不同银行间分化格局明显。拨备方面,截至三季度末,行业拨备覆盖率为187.63%,环比持续下降。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0.20%、198.77%、147.99%、130.81%,较一季度末分别变动-0.24、6.59、-31.27、2.31个百分点,城商行下滑明显。

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26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6%,较二季度末环比下降2bp,为2015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上市银行不良率连续两年持续改善。有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整体关注类占比2.36%,环比二季度下降6bp,中小银行改善幅度更大。同时,上市银行逾期不良剪刀差在去年底已消除,当前不良值较为真实。分板块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三季度末不良率分别较一季度末变动-6bp、-6bp、-1bp、-4bp至1.42%、1.60%、1.25%、1.32%,各类型银行普遍改善,国有及股份行改善幅度较大,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质量较为优异。拨备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15%的较高位水平,环比持续提升,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5%、201%、288%、300%,较一季度末分别环比提升7.08、6.10、14.35、6.91个百分点,上市城商行增幅较大。

上市银行与整体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加剧分化,整体保持稳健,体现出逆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源于存量风险的加大处理和增量风险的有效控制。存量风险上,2008年-2014年银行行为激进,但存量风险已消化较多。监管引导下,上市银行的不良更加显性和透明,去年底基本所有上市银行已经做到了逾期90天以上全进不良,经过三年风险处置和化解,存量包袱基本出清;增量风险上,2016-2018年,上市银行总体较为谨慎,信贷结构有明显优化,新增以按揭、消费贷和大型企业为主,在高端制造业、新兴领域的贷款有所增加,对中低端制造业贷款减少,不良生成总体可控。

五、资本补充进程提速,行业资本充足率基本稳定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核心一级资本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5%、11.84%、14.54%,在上半年下滑情况上又有所提升。今年以来,在监管规范持续推进、监管标准日益提升、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重资产投放节奏较快、加快债务资本置换、加大不良资产核销以及理财子公司筹建等多因素影响下,上半年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在去年底提升基础上又持续回落,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下降明显。三季度以来,伴随上市银行等加快通过优先股、永续债、定增、可转债等方式完成资本补充,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二季度末分别提升14bp、44bp、42bp,核心一级资本仍相对偏弱。商业银行密集补充资本金的背后,即体现了近期政策的利好支持,也旨在为下一轮的资本接续、规模扩张、稳健经营和风险处置增厚基础。

六、2020年银行业经营展望

展望2020年,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仍将共同影响银行经营,货币政策将保持定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力度,监管政策激励让利,整体银行业经营将“稳中有落”,更加追求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银行间的竞争逻辑也将回归资产质量与核心定价能力。在规模上稳定扩张,结构继续调整;净息差或稳中有落,息差分化将从“同业成本红利”回归“核心定价能力”;理财业务调整将逐步到位,手续费收入有望继续修复;资产质量压力不减,行业分化持续;监管标准持续提升,银行将继续加大资本补充;在2019年高基数、对实体经济让利、监管政策挤压下,2020年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预计有所放缓。(张丽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