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譚醫生的事情,一個醫生為了跟人們說明一個藥的不適用人群及毒副作用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說明了了很多問題,其中有個問題就是很多人對藥的瞭解太少,盲目跟風的現象在用藥方面也很嚴重,藥都有偏性的,也就是說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的一面。所以用藥就得了解它的功效及不良反應該、不適合人群,無論多好的藥對不適合它的人來說都是無益的。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濫用藥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每年約有19.2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但由於患者自身對藥的不瞭解或廣告宣傳不明確,導致,很多人經常會把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混淆,該用藥品的時候卻用了保健品,該用非處方藥的時候卻用了處方藥,導致病沒治好還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患者自行用藥時一定要先了解這藥有什麼作用,吃了會有什麼不良反應,能不能長期吃,藥品是用來治病的沒病不必要吃,想吃藥品來保健那很可能就是沒病找病,保健品是保健用的,有病的時候吃它可能治不好病還會延誤病情,所以瞭解藥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跟大家簡單說一下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的區別。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處方藥(Rx)

:是指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並由此從醫院藥房購買的藥物。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沒病儘量不要吃。

非處方藥(OTC):是指患者自己根據藥品說明書,自選、自購、自用的藥物。這類藥毒副作用較少、較輕,而且也容易察覺,不會引起耐藥性、成癮性,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也小,在臨床上使用多年,療效確切。非處方藥主要用於病情較輕,沒病吃多也無益。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根據藥品的安全性,非處方藥分為甲、乙兩類。甲類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會比乙類乙類的大,甲類一般需要在執業藥師的指導下購買使用,而乙類就沒有特殊的要求。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適用於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備特定功能,無特定的人群食用範圍,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於治療疾病,它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有病的時候吃保健品很難治得了急病,用保健品治急病或重病跟放棄治療差不多。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此外,選購藥品時也要注意:到藥店買的藥,也要注意,因為現在執業藥師相對還比較少,給你推薦藥品的不一定是執業藥師,所以店員推薦的藥你也要先了解其功效及不良反應,有疑問就找藥店的執業藥師諮詢清楚,藥可以治病也可以要命的,它不同於食物,吃多吃少都不行,吃錯更不行,同樣的病不同的患也可能要用不同的藥,例如有的人有蠶豆病,不能用伯氨喹啉、磺胺類、呋喃類、維生素K3、K4、非那西丁這些藥,只能用功效相似的藥代替,如果店員恰好忽略了這個問題,而你也不注意,用錯了可能會出現急性血管內溶血,搶救不及時小命不保,當然這只是個例子,蠶豆病一般只在極少數3歲以下的小孩中出現,成年人很少有,這也說明一個問題給小孩買藥時更應該注意。

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要了解清楚,吃錯了醫生也救不了你

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也沒有神醫,更沒有永保健康的靈丹,有病則治,無病則養,提高自我的用藥安全意識,這才是健康的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