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如果“鬼子六”恭亲王奕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面临内忧外患,传统社会面临巨大的冲击,社会呈现出衰败景象,帝国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中国“鬼子六”何许人也?估计大部分人对这个称谓感到非常的陌生,但是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这个人的真实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恭亲王奕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他却位极人臣,自咸丰至光绪,实际执掌清朝政权数十年。

如果“鬼子六”恭亲王奕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当时,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有德,皇六子奕䜣有才。皇四子奕詝有德主要体现在对兄弟比较谦让很守礼法对父亲很孝顺,这让道光皇帝很满意。而奕䜣从小就聪明过人学什么都学得特别快,而且奕䜣的身体素质和武功要比哥哥奕詝好。这是道光皇帝特别满意的地方。道光皇帝在立储密旨里既写了立奕詝为皇太子又写了立奕䜣为亲王,这是清朝唯一一次将封亲王写进立储密旨里。这既体现了道光皇帝对奕䜣的疼爱也反映了当时道光皇帝对立谁为皇太子的矛盾心理。奕䜣是的命比咸丰皇帝的长。奕䜣活到1898年是甲午战争之后活了65岁,而咸丰皇帝只活到1861年活了31岁。正是咸丰皇帝的短寿才有了后面的“辛酉政变”慈禧掌权。后面的同治皇帝也是早亡,光绪皇帝继位。光绪成人之后又与慈禧斗法争权,这些政局的混乱对清朝不利对国家也不利。特别是光绪后期慈禧有废除光绪的的想法,西方列强不同意。这就使慈禧十分痛恨西方列强。慈禧就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洋人就打着“保护侨民”的借口出兵中国。如果奕䜣当皇帝这些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鬼子六”恭亲王奕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奕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北京西方列强的交涉谈判中的表现可以说明他是有一定的外交活动才干。在晚清落后愚昧的政府中能够有一位懂得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君主,那会让国家避开多少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同时也可以争取多少利益。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奕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人物全力支持地方诸候建立各种现代化工厂,同时和中央的保守派斗争。

如果“鬼子六”恭亲王奕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恭亲王还主张开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技术,开办近代企业,走自强之路,收回失去的国权。从同治四年(1865)开始,洋务运动将自强、练兵、制器及御侮集合在一起,大规模兴建近代军事工业。至光绪十三年(1887)以奕訢为首,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大员为骨干的洋务派先后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二十余家、分布十二个省区。作为近代教育的倡导者,奕訢多次奏请各省将军及督抚在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专门人才,促进了洋务运动中军用、民用工业的发展。如果奕䜣当皇帝就会把“洋务运动”搞的更上一层楼甚至有可能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搞得更好。

如果“鬼子六”恭亲王奕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一个王朝的兴衰不能全系于一人身上,清朝的衰亡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制度、外来冲击等原因,但恭亲王奕訢在晚清中国政治和对外关系舞台上的确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设想一下如果当初道光帝选择了奕訢继位,那清朝的统治确有可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无论如何,他所倡导的“自强”口号,制定的近代化纲领,率先掀起的近代化改革,均不仅对后世发生着深远影响,既对当世的洋务巨子也给予了明显的启迪和推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