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故宮的格局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中間以乾清門為界限。乾清門以南的區域,是皇帝臨朝理政以及舉行慶典的場所,以三大殿為主。乾清門以北則是皇帝及后妃們的居住之所,也就是後宮。

清朝嬪妃最多的皇帝是康熙帝,登記在冊有名分的總共有55人,其次是乾隆帝,共有後妃52人。現任皇帝的女眷加上前任皇帝的女眷,都住在後宮之中。後宮可以說是等級最森嚴的地方,無論衣食住行都體現著身份的差別。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後宮中軸線由南向北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大正宮,康熙之前的皇帝一般住在乾清宮東西暖閣之內,從雍正之後的皇帝開始移居養心殿,養心殿也是乾清宮的一部分。三大正宮兩側是東西六宮,分別住著當朝皇帝的皇后及嬪妃。

清朝皇家有一項制度,上任皇帝的嬪妃不能與當朝皇帝的嬪妃住在一個區域內,所以東西六宮只能住當朝皇帝的女眷,而那些太后、太妃們就必須另選住處。紫禁城中有一處宮殿被叫做太后專區,這是專為太后太妃們準備的養老之所。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這處宮殿就是慈寧宮,孝莊文皇后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一位皇太后,她是順治帝的生母,又是康熙帝的祖母,自然就成了清朝在慈寧宮的第一位主人。公元1653年,孝莊文皇后開始移居慈寧宮,到1688年孝莊辭世,居住時間長達35年之久。

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對於維護清朝皇室團結,穩定清初政局做出了卓越貢獻。順治、康熙兩位帝王都是幼年即位,後來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與孝莊的盡心輔佐密不可分,因此康熙與孝莊皇祖母的感情非常深厚,可以說孝莊是康熙最親近之人。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孝莊文皇后在7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康熙帝曾向上天祈禱:“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最終孝莊未能挺過這一劫,病逝之後,康熙帝悲痛萬分,為了紀念功勳卓著的皇祖母,康熙下令把孝莊的靈柩停放在慈寧宮中,並打算把慈寧宮改為“享殿”,用來供奉牌位。

康熙的打算受到群臣的異議,加上不合清朝祖制,康熙只好作罷。慈寧宮因為孝莊文皇后的身份,拔高了入住的級別。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在雍正即位的第二年就病逝了,沒有機會入住慈寧宮。而雍正帝的皇后,在雍正九年時辭世,也沒有成為皇太后的機會。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等到乾隆即位時,乾隆生母被尊封為崇慶皇太后,雖然已貴為皇太后,但崇慶皇太后卻認為自己無法比肩被稱為“大清聖母”的孝莊文皇后,身份無法匹配慈寧宮的地位,冒然遷居恐鎮不住這座宮殿,始終不肯居住。乾隆皇帝只好在慈寧宮旁另建壽康宮,給母后居住。

此後慈寧宮成為宮中禁地,自1688年孝莊離世之後再無人居住。及至咸豐帝駕崩,東太后慈安居住於東六宮中的鐘粹宮,而西太后慈禧居住在西六宮中的長春宮。後來慈安太后離奇猝死,慈禧成為後宮之首,並執掌清朝大權。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慈寧宮象徵著後宮除皇帝之外的最高權勢和地位,慈禧已經成為清朝的實際掌舵人,完全有資格入住慈寧宮。但慈禧太后寧願把儲秀宮修繕一新,移居儲秀宮,也不願意搬到慈寧宮居住,這是為什麼呢?

雖然慈寧宮已閒置近200年,清朝後期缺乏資金維護,但只要慈禧太后想住,重新修繕絕對不是問題。關鍵是康熙曾打算把慈寧宮改為享殿,這令慈禧認為不吉利。另外,慈寧宮這麼多年來人跡罕至,產生了很多與慈寧宮有關的鬼神傳言,慈禧悖逆祖制,後宮篡政,如果住到慈寧宮中,在神靈之下必然心神難安,也不排除對於孝莊文皇后的敬畏之心。

故宮有一處禁區,清朝僅住過一位太后,之後包括慈禧在內無人敢住

慈禧晚年選擇居住在儲秀宮,因為她在這裡誕下了同治皇帝,母憑子貴由蘭貴人晉封為懿妃、懿貴妃、直至聖母皇太后。儲秀宮是慈禧的發跡之地,所以在紫禁城萬千宮殿之中,慈禧獨獨鍾情於儲秀宮。清朝滅亡後,昔日皇宮成為故宮博物院,雖然大部分都已對遊人開放,但慈寧宮卻一直被封禁,直到建院90年時,慈寧宮才解開神秘的面紗,對世人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