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达州晚报官微报道:

天气高温

雨水增多

好多人觉得

雨后正是采蘑菇的好时节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达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采蘑菇时一定要注意辨别,慎食用!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据了解,我国约有毒蘑菇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五种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公众难以识别,常因家庭误食而中毒,中毒多发生在野生毒蘑菇生长的阴雨季节,以散发为主,食用干毒蘑菇也可引起中毒。

是不是以为颜色鲜艳的才是毒蘑菇?

松树下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蘑菇生了虫就没事?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太天真!

今天就带你

远离毒蘑菇的辨别误区

↓↓↓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误区一:颜色艳丽的蘑菇才有毒。

目前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能“以貌取菇”。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橙盖鹅膏菌,无毒

误区二:松树底下的蘑菇没有毒。

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判断。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亚稀褶红菇,有毒

误区三: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以后,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鸡油菌,无毒

误区四:蘑菇生虫就没毒。

很多人坚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因为虫子吃了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灰花纹鹅膏,有毒

误区五:毒蘑菇遇银器会变色。

民间流传着将蘑菇跟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可致银器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实际上,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千万别乱采,赶快来对照

花脸蘑,无毒

8招辨别毒蘑菇:

1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

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

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

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

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

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8

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天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