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2)

說八路軍炮兵團火炮種類龐雜並不是誇張之辭。在美國記者拍攝的照片中,一門造型獨特的火炮非常顯眼,第一眼看上去,這不是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中幾乎只有最精銳的德械師才裝備的德國PAK 36反坦克炮麼,口徑37毫米。這種口徑不大的火炮卻被日軍列入了中國軍隊最有威脅的三種武器之一(另外兩種是ZB-26捷克造輕機槍和大口徑迫擊炮),它可以發射鎢芯穿甲彈,打起日軍的薄鐵皮坦克來彷彿開罐頭一樣。日軍裝甲部隊的創建者之一百武俊吉少佐,便是被這種火炮連人帶車消滅在進攻太原的戰鬥中。圖中這門炮出現在延安,便令也算熟悉八路軍的筆者十分吃驚。難道八路軍當時還裝備了德械武器?這可與我們印象中小米加步槍的八路不太一樣。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2)

不過,國民黨軍顯然不會把這種自己都不夠用的重要裝備和八路軍分享,難道土八路與德國人拉上了關係?雖然馬克思是德國人,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紅色軍隊在抗戰中的確不曾從德國獲得過什麼幫助。

這門炮並非來自德國,而是來自蘇聯,它的型號是M1932,1938年蘇聯對中國提供了2.5億美金的低息貸款用於購買蘇聯軍用物資,這批軍用物資中便包括至少380門這種火炮。兩者外觀的確有些相似,不過仔細看其結構,比如炮管的構造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對此,彭德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都有回憶,這應該屬於蘇聯援華物資的一部分,雖然其絕大部分被交給國民黨軍隊,但仍有6門反坦克炮和120挺轉盤機槍被移交給八路軍,算是抗日統一戰線的一種象徵,這門炮大約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八路軍中裝備的蘇式武器很少,這是因為為了確保和國民政府之間的同盟關係不受影響,蘇聯在抗戰時期沒有向中共大量提供武器彈藥。

要說這種火炮為何與德國的PAK 36型如此相似,那隻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種武器。1926年,德國開始開發PAK 36反坦克炮,但仍受制於凡爾賽和約,不被允許研製和生產反坦克武器,於是德國與蘇聯簽訂了一個聯合開發合同,共同進行武器研製,其中成果之一便是這種1930年定型的M1930型火炮,兩國對它各有編號,產品卻是相同的。此後,蘇聯人又在M1930反坦克炮的基礎上進一步把其口徑由37毫米加至45毫米,稱為M1932型反坦克炮。

耐人尋味的是,蘇聯使用德國技術,共生產了764門這種火炮,但因為其工藝技術與德國存在差異,致使直接報廢的便達255門,其餘509門也多用於訓練。中國獲得的380門,便是從這些已經用於訓練多年的火炮中挑選的,大部分膛線磨損嚴重,只能勉強使用。抗戰中,無論美國還是蘇聯援助中國的物資,特別是對提高戰鬥力極有幫助的火炮,國民黨方面基本不會讓共產黨方面分享,唯獨這6門炮被交給了延安,推測也是因為它們實在不堪使用,這樣做正好買個好名聲。在裝備上窮慣了的土八路,整個戰史上也不曾見用這種炮打掉日軍坦克的戰績,倒是將其當成了教具。由於只有6門,而且彈藥不足,所以這幾門反坦克炮除一部據說被120師帶到敵後作戰用於打碉堡外,主要留在延安八路軍總部炮兵團作為訓練器材使用,美國記者們到達延安後,被安排到炮兵團參觀,便是在那裡目睹了這種火炮。

不過,在兵工方面,八路軍的確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雖然不是十分成功,畢竟我們是去做了,不做,夢想便沒有一個起步的機會。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2)

在一幅1938年繪製的“第八路軍山西奮戰圖”中,八路軍被描述成擁有飛機,重型榴彈炮,高射炮,差不多全軍頭戴鋼盔的軍隊,帶有明顯誇張。這種宣傳畫中的美好和強大隻能是一種幻想,讓人們感到一絲時代的無奈。然而,延安炮兵團的存在,儘管它與世界當時先進國家的炮兵在裝備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卻讓我們感到幻想有可能變為現實。中國的強大,正在被那個時代的人們,一步一步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