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媽媽們都這個感慨:自家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還脾氣暴躁,愛摔東西?

面對孩子莫名其妙的鬧脾氣,甚至是撒潑打滾摔東西,估計不少媽媽只能“以暴制暴”,一巴掌了事。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有耐心的媽媽雖然無奈,而且不管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直接又哄又道歉。

不過,各位媽媽細想一下,以上的兩種處理方式真的能讓孩子冷靜下來嗎?場面是不是反而更加混亂?

其實,當孩子無理取鬧亂髮脾氣時,作為媽媽,更應該先明確一下: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孩子發脾氣和我有關嗎?怎樣才能解決孩子這個問題?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孩子發脾氣的表現,無非就以下幾種:

1、孩子大吵大鬧,情緒高度激憤,不管不顧別人的勸阻,這期間甚至難以溝通。

2、孩子會故意破壞或者隨意摔東西,傷害自己或當時在場的人。如果此時打罵孩子,還會引起孩子的還手、吼罵等等。

3、因為情緒過於暴躁,情緒極度焦慮不安。

那麼,導致孩子發脾氣,發生上述情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孩子認為自己被媽媽忽視了

比如,當媽媽和專注的與他人聊天,沒有將注意力分散在孩子身上,看起來像“冷落”了孩子。

那麼,孩子便覺得自己被媽媽忽視了,自己與媽媽的親密關係受到了威脅,跟“吃醋”似的,通過發脾氣或者摔東西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力。

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畢竟,孩子有些時候提的要求會有些無理取鬧,或者一時興起,比如看到喜歡的玩具,愛吃的零食等。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媽媽當然不會一直滿足孩子的這些需求,孩子便會以哭鬧、發脾氣等方式進行抗議,企圖用這樣的方式逼迫媽媽滿足他的要求。

不少媽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最後,即使被迫妥協滿足了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孩子還是繼續發脾氣,把原來因為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憤怒轉化為無理由的憤怒,令媽媽束手無策。

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媽媽是孩子最為信任的人之一,遇到開心或者難過的事情,第一時間想一起分享的人一定是媽媽。

當孩子很興奮的想跟媽媽分享自己感受,媽媽不僅沒有關心孩子的這點“小事”,甚至對孩子的感受無法真正理解。這時的孩子肯定感到失望難過,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發脾氣吧?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最近有一本很火的教育書籍,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時常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哭鬧不停。”

而書裡對這個問題也有所解答,那就是因為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媽媽們不妨回憶一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初衷是否是因為我們確實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沒有理解他們的感受呢?

比如,我們想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當不巧的是,正好遇上游樂園歇業一天。已經期待已久的孩子,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哭鬧發洩失望是不可避免的。那麼,這是作為媽媽的我們會怎麼跟孩子解釋呢?

相信許多媽媽會勸孩子“:遊樂場關門了,我們回去吧!”,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鬧,媽媽說不定便會呵斥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都關門了,趕緊走,媽媽也沒辦法啊!”

這樣的勸說,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讓孩子將失望轉為憤怒,發洩到媽媽的身上。

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儘可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如果這時,媽媽能換一個說法,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告訴她“:媽媽很理解你為什麼會生氣,但是,遊樂場確實關門了呀,不如我們想想辦法?不如我們明天再來?或者確定遊樂場開門了,再來?”

比起對孩子說“你不應該生氣的!”對孩子說“沒關係,你生氣一會兒是可以的。”“你如果實在難過,可以哭一會兒,媽媽理解你”,將能起到積極的效果。

​面對孩子發脾氣,媽媽更應該說這樣的一句話:

1、“媽媽理解你的感受。”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的感受與他們的行為是存在著直接的關係的。

如果孩子被最信任的人——媽媽否定的時候,他們首先會感到困惑,然後會憤怒,發脾氣來發洩。甚至在他們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也會因為被媽媽否定或不理解,選擇以對抗的態度來面對。

這時,傾聽孩子的感受,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讓孩子覺得媽媽是理解自己的,對於媽媽稍後的引導,也就不會這麼排斥。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2、“如果你感到難過,那麼,你可以哭一會兒,沒關係。”

著名的主持人、作家蔡康永曾經在他的書中提到:高情商,並非是指時刻保持冷靜,不發脾氣。而是知道如何合理的發脾氣,使自己的情緒正確的表達出來,舒服地做自己,那麼,自己才是開心的,周圍的人也會是開心的。

所以,發脾氣其實是我們作為人的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不止我們成年人,孩子亦是如此。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我們也會忍不住發脾氣。所以,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更應正視並接納它們。

3、“對不起,媽媽不應該對你發脾氣!”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或事,壓力太大或者情緒不好,在與孩子相處時,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應該及時的控制自己,停止這個傷害無辜的孩子的行為,放下做為父母的架子,並及時向孩子道歉。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可能是在等媽媽說這句話

​這不僅能勸阻孩子因為委屈而引起的哭鬧,更能身體力行的像孩子灌輸這個概念:做錯了事,哪怕是父母,也是需要道歉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曾說過: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們就會更加願意聽你的話,並給予你同樣的尊重。

這句話,亦說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媽媽不應是高高在上,說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長輩,而應是願意蹲下來平視孩子,尊重孩子的一個值得信賴的母親、朋友。不用再抱怨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作為媽媽,我們是不是更應尊重孩子,讀懂孩子呢?

面對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哄都不聽,作為媽媽的你,一般是怎麼勸說孩子的呢?有沒有什麼勸阻孩子的好方法?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