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南北汉族的差异有多大?长相区别在哪里?

南北汉族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有多大?今天来讨论一下。

根据分子人类学家的检验,南北差异其实很小。假设汉族和法国人的差异为1,那么南北汉族之间的差异仅为0.02

南北汉族的差异总体是非常小的,但也确实存在着区别。汉族的主体源自于北方成分,北方人群史前就开始了大扩张。比较典型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明,今天的汉藏语系就是形成于仰韶文明,见复旦大学金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仰韶相对的,是百越部族的源头河姆渡文明,河姆渡文明的继承者一直在东南沿海发展。

仰韶文明是农业文明,他在史前就奠定了中国的农耕社会模型。当然,河姆渡文明也是农业文明。只不过仰韶文明的后裔在日后竞争中获胜,取得了在中国主导的地位,仰韶文明的后裔是古华夏人,河姆渡文明是古百越人。从客观上来说,这两拨人都为中国基因提供了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古百越人提供的是母系基因为主。也就是说,在历史的战争之中,百越和中原的对抗,百越是失败的一方,所以他们的父系有很多被消灭了,但母系保存了下来,他们的母系被复旦称为R/B、F,即是R下游的B、F类型。

也就是说,百越是R/B、F为主的,那么中原人呢?他们是M/C、D、G、Z为主。B、F属于大N系,C、D、G、Z则属于大M,这是两大集团的分庭抗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北方汉族大多是单眼皮,这个通过古代的兵马俑、仕女图就能看出来。而南方汉族则有比较多的双眼皮,港台的明星很少是单眼皮的。

香港明星任达华,最近新闻不断:

南北汉族的差异有多大?长相区别在哪里?

百越并没有彻底的消失,只是部分融入了南方汉族,部分成了南方的少数民族。北方人的身材属于牛高马大,而全国平均身高最低的是广西人,广西人因为带有一些百越基因,所以身材矮小。但是广西狼兵打仗也很牛逼,不能单凭身高就认为广西人不能打。

南北汉族的差异有多大?长相区别在哪里?

如果说北方汉族受到北亚人种的影响,那么南方汉族就是受到东南亚人种的影响,尤其是两广地区。根据古人骨分类发现,“古华南类型”由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闽侯昙石山、广东佛山河宕、广东南海鱿鱼岗、广西桂林甑皮岩组成,他们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即浙、闽、粤、桂,而且他们的母系以R/B、F为主。

北方呢?北方汉族常染色体比较“纯”的,即比例在80%以上的,集中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与东北。见下图,这是23魔方的检测数据,中国各省与少数民族、欧洲、韩日之间的常染色体关系。

但是这个标杆有一些问题,23魔方设置了以北京为标杆,要知道北京已经偏近山东方位,母系含有比较多的R/B、F。我们应该反过来,以母系M/C、D、G、Z为主的族群为标杆,西北汉族指(甘肃、陕西、山西、豫西、冀北)就是母系C、D、G、Z为主的。以西北为主还有一些依据就是,汉藏语言的起源和西北汉族有关,Y染色体O2a从西北进入中原,也是这个方位。山海经里面说的炎黄,也是西北方位。所以,真正的北方汉族源于西北汉族,他们含有较多的藏缅成分,后来又加入了蒙古成分。

南北汉族的差异有多大?长相区别在哪里?

因为北方是历代游牧民族入侵的重灾区,所以北方不能避免被加入了游牧的基因。比较明显的两次是,蒙元、满清的全面南下。先是征服了北方,然后是全国。其次还有五胡乱华的鲜卑,宋朝的辽金等等。西北汉族保存的蒙古成分更多一些,说明他们曾经和蒙古族群混居。

山东是南北结合的产物,所以母系也是R/B、F为主,淮海、豫东、冀东、东北同理。这也间接反映了,史前百越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北伐,他们为山东人一带的东夷贡献了B、F的母系基因,残留至今,东北的B、F则是山东人闯关东留下的。而如今,最强盛的B、F地区在两广。

我们还原一下就是,在秦汉时期,北方汉族在中原取得了优势地位,发展了先进的生产力。然后他们通过汉文化的扩张,把人口输出到了南方,而且在扩张过程中男性占主导地位。扩张完成之后,南方原住民族——侗台、南亚和苗瑶语的人群(百越、百濮和荆蛮)逐步被北方汉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格局。

之后还发生过三次南迁,一次是晋朝时期,衣冠南渡;一次是唐朝;一次是南宋末年。汉文化融合的结果是,南方土著演变为南方汉族,而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越来越相似。只是母系上还存在显著的差异。硬要说体质上区别的话,北方的面部扁平度大,俗称的脸大。南方的两广男性比较多的塌鼻梁、颧骨高。女性则有可能是五官立体化、深目大眼、双眼皮。体貌主要是常染色体决定的,由于南方女性带有欧洲的基因,所以外表会比较有轮廓。

李嘉欣,五官很有立体:

南北汉族的差异有多大?长相区别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