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有時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往往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多。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有一本書中這樣說:“溺愛算是愛嗎?到底大人們在愛自己還是在愛孩子?

其實溺愛孩子,是人性的弱點,溺愛並不是一種愛,而更像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有很多的家長都是無意識的溺愛,也就是說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毫無原則。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但是這樣的愛會帶來什麼後果呢?父母變成了孩子的傭人。孩子覺得你的愛理所應當,父母就該這樣對我。等到孩子終於有一天長大,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而且“啃得”理直氣壯,從不知道回報!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所以你的孩子會變成“啃老族”“白眼狼”往往是因為身為父母的你付出的太多了,就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多,無限給予的結果,所以請適當的放開孩子吧!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盧梭在《愛彌爾》中曾這樣說:你瞭解什麼辦法會讓你的孩子更痛苦嗎?那就是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之外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請“藏”起你一半的愛給孩子

家長應該給孩子愛別人的機會,有一位母親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對孩子要採取“藏”一半愛的教育態度,孩子會更愛你。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當然,對孩子“藏”一半的愛並不代表父母就要減少對孩子的愛,而是需要父母偶爾硬起你的心腸,收起一半的愛,讓孩子能夠自己做,自己嘗試。正確的教子方法從來都是授之以漁!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自在愜意的躺在沙發上打遊戲或者是看電視,口渴了就對媽媽大喊:“媽!我要喝水!”或者是“媽!我襪子呢?”“媽,給我洗個蘋果”等等諸如此類的召喚。媽媽經常是隨叫隨到,但是這種形式的愛,難道不是畸形的愛嗎?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不要將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孩子在呱呱墜地時,躺在媽媽的懷裡,吃喝拉撒都要照顧全面,那是因為他是嬰兒,沒有能力做事,但是到了孩子3歲之後,有很多力所能及的事還要使喚媽媽爸爸才能實現,再長大一些,你沒有鍛鍊過孩子獨立的能力,於是孩變成了所謂的:巨嬰。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孩子與父母之間正確的溝通方式

1、父母不該是孩子的僕人

作為父母,應該認清自己的身份,我們不是孩子的僕人,同樣孩子也不是父母的奴隸。父母成為孩子的僕人,就意味著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孩子也得不到本該擁有的成長,孩子獨立的早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力,不是危言聳聽,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若是比其他的小朋友先會穿衣,繫鞋帶,會比較自信,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也會更快。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2、父母應該是孩子的領路人

有很多的父母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當然有義務為孩子服務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愛應該掌握好尺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是孩子的領路人,引導和照顧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這樣孩子才可以長成一棵蒼天大樹,可以自己扛得住風雨。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3、讓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不會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當他長大成人的時候,獨立是生存的基本技能,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援助,而是自己解決,這樣的孩子在外面“闖社會”你才會更加的放心不是嗎?還是那句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果兒媽推薦

在這裡推薦各位家長可以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本書《父母不是我的用人》,書中將會認真的為孩子講解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不是孩子的用人。這套書中共有10本,每一本書的主題都非常的鮮明,可以給孩子在閱讀的同時,心理上得到快速的成長。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除了告訴孩子,父母不是自己的用人之外,這套書還會教育孩子

管理自己的壞情緒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等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好的老師。整套書結合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把難理解的“大道理”變成了“好聽的小故事”,指引孩子正確的三觀。

聰明的父母,應該將愛“藏”起來一半,孩子會更懂得心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