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初学京胡有五难,你是否也感同身受!

对于京胡,小编感觉是越是学习越是觉得不容易。京胡讲究的是味道,韵味有了,京胡的灵魂才是有了。没有韵味,强弱,停顿,就如同和尚念经一般。并且,京胡拉的好的大家,人家对于怎么唱京剧了解地也是头头是道,甚至比很多演员都在行。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分享,自己认为初学京胡的“五难”,如有不同意见,还请海涵。

初学京胡有五难,你是否也感同身受!

一、右手比左手难。行家都说“三分左手,七分右手”,音色的好坏全凭右手的功力,右手功力不到,想要的音出不来,出来的音不饱满,流畅。因为小编之前是演奏民二胡的,因为对于京胡对右手功夫的要求是深有体会。比起拉京胡,拉二胡时的右手就会轻松很多。刚开始练习京胡时,手臂劳损过度变得很痛,不过习惯就好。

二、西皮比二黄难。西皮用的是切把法,左手食指要管4、5两个音,无名指要管7和高音1、2三个音,音准的把控需要特别注意。并且小编之前的民二胡学习经验还会导致我习惯性地用小指演奏高音2,这对于京胡来说可是错误的行为!

三、高调门的比低调门的难。高调门的,如老旦唱腔,京胡弦绷得紧,硬度大,手指摁弦的力度和弓子与弦的摩擦力相应要大,声音要拉得饱满不易,技巧的运用也难以得心应手。当然这一难点不仅仅局限于京胡,月琴等其他乐器也是一样的。

初学京胡有五难,你是否也感同身受!

四、拉内弦比拉外弦难。难也难在运弓上,总感到内弦运弓没有外弦顺畅,有时显得疙疙瘩瘩。并且根据小编观察,民二胡内外弦切换时的弓幅度并没有京胡的大。

五、慢长弓、快弓比中速弓难。张派唱腔、京胡独奏曲较多地用到慢长弓,一弓下来,既要达到规定的时值,又要有适当的音量,还要保持声音的平稳、均衡。运弓过快,时值不够;过慢过轻,音量太虚,甚至两根弦一齐出声。如果要求由强转弱,或由弱转强,那就更难了。快弓也难,我现在可能只达到16分音符每分钟160拍左右,必须达到每分钟180拍,而且音符清楚,有颗粒感,才是真正过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