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宝宝四个月上音乐课、五个月上游泳班,看芬兰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宝宝四个月上音乐课、五个月上游泳班,看芬兰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些一报就是四五个,每天走马灯似的,带着孩子赶场子。

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也上了四个兴趣班:钢琴、围棋、跳舞、英语。

好在这四个兴趣班,都安排在周六,孩子还有一天时间可以玩。

无奈的是,上了兴趣班,不仅仅周末上课要去,平时也要练习。

这样,女儿平时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

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赶紧安排女儿读英语,下围棋。

下午放学回家,督促女儿做作业,弹钢琴。

至于跳舞,本来也是要每天练基本功的,孩子没提,我也懒得去说,所以也只是上课时跳跳。

寻思着要给孩子减掉一两样兴趣班,但女儿哪一样都不肯减,只好维持现状。

宝宝四个月上音乐课、五个月上游泳班,看芬兰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又学到一两样特长,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恰好前段时间,看到一篇介绍芬兰家庭如何平衡兴趣班与快乐童年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芬兰父母同样十分热衷让孩子上兴趣班。

在孩子出生四个月的时候,他们会让孩子上音乐班,五六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上游泳班。

最让我瞠目的是,有怀孕的妈妈参加阅读兴趣班,目的就是为了让肚子里的小宝宝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除了上兴趣班,芬兰父母还特别在意孩子两件事。

一是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每天至少要在户外运动两小时。

二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找到年纪相仿的同伴。

那么中国父母特别重视的成绩呢?

芬兰父母认为,成绩是老师的职责,他们相信老师能把孩子教好。

国情不同,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必然也会不同。

芬兰父母让孩子上兴趣班的热情不亚于中国,但他们的初心,不是象中国父母那样,希望孩子掌握一两样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芬兰父母更倾向于让孩子为兴趣而学,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学。 

事实上,最让芬兰父母在意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而兴趣班不仅滋养生命,也是重要的社交场合。

宝宝四个月上音乐课、五个月上游泳班,看芬兰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归根到底,芬兰父母对孩子的教养目标有两块:一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二是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芬兰父母在意孩子上各种兴趣班。

芬兰父母还认为孩子不仅是独立个体,还是家庭成员与社会公民统一体,这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同理心,友好等良好品质。

在芬兰父母看来,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还不如培养优秀品质,比如坚韧、友好、合作,来得重要。

芬兰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他们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人群,但一定是最独特的自己。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总在努力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精英,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就让家长焦虑的同时,也让孩子有了更多倦怠,压力、焦虑。

芬兰教育具有与中国不同的教育哲学,那就是让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

寻思至此,我是不是应该考虑让女儿上个体育兴趣班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奇号飞船,回复关键词育儿,送你1000G育儿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