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培养时间感,7岁送你天使自控力宝贝

之前提到了时间感是宝宝后期自控力发展的基石,而且时间认识会对很多能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帮宝宝们培养时间感,建立对时间的认知呢?我们要意识到,4到6岁的宝宝和7岁以上的宝宝是用完全不同的模式培养时间感的。由于篇幅所限制,本文仅仅涉及4-6岁培养时间感的方法。

导读 4-6岁培养时间感的核心

从小朋友开始可以流畅数完1~10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准备引导小朋友,培养他们的时间感了。

主要的核心有如下几条,两端渐进原则,时间区块化原则,提速正向利益反馈,信任强化促成机制。

第一、两端渐进原则

所谓两端就是长时端短时端。

在幼儿的认知中,光线变化数字跳动其实是很直观的感受,基于此,我们可以先由光线变化,引导小朋友建立

日夜的概念(与卡片识字结合),由数字跳动,感受的概念(与数数能力结合)。日夜和秒,一长一短,就分别构成了长时端和短时端的认知起始。

4-6岁培养时间感,7岁送你天使自控力宝贝

长时端认知递进分割过程:

  1. 日夜
  2. 上午/下午/晚上
  3.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
  4. 黎明和午夜

短时端认知递进整合过程:

  1. 秒(三组数字,感受数字调动)
  2. 分(55秒~05秒跳动,后两组数字的变化),
  3. 一刻钟,半时(整合图形,表盘,和数字时钟的)
  4. 时(59分55秒~0分05秒,三组数字的变化)

长时端和短时端的整合过程:

  1. 3小时一单元对应长时端34的概念整合,举例,5-8是早晨,8-11天是上午,11-14是中午。
  2. 表盘是12进制,数字时钟24进制,整合表盘和数字时钟对应的概念。

注意:两端同时训练,步骤数字一致进行,然后再整合。

第二、时间区块化原则

把一天区分成好几块,不断的强化时间块的边界,比如,可以用吃东西来作为时间块的边界。再往下细分,我们可以以喝水或者一个固定的游戏,比如跳绳这些小朋友需要主动去做动作的行为来区分。

有些家长当然会想到音乐了,虽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这样做。因为音乐的确会产生提醒,可是这在时间划分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一个被动行为。然而需要小朋友们主动去做行动的行为则不一样了。身体动起来,多次重复,会形成比音乐更加深刻也更加快速的印象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做时间区块的划分呢,这是为后面帮助小朋友将任务填进时间块做准备。而且,在动作形成固定模式之后,家长最好画图,帮助小朋友,把动作和时间分块嫁接起来。

第三、提速正向利益反馈

在建立起时间块的概念以后,家长可以和小朋友约定一个时间块,加入一些学习任务,开始正向反馈的训练。

为了家长更好的理解,提速游戏的训练,希望家长向小朋友解释下图

4-6岁培养时间感,7岁送你天使自控力宝贝

我们可以在第一次陪同宝宝们做任务,并对完成任务的时长计时并记录。

第二次陪同宝宝完成任务,鼓励宝宝挑战前一天的时间,并记录。第三天重复第二天。

第三天要根据已经记录的时间。家长亲自画图,向宝宝展示这样一种道理。时间本身就是奖励。

最后,让宝宝自己学会计时,逐渐减少陪同,并多增加鼓励。

要培养宝宝先完成任务再玩耍的概念,但4-6岁不适宜任务过多,逐步增加学习内容以帮助宝宝过渡。胜任升小学以后得学习任务量。7岁以后由于有学校必须完成的任务,反而家长没有机会这样缓慢的训练小朋友。

4-6岁培养时间感,7岁送你天使自控力宝贝

信任强化促进机制

如果在减少陪同的过程中,出现家长的不信任和怀疑,反而会降低小朋友学习掌控时间的积极性。

不可以突然不陪同,陪同的时间应该逐渐减少,也应该伴随信任的逐渐强化。小朋友很多时候需要家长陪同去完成任务,有时候并不能说明他们有多么依赖家长,只能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并不自信,不相信他们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所以每次离开前都要反复对宝宝强调,“相信宝宝有能力超过昨天的自己。”并强调父母一会就回来。如果可以,希望父母都建立历史时间记录,用时间记录向宝宝展示,他是如何进步的,依次来强化宝宝独立完成事情的信心。

结语

小学时期的自控力基本上都是4-6岁阶段鼓励宝宝独立做事情,并根据时间来建立自我能力肯定的结果。而时间感是自控力培养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