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

牛肉牛杂之于襄阳无疑是城市最鲜明的标志,没有之一。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傍晚五点半,夜幕降临,广场定中街开始热闹。

但今天的主角,并不是在定中街的主路上,而是藏在这条老街的某个小巷深处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碗沉淀了40年的黄酒和两锅熬制了34年的牛杂牛排火锅,足以牵住鼻子,让人寻味至此。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不足2米宽的窄巷,两边低矮陈旧的平房还保持着大多数80后童年记忆中老襄阳的风貌。

沿着全是自家平房改成的门面,顺着巷子往里走,便是这家丁老五牛杂馆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搞个小锅吃一嗨儿,牛排牛杂各搞一半,再搞壶黄酒”

“行,赶紧找位置坐,一会都没得位置了”

一位邻家大嫂亲切嘹亮的襄阳话此起彼伏,麻利地张罗着食客坐下,顺手便从锅里盛起满满的牛排牛杂。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01

一做就是34年,一个女人扛起整个家。

她是这间小店的老板娘,1985年从橡胶厂下岗,从安稳的工作变成没有经济收入,愁生计,心里落差也十分大。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看到老婆子每天酿黄酒卖也能维持生计,便有了做小生意的想法,毕竟做民工的时候收入也非常少。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当时的回民街离定中街不远,想到襄阳人也爱吃牛肉牛杂,尝试着做了几次,味道都挺好的,店子便在自家房子里开了起来,这一开就是34年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当年的小巷子冷冷清清,一家做牛肉牛杂火锅的都没有,丁老五是第一家,街坊生意,都是熟人之间口口相传,一年年熬,才有了如今的人气爆满。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习惯性的问了一声老板在哪,老板娘恁了一秒,便坦然的说道:“老板腿脚不方便,小儿麻痹症。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若不是生活苦涩,也不会让一个女人,抗起这份苦,撑起这家店。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02

老襄阳人爱的味道,源于新鲜的食材。

每天清晨七八点去回民街买新鲜的牛肉牛杂,肉神经还在跳动便被带回店里,一共350斤,是一天的量。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牛排先炒再炖,最后再配上20多种卤料慢煨。两口直径近一米的深口大锅一次刚好能煨完,翻搅加汤,4个小时后,牛肉纤维入味,牛杂软烂。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从清晨忙到下午,休息片刻,5点半正式开门迎客,不到9点两锅便全部卖完,但生意会持续到送走最后一批食客,每天周而复始。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晚7点已经见底

#03

襄阳人就应该吃襄阳味。

店里不卖别的,只有牛杂和牛排火锅,娃娃菜、黄豆芽和绿豆芽是送的,配菜可以选择的种类也很少。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34年的牛杂牛排配方十分有底气,上桌就能直接看到赤裸裸的牛油在锅上面飘,一不小心就凝固住。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浓密的汤底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口中疯狂分泌唾液,

怕辣的吃货君也受不了这一阵一阵香辣刺激,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当然要先吃牛杂,软烂中夹着脆、带着辣,仿佛在嚼牛油味的口香糖,辣气从舌头往下,落到心里,化作暖暖的一团。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吃过牛杂的舌头瞬间被点燃,紧连着啃上一块牛排,纤维感十足,浸满汤汁的牛肉瞬间在口中炸裂,热气冲开收缩的毛孔,在体内肆意流窜。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有点像战场,热气瞬间占领全身,周围的冷气有些萎靡不振,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我敢说没有任何一位襄阳人不爱吃烫豆芽,热气乘胜追击,豆芽入嘴“喀嚓喀嚓”,香辣的牛油味伴着清脆的豆芽,停不下来的咀嚼动作。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暖气一浪接着一浪,全身都热了起来,额头上、背上、细密密的汗珠悄悄渗出,辣到不行,却还是想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这时,就该来上一碗

地道老黄酒了,乳白色的黄酒看似很清淡,初尝第一口,便知道为什么是老黄酒。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不同于早上吃面顺便喝的甜黄酒,它家的黄酒看似清淡,入口却密实厚道劲很大,丝绸般的质感在口中流窜

,整个人都舒坦了。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牛杂牛排火锅配上地道老黄酒,让这份火锅更加的不同凡响,一天的疲惫、骨子里的冷,都化在这份火锅里,舒坦、暖和、劲头也足了。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04

我们现代化的躯壳里,永远都装着老襄阳的胃。

牛杂牛排火锅煨了34年,还是偏居一隅,不到一百平米的老房子店面始终如故。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听老板的外甥说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准备600斤肉都不够。没有位置,就临时搭桌子,食客们也毫不介意坐在油腻拥挤的窄巷子里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老襄阳人的深夜火锅,做的不是交易,而是往来。季节变换,肠胃便开始怀旧,让人记起那破旧、热闹的烟火热气。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从昏暗陈旧的小巷子里走出来,抬头便可以看到灯火通明的天元四季城,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在商圈吃饭,而这种旮旯里的老味道却慢慢被遗忘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小时候这种牛杂牛排火锅店非常多,可在不知不觉中就退散到难以找寻,趁它们还没有消失之前,好好珍惜。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无论过多久,希望我们现代化的躯壳里,永远都装着老襄阳的胃

丁老五牛杂馆

地址 | 樊城区定中街何记烧饼旁的道子往里走

营业时间 | 17:30-卖完

/

襄阳人吃正宗襄阳味。


藏在定中街里牛杂火锅,熬了34年的襄阳味,去晚了连底料都没得吃

•END•

出品:襄阳食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