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袁崇煥那麼強大的部隊,為啥沒有滅掉後金?

沒辦法就這樣黑


其實從真實的歷史來看,袁崇煥所謂強大的軍隊,更多的來自於孫承宗。

明史對孫承宗的評價,說孫承宗雖然並不擅長進攻,但是如果能夠專心的任用他總督關外,至少能夠保證關外防守穩固。

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

總體來說,孫承宗在整個大明王朝對關外徹底失去信心的時候,帶領人馬來到關外做了這麼幾件事:

  1. 制定防守反擊的基調。萬曆年間,熊亭弼和王化貞互相使絆子,結果導致明朝軍隊在關外一潰千里,退守山海關。這時候孫承宗縱覽全局,為萬曆出了這樣的策略:因列上撫西部、恤遼民、簡京軍、增永平大帥、修薊鎮亭障、開京東屯田數策,帝褒納焉。皇帝很高興,因為他自己就住在北京城呀,萬一清朝軍隊一鼓作氣打到北京城下,那麼自己不就岌岌可危麼。等到孫承宗主動承擔重任,前往關外巡邊之後,更是為關外的局勢制定了“禦敵於關外”的策略。他先後組織加固了寧遠城,恢復錦州、大小淩河、松、杏、右屯諸要害,讓關外形式完成一次扭轉,為明朝關外拓地二百里,讓山海關後的北京城也有了安全感。

  2. 練兵。在孫承宗來到關外之前,先後有楊稿、王世貞、熊亭弼、袁應泰等多人經手,但是這些人要麼互相掣肘,要麼只想安穩的躲在山海關後,更有與清軍決戰,一接即潰,連夜奔行跑回山海關,將關外幾百裡的江山拱手相讓不說,還把辛苦修築的防守城鎮給一把火燒掉。孫承宗到了之後,勵精圖治,裁汰蠑螈,嚴肅軍紀。明史記載“是時,關上兵名七萬,顧無紀律,冒餉多。承宗大閱,汰逃將數百人,遣還河南、真定疲兵萬餘,以之甲所救難民七千發前屯為兵。”經過初步篩選之後的兵將明顯比之前關外兵將好了太多,只不過這個時候還不能凸顯出什麼,士兵也是要經過系統的訓練,經過一場又一場戰鬥來洗禮的。而直到袁崇煥帶領寧遠城兵將完成對滿清狙擊後才得到重視,在此之前,大明王朝已經完全失去了與大清騎兵對抗的勇氣。

  3. 選將。在明朝,當邊境上的武將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一個是武將空缺多,一個是動不動打仗容易出。這樣一來,難免總有一些人在時機好的時候派遣心腹前去“鍍金”。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魏忠賢了。這位“九千歲”在孫承宗的前任們主掌關外時便已經安插了不少人手進去混功勞了。其他時候都還好,但是到了孫承宗這裡硬是不再有這樣的機會。在孫承宗的“鐵腕”之下,先後選拔出馬世龍、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一眾抗清將領。事實證明,這些人都是明朝最後的脊樑骨,能夠獨當一面,並且帶出來一批強兵拱衛關外。

  4. 潛移默化更改過去文官武將互相掣肘的局勢。孫承宗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邇年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招練;以將臨陣,而以文官指發;以武略備邊,而日增置文官於幕;以邊任經、撫,而日問戰守於朝;此極弊也。”什麼意思,文官練兵,讓武將帶著這些兵打仗,然後又讓文官在後邊監督指揮。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因為武將自己不練兵,自己不能按照當前軍情調整。而孫承宗看到了這個問題,“承宗患主款者撓己權,言督師、總督可勿兼設,請罷己,不可,則弗推總督。並請以遼撫移駐寧遠。帝命止總督推。”減少文官和相同階位官員的設置,增加武將,增加邊兵兵餉,讓這支孤懸關外的大軍正逐步走向正軌。

可惜孫承宗的做法畢竟得罪了眾多的人,雖然他很得皇帝的信任,但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個人說的時候沒什麼,兩個人三個人,甚至更多人說的時候,即便皇帝也得猶豫一下了。孫承宗最終自覺地三番五次上書辭職。

袁崇煥的兵夠強大麼?說實話很強,但是不足以消滅後金。

袁崇煥的崛起,在於孤軍守護寧遠城以及之後的寧錦大捷。孫承宗免職之後,高第接替,而後金政權打聽到消息後匯聚13萬大軍大舉攻打山海關外。而高第一紙命令放棄了關外,帶領大軍退回山海關。關外幾百裡地只剩下了寧遠城和袁崇煥帶領下的不足兩萬軍隊。但是袁崇煥成功帶領部下擋住了努爾哈赤的進攻,並且擊退了後金軍,保住了關外,但是部隊死傷也很慘重,連滿桂等將領也都受傷不輕。在此之後袁崇煥所部已經失去了繼續追擊敵人的能力,導致撤退的後金軍洗劫並屠殺了覺華島一萬多名軍民。所以,袁崇煥的缺點非常顯著,試列舉一二。

  1. 袁崇煥缺乏孫承宗的戰略眼光和整體部署。孫承宗到任,不但要整飭關外陸軍,收拾兵器物資,而且還結好毛文龍,委以重任,另一方面上書明政府,編練海軍,從海上用大炮等武器約束後金軍的攻擊。寧遠大捷被滅掉的覺華島軍民其實就是其中的一支水軍部隊,而已,所以面對後金軍的攻打,就好像赤手空拳面對持刀土匪。而袁崇煥的注意力始終還是在寧遠城上,即便上面讓他救援覺華島,他也依然按兵不動。在後來的寧錦大捷中這一點表現更是突出,他帶兵把守寧遠城,甚至只派遣四千騎兵前去救援被圍困在大淩河的找帥教,導致趙帥教陣亡。

  2. 袁崇煥所謂的對陣後金,其實只是“依託堅城,輔以西洋大炮”而已。這種打法依然是一種防守戰。不論是寧遠大戰還是寧錦大捷,都是以已經修建好的堅城為依託。甚至到了後來後金軍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煥也一直只是尾隨在後金軍屁股後面,不敢正面對決,甚至向皇帝提出“進駐北京城”的要求。這跟明朝軍隊變革有很大關係:明朝中後期越來越重視熱武器,製造和引進各種大炮,還有多管連發的槍械。這樣的一支沒有完全演化到位的“準現代”化軍隊,依然不是騎兵部隊的對手。

  3. 袁崇煥此時的軍隊實力依然還不咋地。寧遠大戰時袁崇煥只帶領了一萬多人的部隊,到了寧錦大戰時期,也不過區區六萬。光是這六萬人馬就讓明朝的稅收負擔大增,朝臣直嚷嚷受不了了。而想要繼續增加關外士兵和城防,則舉步維艱。另外,袁崇煥軍隊戰鬥力是不差,但是依然難以正面抗衡後金軍隊。寧遠大戰時,滿桂率領大軍出城戰鬥,結果死傷累累,連滿桂自己都受了傷。北京城下之戰,滿桂陣亡,袁崇煥則早早被抓進了監獄。袁崇煥手下的祖大壽等之後更是害怕而逃跑。全靠孫承宗又一次出山收拾殘局。

袁崇煥所部不可謂不強大,但是完全不具備消滅後金的實力。或者由他穩步發展一段時間,也不過是在山海關外增加幾座城防而已。但是逐漸發展的後金也在消除自己的不利局面,先是消滅覺華島海軍,然後平定朝鮮,接著又聯合蒙古部落,行成跨越遼左的局勢。


阿慶還是阿慶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明史·袁崇煥傳》: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上文是袁崇煥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平臺召對時的答覆,袁崇煥向初登地位、野心勃勃的朱由檢許下的五年復遼的承諾。在朱由校的全力支持下,袁崇煥重整遼軍,構築了著名的關寧錦防線,但是如果想要徹底擊敗後金,奪回丟失的土地,單單憑藉袁崇煥手中的遼軍是無法做到的,原因如下:

重新打造遼軍

袁崇煥對於關外的情況非常清楚,他認識到內地的兵馬在關外不善戰、不敢戰,每次戰鬥打響之後稍有挫折便四處奔逃,這樣的軍隊無法完成堅守關外的任務。

關外地區長年累月得戰鬥,使得關外地區出現大量的流民,他們長期生活於戰火之中,性格變得更加堅韌、果敢。

袁崇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軍事方針,開始對駐守關外的軍隊進行改革,裁撤老弱病殘,在遼人中挑選精裝青年予以補充,最終形成了規模達10萬左右的軍團。為激發他們的鬥志,袁崇煥將他們的切身利益與他們堅守的土地相聯繫,從而形成了一支強悍的新遼軍。

為進一步加上軍隊的野戰能力,袁崇煥集中自己所能調配的所有資源,組建了一直規模在萬人的重裝騎兵部隊,這也是明末唯一一支能與後金騎兵正面較量的軍隊。

這十一萬左右的軍隊就是袁崇煥全部的家底,這支重新打造的遼軍軍隊戰鬥意志堅定,在關外的戰場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讓後金軍隊多次嚐到苦頭。

無法消滅後金

其實在薩爾滸之戰後,大明與後金的攻守態勢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被後金所掌握。

袁崇煥在皇帝朱由檢的支持下,傾全國之力打造出一支全新的遼軍,但是僅僅依靠這支部隊就徹底消滅後金,無異於痴人說夢。

一是袁崇煥的軍事方針

《明史·袁崇煥傳》:守為正著,戰為奇著。

作為明朝在關外的最高指揮官,袁崇煥雖然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復遼,但是實際上袁崇煥這是在吹牛,是為了給年輕的皇帝提升信心。

袁崇煥在關外採取的是築城堅守、逐步蠶食的策略,他在關外構築起一條嚴密的防線,逐步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從長遠角度看這個方案確實可行,但其背後需要是大量的人、財物的投入。

後金的領導人皇太極很快找到了破解之策,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皇太子繞道喜峰口,直接進攻明朝的都城北京,使得袁崇煥的防線不攻自破。

二是黨爭不斷

明朝是一個文人當家做主的朝代,文官集團多次向皇權發起挑戰,黨政是明朝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末年,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相互傾軋,導致朝堂內部一片混亂。對於關外的直接影響就是針對後金的方略隨著最高指揮官的更換不斷改變,後金藉機逐步做大做強。

三是農民起義

明朝末年災荒不斷,鼠疫橫行,沒有吃喝的底層老百姓最終選擇揭竿而起,在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雖然明朝政府不斷派出軍隊予以征剿,但是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按下葫蘆浮起瓢”,農民軍的問題怎麼剿都不能徹底根除。

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少數民族的入侵,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根本就是在疲於應付,走向衰亡是時間問題。

筆者總結

不可否認,袁崇煥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大明王朝建立起一直強大的邊軍,但是從北京保衛戰的表現來看,寄希望於這支軍隊徹底消滅後金是不現實得想法,後金騎兵的野戰能力毋庸置疑。

對於已經起勢的後金政權,大明王朝需要的時間,“攘外必先安內”,崇禎皇帝首先必須要以雷霆手段對朝堂進行清洗,消除黨爭之禍,從而統一國家領導層的思想。其次多措並舉的解決農民起義問題,為消滅後金打造出一個穩定的後方。最後集中全國之力給予後金以毀滅性的打擊。唯有如此,方能消除外患,延續大明王朝的統治。


滌塵索金


袁崇煥以進士文人身份被分到兵部,從這裡就已經看到了他的能力了。一個文人出身的將領,多少都受到當時的條條框框的影響而沒有大的作為。

而大明從張居正做首輔開始就已經看到了滅亡的影子了,張居正任內,不斷的打擊有能力的人,無論是在京城的重要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員任用,全部都是要投在他門下,給他送禮,聽命於他才能任用。這樣就使得很多有能力的人受到了排擠,所以這些人就搞了一個東林黨來和他對抗。所以明朝很多不得志的人都隱居起來去給古史作註譯去了。當時東南沿海所謂的抗倭,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沿海民眾受鎖國政策影響做了海盜,抗倭英雄也是給張居正送禮之人。

說這些,主要是要引出,明朝在張居正時,官場已經非常黑暗,已經到了病入膏肓之時,就連當時的所謂的抗倭軍隊內也是腐敗嚴重,其他軍隊更是不堪一擊的。

而提拔袁崇煥的孫承宗本來是明朝的最後一張王牌,最後被害,從而斷送了最後的防線。

孫一死,袁崇煥作為自的嫡系,當然這受到重視,但一個半路入伍的,怎麼打的過出生於軍中的皇太極??

所以說袁崇煥根本就沒有強大的部隊去滅掉真正是強大的後金。袁崇煥個人無論如何強大也打不過後金強大的集體。





百粵天話史


袁崇煥這個人,既不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也未必就是能拯救明朝的民族英雄,準確來說,他是一位有爭議的民族英雄。

具體說來,袁崇煥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寧遠大捷,而他採用的作戰方針就是堅壁清野。但,寧遠大捷這場戰役的勝利除了有後方毛文龍的牽制外,更重要的是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給他送來了祖大壽、滿貴、趙帥教等一干猛人,還有各種火器、紅衣大炮等先進武器。

而等到崇禎上位後很是讚賞袁崇煥,給了他明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官:薊遼督師!而袁崇煥在第一次平臺召對時就把牛皮吹破了:五年之內可平遼。比對歷史,這事不現實的,遼東當時是什麼情形?能夠固守現有的地盤就燒高香了,所以當時袁崇煥的好友問過他如何平遼,袁崇煥卻說:“聊慰上意”,意思是我只是安慰一下皇上他老人家……很是忽悠了崇禎一把。崇禎老闆卻是個很認真的人,好,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連崇禎自己的私房錢都拿出來給了他,手下人選袁崇煥可自已任命,但有一點,說好五年平遼就是五年平遼,平不了?哼哼!

袁崇煥上任以後做了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皮島總兵毛文龍,袁崇煥什麼級別?他憑什麼殺死毛文龍?崇禎得知這一消息很是震驚,但到最後竟然嘉獎了袁崇煥。而平遼一事呢,一年啥事沒幹不說,還讓皇太極直接幹到了北京城下,更奇葩的是,袁崇煥和皇太極幾乎是一前一後一起來的,怎麼看都像是袁崇煥把皇太極給引來的。

其實袁崇煥的本意我們知道:堅壁清野。但這裡是北京!在京城下玩堅壁清野?腦袋秀逗了吧!更讓人無語的是袁崇煥竟然申請入城休整!真是沒救了,明朝規定在外軍隊無詔不得回京,袁崇煥此時在北京城下列兵已經等同謀反了,還要入城休整,崇禎當然果斷拒絕了。袁崇煥做的這一切都被崇禎記下了,待打退皇太極後緊接著就幹掉了袁崇煥。

至此,我們大概瞭解了,袁崇煥的軍事水平並沒有多麼卓越,而他的政治水平更是一聲嘆息。那麼,為什麼袁崇煥會成為民族英雄呢?大清入關時的口號就是為崇禎報仇,因為清朝很是同情崇禎的,據說順治後來還在崇禎墳前很是哭了一把,還認了兄弟。當然,這只是清朝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等到後來,日子穩定了,越尋思就越不對勁了,崇禎皇帝那麼好那為什麼要大清來統治漢人呢?但哭也哭了,兄弟也認了,再要抹黑崇禎也不是那麼回事了。於是,袁崇煥被拉出來了,清朝到處鼓吹袁崇煥的能力,放大袁崇煥功勞,袁崇煥是如何如何的偉大,崇禎是如何如何的昏庸,若袁崇煥在明朝的前途將會如何如何的光明。到最後昏庸的崇禎殘忍殺害的偉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齊活了!

僅此而已。


斜月我就吟風


袁崇煥是東林黨人!

袁崇煥這個人了,歷史評價不好說,金庸的碧血劍主角袁承志就是袁崇煥的後代。

當時,明朝已經沒錢了,無論如何都收不上稅來。魏忠賢已經被幹掉,怎麼辦呢?

自然是第一像商人收稅啊,商人有錢嘛,但東林黨,浙黨,楚黨等肯定不幹,因為他們是代表商人利益的。

所以這時候崇禎也無奈,傻缺的開始壓榨農民,農民本來在天災人禍下已經生存很困難了,還去收農民的稅,這不是蠢麼。

我們的袁崇煥之前就給魏忠賢修建了生祠,而且可以說袁崇煥能站上歷史舞臺,也多虧了魏忠賢。

好巧不巧,本來碰上小冰河時期,天災人禍,崇禎又愚蠢的去加重農民的負擔,這時候李自成帶頭起義了。

然後,這個國家已經千瘡百孔了,努爾哈赤帶著族人也開始在東北外地去搞事情了。

怎麼辦了?

袁崇煥很自信的說了一句千古名言“五年平遼”,當時沒人信的,崇禎這蠢貨還真信了!

後面當時的兵部尚書許譽滕事後問袁崇煥,五年真能平遼嗎?袁崇煥說:“聊蔚上耳”意思就是說安慰皇帝的。

然後了,袁崇煥身居要職,前往山海關以外去幹努爾哈赤,拿著本來就沒錢的國庫使勁大把花錢。

打造了著名的關寧鐵騎,也搞出了著名的寧遠大捷等等。

關寧鐵騎看起來很牛逼,實際上了沒卵用,消耗著大量的錢財,鐵騎本來是出城野戰的。

但清朝的軍隊戰鬥力太強了,我們的關寧鐵騎一碰到清兵就龜縮不出,這尼瑪也是搞笑了。

所謂的寧遠大捷等等,就是傷亡慘重,勉強打死了幾百個清兵,居然都能大吹特吹。

這時候袁崇煥更傻了,居然幹掉了毛文龍,毛文龍這個人品德怎麼樣不說,但絕對是個能打硬仗的人。

他所統轄的東江鎮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在清朝的大後方,並且也是明朝唯一能跟清兵打硬仗的軍隊。

毛文龍

當時毛文龍也是一品大員,並且實權很重,袁崇煥在職位上跟他是評級,袁崇煥仗著崇禎的寵信,居然先斬後奏,直接斬了毛文龍!

這結果就是導致毛文龍手下心寒,叛變的叛變,然後最高興的當屬努爾哈赤,因為袁崇煥替他們除掉了最大的後顧之憂。

這時候啊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滅掉了朝鮮,開始直接殺到北京城來。

袁崇煥了,督三鎮,一路打造的防守體系居然臥槽,形同虛設。

皇太極硬是繞道從內蒙通過張家口直接殺到北京,而袁崇煥居然毫不知情。

這時候罵聲一片,袁崇煥帶著關寧鐵騎趕緊來回救,廣渠門大戰就是這麼來的。

好死不死,袁崇煥一路被皇太極簽著鼻子跑,無能!

袁崇煥

袁崇煥說是漢奸,這個有點過了,忠心絕對是忠心的,但他就是典型的東林黨文人,文人在亂世很少有能經國救世的!

但袁崇煥絕對是一個誤國庸臣!

從他一開始吹牛逼說五年平遼,結果把遼兵平到了北京城下!

從他拿著本就虛空的國庫的鈔票大肆練兵打造體系,卻換不來成績的時候還不自知。

從他一時之怒,居然幫助滿清消滅了毛文龍,足以證明其軍事眼光差到極致。

從能讓皇太極繞過他的防線,繞道內蒙通過張家空直逼北京,居然不知道,這是嚴重的無能失職!

從他虛報戰績,還一炮打中了努爾哈赤,結果三個月後努爾哈赤又活蹦亂跳的出現了,這看出文人就是文人。

所以袁崇煥該不該殺,該殺,而且早就該殺了!

所以袁崇煥被千刀萬剮,老百姓飲其血,食其肉,確實也能說明很多問題。

何況袁崇煥的親弟弟也是著名頂頂的大商人,就是不交稅的那種商人。

但其實最該死的就是崇禎,崇禎是個大蠢比,幹掉魏忠賢,卻又無法收拾東林黨人,最後演戲演的好。

當國破家亡的時候,吊死在煤山就是無能,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陪伴!

當年殺熊延弼還傳首九邊,寵信洪承疇這種大漢奸,足可見朱由檢的愚蠢和無能!

崇禎如果當時不自殺,跑路去南京,其實還有一戰之力,後面的那名小朝廷正是缺乏主心骨,同室操戈,爭權奪利才被徹底殲滅!

而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沒幹死幾個人清兵(有心的可以百度學習下),最後滅南明小朝廷自己人的時候,確實勇猛難當啊!

時也,命也,腐儒文人誤國不淺,平時裡這些讀書人身居要職,打打嘴炮,站在道德制高點抨擊國政,但危難時期,一點辦法都沒有。

最後清兵入關,這些平日裡自稱愛國文人,一個個跑的比誰都快,投降的非常多,反倒是太監體現了血性!



只如初見25508256


袁崇煥軍隊強大?他能統御的人馬最多也就四五萬吧。

明朝在薩爾滸之戰,遼瀋之戰,廣寧之戰都有十萬兵力,尚且被五六萬後金軍隊擊敗。袁崇煥這點兵力遠不如那時候,後金軍隊反而增長到十萬以上。



明軍想要在軍事上壓倒後金,只能從自身的改變開始。提高軍隊素質,改變基本戰術,這是關寧軍正在做的。

袁崇煥也就開了個頭,給關寧軍打了個底子而已。由於袁崇煥之死,再加上崇禎動不動朝令夕改,明軍的改革到死也沒完成。


陶式防務評論


不可否認袁崇煥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絕非一個優秀岀色的將領和戰略家,一個小小的四品文員,僅心狠毒辣的殺了大將毛文龍,形同於自毀前程損了龍脈。從此以後大金無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勇往支前。袁祟煥話說的太滿,豈會成勢,隨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身為攻不破的堅城肉磊,必僅有內憂外患。其一糧草不濟,住住半年以上不發餉銀,軍無士氣,將無戰心。加之高第與其不和,朝庭內部東林黨和宦官們爭鬥不休。崇禎無用人之賢,用人多凝加之國力不濟,人心惶恐不安。豈可能以偏師而一掃關東的。言滿則盈,水足則溢。他是內憂外患的犧牲品。天喪英才。如果有多幾個向盧向升,曹文召,孫承宗那樣的智勇雙全,謀略過人之將,吳三桂祖大壽,滿桂那樣的將領。如果耿精忠,尚可喜不投降後金,大明王朝的遼東戰事不足為慮。但前堤是君明帥正,錢糧充足。否則正如當年,天神也無力迴天。











94310417小云


首先說一下袁崇煥的遼東鐵騎總體而言防禦有餘而進攻不足!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和北京保衛戰戰功卓越那麼我們分析一下這幾場戰的特點

首先說一下寧遠大捷;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免職,親率大軍圍攻寧遠,袁崇煥堅壁清野,力戰不降金軍連續攻擊兩天未能攻下寧遠城下令退兵史稱“寧遠大捷”。

其次;天啟六年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保衛久攻不下,又攻寧遠,袁崇煥和劉應坤,畢自肅親率士兵登城防守,在壕溝內排兵,城牆上用炮遠距離轟擊,城外大將滿桂,祖大壽等於城外與金軍搏殺,同樣久未攻克,傷亡慘重,六月被迫撤軍,史稱,“寧錦大捷”

最後;崇禎二年十一月,金軍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繞過薊遼防線突入長城直撲北京,袁崇煥問詢未經調令直接入關回防北京,與後金決戰與北京城下,金軍大敗明軍傷亡同樣很大,最終金軍敗退!

總上所述,可以看出袁崇煥的遼東鐵騎戰勝後金基本屬於防守為主,野戰勝績很少,主動攻擊後金城池土地基本沒有或者基本停留在直面上,成功與否是在不好說!

結語

袁崇煥的遼東鐵騎雖強大但還不足以到主動攻擊後金的實力或者說條件,所以說不是不想是實力還不允許


外太空的首富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戰場的勝負,體現出來的是政治水平的優劣。雖然努爾哈赤的政治能力也不怎麼樣,可是末期的明朝更爛。

後金不管是從發跡過程、經濟形態、軍事制度、政府組織等各個方面都與西夏國有很相近的地方,而明朝保有的傳統漢地則與宋朝基本上類似。努爾哈赤充其量是李元昊的水平,而崇禎卻連宋徽宗的水平都達不到(起碼宋徽宗能搞到錢,更不用說宋神宗了。

(後金的發跡歷程與西夏相似)


北宋起初在面對西夏的挑釁時,也是失敗居多。後來宋朝利用經濟制裁的手段逼迫西夏求和,同時在軍事上利用堡壘戰略逐步蠶食西夏的土地,最終將其打得奄奄一息。在宋神宗時期,北宋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夏攻勢,一度逼迫西夏幾乎亡國。如果不是金國突然崛起,北宋的國運戛然而止,西夏就可能被宋朝滅亡。

可是同樣的情形,在明朝面對後金的時候就出現了逆轉。

明朝的文臣武將,在面對後金的步步緊逼時,他們肯定也從史書上得到了啟發。在薩爾滸之戰之後,以孫承宗為首的主戰派開始在遼西走廊到遼東的土地上大規模的修築堡壘。

(明朝三面包圍後金)

這種方式本來也是很有效果的,因為經過北宋一朝的驗證,西夏幾乎被打死。努爾哈赤非常恐懼明朝的這種做法,往往在明朝開始動工修建城堡的時候,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趕來破壞。

敵人所害怕的,正是我們要做的。

於是,明朝開始了修築堡壘的戰術,逐漸壓迫蠶食後金的生存空間的不歸路。

既然這個堡壘政策看起來是很有效果的,為什麼要將它稱作是不歸路呢?

因為明朝與宋朝相比,他的經濟財政與宋朝相比,差了一個唐朝的距離。宋朝是重商主義,經濟非常活躍,尤其經過王安石改革之後,北宋的財政收入,基本上每年都達到一億緡。明朝時又迴歸到了小農經濟,雖然屢次改革,可是明朝的稅制、錢制都有問題,財政收入一直上不來,末年的稅收多數是一年只有900萬兩。雖然宋朝由於貨幣超發,銀貴錢賤,一億緡大概相當於5000萬兩,這也要比明朝的900萬兩銀子的歲入高出五倍以上。

北宋的財政收入,有70%是工商稅,這是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所以北宋玩得起這種修築堡壘拼經濟的戰術,而明朝就拖不起。明朝朝廷為了支付遼東戰局的軍費,在全國加派的三餉,每年徵收700萬兩,幾乎是一年財政的80%。明朝皇帝也帶頭開源節流,皇后都要自己紡織,皇帝拿自家的錢充實軍費,可是這樣也是杯水車薪。尤其讓明朝雪上加霜的是裁撤了驛站,逼的李自成造反。

(明軍後期欠餉嚴重)

所以明朝的堡壘戰術是斷斷續續。

在後金均擁有紅衣大炮之前,他們對於攻克城池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辦法的。他們能夠攻克遼東的城池,最重要的辦法是依靠內應。

當時明朝內部出現了很多叛徒,他們大多數是在科舉路上不得志的人,如范文程等,但是他們的經世致用的能力很強。這和西夏建國中用宋朝的落榜生是一樣的道理,當時宋朝皇帝聽說西夏是因為重用了宋朝的科考落榜生才順利建國之後,不無感慨地說是因為我朝工作不到位,人才外流。因此宋朝就大力放開科舉之路,爭取野無遺賢。

明朝就沒有這樣的覺悟,他們搞八股,把那些官樣文章做得漂亮的人升官加爵,朝堂形成了東林黨、清流派,可是他們可以對執政治國卻沒有什麼洞見,有的只是地域偏見和自私自利。

宋太祖認為南方人由於地域偏見太重,不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所以不願意讓他們做宰相。這與南方的經濟開發程度有關,由於南方雨熱同期,物產富饒,經濟發達,宗族勢力強大,所以南方的地域偏見比較強烈。明朝在崇禎元年之後大量啟用江南人居多的東林黨,江南士紳由此連工商稅都難能交了。

朝廷只能夠把增加的軍費都分攤在已經沒有餘糧的農民身上,因此激發了大規模的民變,朝政繼續往更壞的境地演進。

(文官壓制武官的明代)

所以,袁崇煥為什麼搞不定後金呢?

五年平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經濟、軍事、政治方面都不具備條件。北宋搞殘西夏用了80多年,後金已經成了氣候,連蒙古人都拿他們沒辦法,而明朝也一樣搞不定蒙古,因此明朝應當把後金當作與蒙古一樣的敵人。明朝太這麼急功近利了,關寧軍再能打,那也是銀子喂出來的,朝廷內外交困,喂不出來太多。隨著戰爭的損耗,關寧軍越來越難以補充。袁崇煥為啥要殺掉毛文龍?因為他想省錢,他覺得毛文龍待在那裡浪費錢,想讓他們挪個地方被拒絕,袁崇煥就把他殺了,省出來的錢用來練關寧軍、練炮兵、修城堡。

關寧軍跟後金軍接了幾仗。在寧遠城打了一場小仗,算是關寧軍初次亮相,給後金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後金軍繞道蒙古打河北,趙率教的4000騎兵急於趕路回援,被後金埋伏包了餃子。袁崇煥帶著9000騎兵到達北京城下,與後金打的旗鼓相當,戰成平手。

(後金的八旗勳貴)

再後來,袁崇煥就被殺了,隨後就是東江兵變,亂兵首領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帶著袁崇煥練的炮兵投降後金,遼東局勢更加糜爛不可收拾。

後來的日子裡,後金搞定了朝鮮、蒙古,完成了對明作戰的強盜聯盟,明朝在此期間一直被民亂擾的疲憊不堪。後金為了防止明朝經濟恢復過來又搞堡壘政策,還一連五次繞道打進關內,大肆破壞華北經濟。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在明朝手中了,至於關寧軍在這段期間也沒有特別亮眼的軍事行動,除了被民軍消滅的曹文詔的3000精銳騎兵,其他關寧軍一直在處於半荒廢狀態下的遼東堡壘戰術下,與後金對峙。

當時明朝沒有利用好自己的經濟優勢,雖然明朝自己千瘡百孔,可是後金(滿清)的經濟更是糟糕。當時小冰河期,明朝日子難過,後金更是陷入了大饑荒。如果明朝能夠做好自己,不讓後金打秋風,後金(滿清)自己都能玩脫。這就是北宋對西夏的經濟制裁戰術。

明朝可以把防線撤回山海,不再浪戰耗費國力,憑關固守,將省下來的軍費賑濟災民,減弱民亂的實力。同時,開設各地厘金、海關稅入,增加工商稅收入,改善財政狀況。在關內組建新軍,以民軍為練兵場,針對後金軍的特點重新打造一支“戚家軍”。

(袁崇煥無力迴天)

先立於不敗之地,而後制敵。

明朝什麼也不想放棄,既要遼西、又要遼東、還要內境安穩如常。在那個互相比爛的時節,在戰略上過於貪心了。大病之後的明朝(魏忠賢亂政),需要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期,剋制自己的慾望,急切不得。五年復遼明明就是一劑猛藥,把後金搞了個方寸大亂,也讓自己陷入到了崩潰的邊緣,一點火星都能釀成大火燎原。

明朝之敗,表面在軍事,內裡是經濟,根子是政治。可能,“君王死社稷,天子守護門”的剛烈口號害了明朝,不能對外妥協,做不到韜光養晦。一個在各個層面都面臨沉痾的明朝,單憑一支萬餘人的精銳武裝是無法起死回生的。


而知而行的歷史


刻薄寡恩,剛復自用的崇貞皇帝,自詡英明果斷,實則荒黯昏庸。其性多疑,生殺擅專。能臣良將不受信用,往往死於非命。袁崇煥是最後的一道屏障。而崇禎競自毀長城。故其在煤山上吊時,已是眾叛親離。,惟有一個太監跟隨。在這樣的皇帝手下,你袁崇煥縱有通天的本領,他能讓你發揮?這昏君在史書上還稱其英果勤敏,諡莊烈。其實,這貨大權獨攬,小權不放。野心大而才能疏。終至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