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01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

很多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越大越不聽話“。

這個抱怨,幾乎是,貫穿了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而且是孩子越大越嚴重。

而爸媽們管教的結果,也是非常讓人抓狂。

“選擇性失聰”,對爸媽說的話,自動屏蔽。該幹嘛幹嘛

你說東,他非上西。就跟你對著幹。

一句不合離家出走。

你說一百句,不頂外人講一句。

孩子們的各種行為,讓爸媽們又氣又無計可施。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有一次,我去飯店吃飯。一對夫妻,帶著七八歲的兒子來吃飯。

在飯菜上來前,小男孩看見外面,有幾個小孩在玩遊戲。

孩子就跑出去跟他們一起玩。

飯菜上來後,爸爸叫來在外面瘋跑的兒子。

爸爸看見兒子一頭的汗,就對兒子說:“把外面的衣服脫下來”。

小孩子,不理。徑直坐了下來。

爸爸,繼續對兒子說:“你看你一身的汗,把衣服脫下來!””

兒子還是不理。拿起勺子開始準備吃飯。

這時爸爸火了,走過去脫兒子的衣服。

兒子就死死的拽著不放。

看著父子倆幹仗,媽媽趕緊對兒子說:你身上的汗太多了,先脫下來吧,一會汗下去再穿上。

兒子猶豫了一下,自己把衣服脫了下來,交給了媽媽。

看到小男孩的反應,我真是感到太驚奇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對小男孩產生的反應竟然截然相反。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02

孩子聽不聽話,取決於你跟孩子的關係

很早就有心理學家,把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分為三種類型: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和木匠》中談到,孩子聽不聽話,是一個“主觀”的行為,它取決於你和孩子的關係。

怎麼判定和孩子是哪種關係呢?舉個例子。

安全型的孩子。當你把他送到幼兒園,孩子捨不得跟你分開,而一旦分開也就分開了,等你去接他的時候,他也會表現的很高興。

迴避型的孩子。分開時,孩子不會表現的多麼不捨,你去接他時他也不會表現的很高興。這樣的孩子不是對父母無所謂,只是因為和父母的關係比較疏遠,所以他選擇壓抑自己的感情。

焦慮型的孩子,媽媽離開時會非常的哭鬧,媽媽來接的時候,依然哭鬧,很難哄。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那麼在這三種關係中,孩子對家長的話,會是怎樣的反應呢?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萬維剛翻譯了《園丁和木匠》,並闡述了這一觀點。

比如拿四歲小孩做個實驗。實驗中拿一個孩子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給他看,比如說是一張軟盤。媽媽跟孩子說,這東西叫“存儲器”,而一個陌生人說,這東西叫“軟盤”。你猜孩子會聽誰的?

安全型的孩子聽媽媽的。他跟媽媽關係好,他相信媽媽的話。

但在另外一個測試中,有個玩具,既像是一隻鳥,又像是一條魚,總體更像是一隻鳥。那你說這個東西到底是鳥還是魚呢?媽媽說這是魚,陌生人說這是鳥—— 安全型孩子在這個情況下,會選擇聽陌生人的。

他愛媽媽,但是他更愛真理。他能看出來這個東西更像鳥,他不會盲目聽媽媽的話。安全型孩子的學習模式非常健康。

迴避型孩子會怎麼做呢?面對第一個問題,他有同樣大的可能性聽媽媽的或者聽陌生人的。媽媽在他心目中並沒有更大的權威。那可想而知,面對第二個問題他就更不相信媽媽了。

焦慮型孩子在兩個實驗裡都相信媽媽。媽媽說啥都是對的,他不顧客觀事實……。

也就是說,在父母責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我見到的那一對夫妻,母親的話之所以有效,顯然是因為,他跟媽媽建立了一種安全型的關係,他相信媽媽。

03

想讓孩子聽話,就要配得上讓孩子聽話

做父母的聽到這話,會覺得受到了冒犯,權威受到了侵犯。可實際上孩子聽話,的確是有選擇性的。

實驗表明兩三歲的孩子,對一個人做事情是不是有信心,就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一個人說話時非常自信,表現的對這件事情很有把握。那麼小孩子就傾向於聽他的話。而如果這個人,說話不自信,孩子就根本不會相信他。

我一個表弟,大學畢業後,同時參加了考研和公務員的考試,並且都被錄取了。

姨父的態度很明確:公務員,理由很簡單粗暴:穩定。可姨父的話,反而堅定了表弟繼續讀研的決心。

姨父非常氣惱,父子倆一度吵的不可開交。

後來,表弟去諮詢自己的老師。老師把兩者利弊給他列了出來,讓他自己選擇。

在經過思考後,表弟選擇了“公務員”。

很顯然,對錶弟來說,姨父的給出的理由,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決定。讓他認為自己父親考慮問題太簡單了,不值得信服。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04

孩子是否聽話,還在於父母的行為。

如果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嚴厲呵斥孩子不要玩遊戲,顯然不會聽你的。

我一個大學同學,在女兒上一年級後,她非常的希望孩子能愛上閱讀。

可孩子就偏偏不聽,好不容易拿起本書看,還是幼兒園的圖畫書。

後來她試著通過自己看書帶動孩子。

同學喜歡健身,為了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氛圍,她健身完成後,特意看會書。

自己看書時,也塞給孩子一本。

可誰知,孩子根本不知不吃那一套。

就玩她的健身器材,或者是打開電視學她做的健身操。

孩子對於家長言行有很強的主觀分辨能力,別說言行不一,就是假模假樣的灌輸,都是沒有用的。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這個得問問自己!

05

想要孩子聽話,也要記住《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聽話。

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讓孩子可以少走彎路。

希望按照自己的標準,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子。

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聽話。但不要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思考的個體。

紀伯倫的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值得每個做父母的用心去讀。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女兒。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與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都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