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當孩子犯錯了,媽媽總是容易滿腔憤怒:“叫你做點事做不了,一天到晚只知道闖禍!早跟你說了不能這樣做,不聽!你有沒有長耳朵……”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能起到什麼作用,對孩子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其實,這樣做除了讓孩子更傷心、更沮喪之外,既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能讓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對孩子的心理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真正有智慧、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不會把正確的大道理這麼“著急”地表達出去的。他們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留給他解釋的機會,並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並改正他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這樣一來,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改正了錯誤,他就會感覺到輕鬆,內心也會因此快樂不已。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

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

懲罰不當,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在他們心理留下陰影,長大後與我們關係冷淡,或暴力傾向嚴重,亦或自卑、怕事。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為此,我們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我們先“住嘴”

許多父母在教訓孩子時,都會說“住嘴!”“不許跟我犟嘴”等類似的話。在我們的強硬和嚴厲下,孩子只能閉上嘴巴,然後聽我們叨嘮,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所以,在孩子犯錯後,我們要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在頭腦中有一個意識:要尊重孩子,也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為此,我們要在心中提醒自己,要管住嘴巴,該住嘴時當住嘴。這樣,孩子的“嘴巴”才能主動打開。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別說教,與孩子談談他的錯誤

在面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時,我們不要總是板著面孔,用說教的口吻告訴他是哪裡錯了,應該怎麼樣去做。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很大的壓力,即使是他改正了錯誤,也有可能是迫於家長的壓力,而不是他真的意識到了錯誤。

所以,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先不要著急去指責孩子,或是急於發表看法。我們可以跟他說:“幹什麼呢?又淘氣了吧?”……然後再溫和地指出孩子這樣做不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給孩子留下解釋的空間,讓他發表自己的想法,我們再有針對性地與孩子討論他的不正確想法,讓他一步一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別命令,給孩子自己改正錯誤的機會

我們不能簡單地告訴、甚至是命令孩子應該怎麼樣做,或者是不能做哪些事情,孩子在我們的命令下改正錯誤,他心裡不一定服氣,將來有可能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正確的處理措施,應該是不提出要求,看孩子自己怎麼去做,把改正錯誤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如果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馬上將其改正了,那麼我們就應該表揚孩子知錯就改;可是如果孩子雖然意識到了錯誤,卻沒有改正錯誤的行為,這時我們也不要著急,可以對孩子說:“你能承認錯誤我很高興,可是接下來還要做什麼呢?”

給孩子一個引導,讓他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麼樣做,從而儘快改正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悅成長●贏未來》系列課第8講《不打不罵不批評,輕鬆糾正孩子的錯》主講專家馬青松老師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我們還沒長大的孩子呢!當孩子屢屢犯錯的時候,他們一定更需要我們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

面對成人,我們或許還能保持對對方的尊重,尚不會口不擇言,隨意釋放情緒的怪獸。那麼,當面對百般柔弱於我們的孩子,就更應該三思而後言,保護好他們幼小的心靈,給與他們平等、尊重、溫柔和自由。

為人父母,是一條不斷修行不斷學習的過程。請給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最重要的是,也給自己一點學習的時間,充實完善自己,和善堅定的引導,既不懲罰也不嬌慣的教育孩子。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願我們,邊行邊學,在愛裡與孩子共成長。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的父母會先管住自己的“嘴”

關注家庭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優質育兒文章,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