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印度空軍宣佈多用途戰鬥機項目,計劃將採購126架戰機來取代日益老舊的米格戰機機群,合同金額價值120億美元。但是作為條件,中標國必須轉讓戰機的生產技術,幫助在印度境內建立生產線允許印度自行生產戰鬥機。當時參與競標的有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35、薩博公司的鷹獅戰機、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歐洲戰鬥機公司的颱風戰鬥機、波音的F/A-18E/F和洛馬公司的F-16。
最終在2012年1月31日,印度空軍宣佈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成功中標,按照協議達索公司交付18架成品陣風戰機後,剩下的108架將由達索公司提供技術協助印度生產。如果只是技術轉讓並沒有什麼難度,但印度突然提出要達索公司負責那108架印度組裝戰鬥機的質量,這樣達索肯定不幹。最後堅持了數年達索主動撕毀合約,而印度也在2016年宣佈放棄了多用途戰鬥機項目的採購,將花費80億美元從達索引進36架原裝的陣風戰機。
達索沒能與印度進行合作,而洛馬公司卻再次與印度展開合作。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印度與美國洛馬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100億美元的合同。按照合同,洛馬公司將F-16戰機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的班加羅爾地區,印度獲得授權將允許生產和銷售F-16戰機。本以為這將是印度和美國在今年最大的訂單,幾個月後洛馬公司突然毀約,表示不會轉讓生產技術。洛馬和達索公司作為世界航空業的巨頭,為什麼會在與印度的合作中主動毀約?毀約這種事情在兩家公司的歷史上也是少有的,而一名俄羅斯專家在洛馬毀約之後說出來事情的真相:洛馬公司毀約其實與達索公司一樣不願對印度生產的戰機質量負責。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是目前印度印度唯一能製造和維修飛機的公司,在2002年印度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I戰機的生產線,在印度境內組裝生產這款俄製戰鬥機。根據協議,印度將會組裝生產222架蘇-30MKI戰機,截止到2017年該公司生產了176架戰鬥機,但是卻有7架蘇-30MKI墜毀,但這是一個縮影。
根據俄羅斯專家統計,墜落一架蘇-30MKI戰機的同時就有4架戰機墜毀,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空軍的墜機率全球第一的原因。好在俄羅斯當初簽訂協議的時候沒有答應對質量負責,現在印度只要組裝戰機就會需要對技術負責,顯然達索和洛馬公司對印度生產的戰機沒什麼信心,不願意砸自己的招牌。畢竟除了印度以外,全球還有很多客戶,不可能因為印度一家客戶放棄,萬一印度多摔幾架,那麼這個戰機型號名聲都臭了。
閱讀更多 航空新視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