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东光县安乐屯。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国民的强体健身和武术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1869年1月19日(阴历1868年十二月初七)霍元甲就出生在“老东乡”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人)的“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的霍家,父亲霍恩第,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常出入东北为客商当镖师,颇有名望。

霍元甲的家乡离某故里不远,再就是本人自幼好武,是故对霍元甲是有一定的了解,还看到有的网友说“霍元甲还自幼练摔跤”,更增加了我对霍元甲的了解。

然,霍元甲不只是自幼练摔跤亦是练习武术武功,并且他确实把基本功的“弹踢”都练成了绝技。



偶的家乡离天津卫很近,尤其是在二三十年前周边五十至百里之内多地多乡多村都有不少人练武术,且多家多派。如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外家拳:劈挂掌、戳脚、翻子拳(保定有的地方已将这两种拳融为一体了,俗称“戳脚翻子”)、查拳、咏春拳、洪拳、地躺拳、醉拳、鹰爪拳、五形拳、长拳、少林拳、短拳等(80年拜访过西距高碑店市10里70多岁的短拳老拳师);象形拳有猴拳、螳螂拳、狗拳,大概还有燕形拳、青龙拳、龙拳、黑虎拳、猿功拳、鹞子拳等。具了解天津拳种与河北无异,亦是拳种很多。以此可以推断霍元甲自练摔跤和外家拳,或即霍家拳。

1890年,有一武师寻访到小南河,来交流技艺。一直习武、武功较好的霍元甲小弟霍元卿与寻访者交流,竟不是对方的对手。霍恩第见状,知道遇到了劲敌,正想亲自上阵,忽然霍元甲站了出来。霍恩第见霍元甲上来,气不打一处来。但想阻止已来不及。霍元甲已经和来人交起手来。看着看着,霍恩第不由地由怒生喜。霍元甲步步为营、拳拳生风。看准机会,霍元甲潜身上前,将来人抱起,扔出丈外。这一幕,令霍恩第及众师兄弟不胜惊讶。此时的霍元甲已经成长为能文能武,窥得霍家“迷踪拳”精髓的武者。



真实历史是霍元甲曾两次与外国大力士打擂台,两次对方均没有到场,一是俄国大力士,一是英国大力士,霍元甲不战而胜,名声大噪。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在北四川路52号亚波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言谈中,带多少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于是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霍元甲接到邀请,便携其徒刘振声于1909年3月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并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 于是,发起人开始筹措资金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张园)内搭建了“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的擂台。六月中旬下午四时,比赛的时间已到,但奥皮音并没有来。就这样,霍元甲名扬上海。



霍元甲也确有打败外国拳师的记录。但在此我想介绍和还原的是霍元甲的练舞的真实的历史。据当地传说霍元甲身形高大,武艺高强气力大,一个人有两三个人的力气。那个年代农村屋顶抹泥(河北保定一代称“抹房”),需人提木桶登梯上泥,一般人需提半桶,还要地上有人递桶,梯子上有两个人接力上递,房上有人接泥,从装泥到房顶,至少需3-4个人。而只要地上有人给霍元甲装泥(甚至他自己装泥),而且装满桶的泥,只见霍元甲是一手提一只,他一个人提两只泥桶,登梯上房运泥,而且奔跑如飞——这是什么样超绝的武功与气力?!再就是也是当地人说,当村里有抹房或上梁的或家家都喜欢请霍元甲帮忙,并且霍元甲非常随和和村里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只要霍元甲来了就成了中心人物了。每至干活中间歇息的时候,大家就会邀请霍元甲给大家练练把式看看,霍元甲也不推辞就给大家练一趟,大家非常高兴情绪高涨,干活也非常起劲效率高,主人也是乐不可支。



比如当地人说,霍元甲曾给人们看他在房梁上打“旋风脚”(这是外家拳/长拳的一种腿法,全身腾起,正向旋转365°后,左手拍击右脚尖的里侧,发出“啪”一声脆响落地,其次是左脚落地,继之左手拍击右脚落地),试想平常人到了房架子上,你别说耍365°武功,你眼晕的连站你都站不住——我常看见木工在梁上都是一点一点地慢慢爬着走,仅怕一不小心掉下去摔个好歹。

看看霍元甲,这是何等的武功!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大侠霍元甲真实的并世无两的风采!



杲杲湖山

2018年5月16日晚

“杲杲湖山”感谢关注支持:企业管理文章,职场打工、对对联和有关古典文学的文章,不断发送,以文会友。 谢谢友们光临关注。


杲杲湖山


我们了解霍元甲基本上都是从电视上面了解的,只是很多影视剧都是艺术加工过的,虚构的成分挺多的,和真实的霍元甲有很大的出入。

霍元甲出生的家庭不是富裕之家,祖辈有人当过镖师,因此霍元甲是有功夫底子的。其实当时的旧社会,农村人会几手功夫很常见。1892年24岁的霍元甲结婚生子,他的妻子是一个财主家的女儿,有了妻子儿女,生活压力大啊,因此霍元甲到天津打工混饭吃,开始了他精彩的人生。

霍元甲到天津卫码头卖苦力混饭吃,当时的码头挺乱的,帮派林立,大家为了找生意混饭吃,常常是打架斗殴。这时会功夫的霍元甲体现出了他的价值,由于他锄强扶弱,渐渐的在码头上有了名气,就是这段经历让霍元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丰富了他自己的功夫,这对他很重要。在天津期间,霍元甲认识了同盟会会员农劲荪,农劲荪希望霍元甲去上海发展,其实这也是农劲荪的心思,让霍元甲去到革命党势力的上海,有助霍元甲发挥他的功夫才能啊,这是双赢的局面,就这样霍元甲去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算是个国际都市吧,各国势力鱼龙混杂,也是冒险者捞钱的地方。1902年有个沙俄的马戏团到上海表演,当中有个俄国的大力士,这个大力士也确实有蛮力,拿起个大铁球的实在小菜一碟。这个大力士狂妄的登报说要挑战中华武术,声称要打败中华武术。看到报纸的霍元甲觉得自己出名的时刻到了,正是挺身而出的时候,为我们的国家正名的时刻,不能让别国看轻我们。霍元甲也登报表示应战,而且是生死大战,大家签下生死状,打死不怨人。霍元甲这么有底气,其实是霍元甲早就看过研究过俄国大力士的表演,摸清了大力士的底子,自己完全有把握打赢大力士。而大力士听闻霍元甲要和自己打生死战立刻吓出尿了,打都不打,马上卷铺盖走人。其实大力士打听到霍元甲在上海挺有名气的,手上是有真功夫的,自己表演的力气是表演性质和实战完全两回事,挑战中华武术只不过是噱头,目的是赚更多的钱,要和一个有真正功夫的人打,还是打生死战,大力士不吓跑才怪呢!打都不用打就把俄国大力士吓跑了,为国家争了气,霍元甲因为这件事,名声大噪,大家都认识了他也敬重他有民族骨气。

霍元甲在上海认识了陈其美,陈其美可是革命党的元老了,也是孙中山的心腹啊!在陈其美的推动下,霍元甲成立了“精武体操会”,目的是让更多的国人练武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当然陈其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当时革命党要积储力量,如果霍元甲帮革命党培养更多会武术的官兵不就很好嘛,陈其美也是打了这个算盘。霍元甲不管别人有什么心思,他心里就是希望更多的国人练好身体,这个国家才有希望,为强大自己的国家出一分力量。

霍元甲成立“精武体操会”,日本人是很忌惮的,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总想侵略我们。因此日本武士就上门挑战,霍元甲的徒弟把挑战的日本武士全部打败,让日本人丢尽了脸面。日本人正面打不过就来阴暗的手段,他们知道霍元甲有咳嗽,就假扮好心帮霍元甲治疗,在药中下了毒,导致霍元甲最终毒发身亡,1910年霍元甲逝世,享年42岁。

在影视剧上,霍元甲最出名的就是“迷踪拳”了,真实有没有就不清楚了,据霍元甲后人描述,霍元甲留下的拳法叫“霍元甲练手拳”这种拳法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没有像影视剧那样有威力。不管霍元甲到底是个什么人,他那种爱国的民族大义,足以让后人敬佩!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说起这霍元甲,大狮我真的有资格说上几句。因为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离我家不远,开车几十分钟的路程,我老姨就嫁到他们村,所以我没少去他们村。

霍元甲给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影视剧,自从徐小明导演了一部《霍元甲》之后,这个名字算是打响了,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形象外形俊朗,温文尔雅,但是却有着不俗的武艺和家国情怀。自此后,关于霍元甲的作品不断被拍摄出来,就连功夫皇帝李连杰也演了一把霍元甲。如今霍元甲与黄飞鸿、叶问成为武打片中最被人熟知的人物。这些作品中的霍元甲又是恋爱,又是仇杀,又是打日本人,又是吸鸦片,还收了徒弟陈真,甚至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还被人灭门。那么真实的霍元甲是不是这样的人,并且有这么多故事呢?要是你信影视剧,那就是太嫩了。


我有个开出租车的朋友,他家原先住在天津西站附近,他住的那套小屋,就是当年霍元甲留下的。这位朋友的太爷爷跟霍元甲是莫逆,两人曾经在天津大光明码头吃过码头饭。到了天津卫,有几个“大耍”(高级别的混混儿)不得不提,例如李金鳌、刘金波、袁文会,各位也许不知道,这位霍元甲也是其中一位。当年在大光明码头和老龙头火车站,打架斗狠,这几位是出了名的。霍元甲自幼练习摔跤,身大力不亏,十足有把子力气。没吃码头饭之前,他每天早上挑柴从小南河走到天津南市贩卖,几十里的路程全靠两条腿。由此能看出,此人有力气,有功底子。

因为他本身有两下子,而且很会说话,所以天津卫的混混儿跟他也比较熟,没人欺负他。换句话说,霍元甲也是行里人。当时在村里,论摔跤打架,几乎没人是他对手,这样的身手,一般的混混儿也不敢得罪。因为卖柴赚钱少,霍元甲跟天津市区的几个混混儿改行吃了码头饭,也正是因此认识了我那位朋友的太爷爷。


当年在天津卫你想要吃码头饭,必须要好勇斗狠,打架玩命是长有的事儿,甚至动不动就要“抽死签儿”。霍元甲能在码头混下去,没两下子是绝对不行的。后来有了钱,就在天津西站附近合买了一处小院,就是我朋友原先住的地方,这地方现在已经拆迁了,所以早已不存在了。

当时的中国有两个地方最繁华最好玩,因为有租界。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天津和上海,并且两个地方的青帮红帮是相通的,霍元甲因此跑到上海混,没想到成了名。需要说明一点,霍元甲是在上海成的名,在天津的时候,除了在混混界外,基本没人知道这个人。

霍元甲的成名,源于俄罗斯大力士事件,这事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有个马戏团在上海表演,有个大力士登报挑战中华武术,其实就是为了多买票,弄个噱头。没想到霍元甲知道这事后,也登了报纸,扬言要挑战这个俄国大力士。可没等开打,这俄国人给吓跑了,这下热闹了,不战自胜,加之报纸一宣传,霍元甲的名气算是传出来了。

成名后的霍元甲在上海认识了陈其美、农劲荪等人,在1910年,在陈其美的带动下,几个人成立了“精武体操会”。但没想到,就在同一年,霍元甲不明不白的死了,具体什么死因,现在无从考证。大部分人认识是日本人毒死了他,但是不是因此而死,真的没有证据百分百认定。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孙先生确实为精武体操会提过“尚武精神”四个字不假,很多人认为是给霍元甲提的,其实这是1919年题的,这个时候霍元甲已经死了9年,因此跟霍元甲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你去小南河村,霍元甲的后人依旧在村中居住。他的孙子霍寿金和曾孙霍自正我都认识,并且一起吃过饭。我曾经问过霍自正关于他太爷爷霍元甲的故事,他说哪有影视剧上演的那些故事,还说我们家被灭门,反正都是赞扬我太爷的,愿意编就让他们编去吧,太过分就起诉起诉。(注: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就曾经被霍寿金起诉过。)

这就是真实的霍大侠,影视作品很大程度为了故事需求,都加以虚构,所以看看罢了,切莫当真。有些人肯定固执的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因为你不是天津人,所以不知道我们天津卫的故事,等你到了天津卫,亲自打听打听,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


大狮


霍元甲是影视剧中的常客,一直以一代宗师的身份出现,不仅武艺高超,还因日本人加害而有了一层悲剧阴影。

历史上的霍元甲并没有这么复杂的经历,悦史君经过多方了解,给大家做一个还原。

清朝同治七年(1869年),霍元甲出生,父亲霍恩第是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但因霍元甲体质弱,并没有让他习武,不服输的霍元甲开始暗中偷学、偷练。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一位来访的武师接连打败霍元甲的几位师兄弟,霍恩第还没来得及出手,霍元甲挺身而出,将这位武师打败,霍恩第和其他师兄弟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霍元甲的爱情也并不复杂,只是当时常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长年在家照顾孩子,很少抛头露面。

霍元甲在天津做工期间,因好身手得到多位脚行、药栈老版的赏识。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表演几天后,对国内武师发出挑战,霍元甲决定赶到上海参加比武。

但到了比赛的时间,奥皮音迟迟没有出现,霍元甲就此获得大名,精武体操学校也于同年成立。

霍元甲还曾与日本人进行过轻度较量交流,但这只是武艺的切磋,并没有影视剧中渲染的那么悲壮,也远远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霍元甲因咯血病发作而去世。

霍元甲是一个功夫大家毋庸置疑,但他的故事远没有那么传奇,之所以会把他的点点滴滴神话,悦史君认为跟后来的抗日战争有关,也与国人的精气神有关。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霍元甲大概算得上第一位由黑白电视机捧红的民国大侠,但因为英年早逝,真实的霍元甲在民国武术史上并未留下太多的事迹。

影视剧中的霍元甲,早年很励志;真实的霍元甲,早年很平淡。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出生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一户霍姓人家。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是个练家子,身上有武艺,时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小有名气。

在民间传说、影视剧中,霍元甲从小被父亲禁止练武,原因是他体弱多病,父亲一方面担心他体力不支,另一方面也害怕他学无所成,砸了霍家武术世家的招牌。父亲的轻视不看好伤害了霍元甲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于是他暗自发狠,苦练功夫,直到有人到霍家踢馆,他一战成名,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津门大侠。

但在真实的历史记载里,霍元甲从小习武,是得到父亲霍恩第全力支持的,而且他也并非体弱多病,相反,他从小身强力壮,尽管个头不高,但非常有爆发力,练武的底子非常好。

据霍元甲大女儿回忆:农家盖房往屋顶上泥时,别人是传递,或者用杈子往上挑。霍元甲则不然,他搬来大梯子安置好,然后用两个大木桶盛泥,一手拎一个,脚踩梯子上房,扣下泥后,持空桶踩梯子下来再装,两桶泥足有一百四五十斤重,霍元甲上下如飞。

有一次,三间房还没封顶,12米长的脊檩刚摆好,大家要求霍元甲露两手。霍元甲便站在上面打旋风腿,从东打到西,从西打到东,一个来回,身轻如燕。

从霍家人的回忆可以看出来,早年的霍元甲不是什么武术世家出身,只是乡村里的一个练家子。

事实上也是这样,30岁之前的霍元甲十分普通,一年四季干的是砍柴、买柴、帮工的活计,既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报国之志。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说霍元甲有位红颜知己,要么是敢爱敢恨的赵倩男,要么是温柔体贴的慈月姑娘。但在现实生活中,霍元甲并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情,只有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普通家庭生活。

霍元甲的媳妇是邻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王氏,他们之间没有一见钟情,不是青梅竹马,也没有患难见真情,有的只是封建包办下的普通日子。

天津谋生,为人正直却不善营生。

1896年春天,已经娶妻生子的霍元甲,因为生活困苦,搭父亲的关系到天津投奔冯掌柜脚行谋生。冯掌柜很赏识霍元甲,不久便将脚行交给他代为打理。

霍元甲接手脚行后,为人正直,行事有义气,他陆陆续续取消了许多勒索农户、商贩的“苛捐杂税”,类似“地皮钱”、“过肩钱”、“磨牙钱”、“孝敬钱”什么的。这些举动招致了脚行混混的不满,许多应收的款项因此也收不上来。到了年底,因脚行应包缴官府的税银凑不齐,霍元甲遭到官府扣押。

家里人到处借钱,凑足了税款欠额,这才将霍元甲捞出来。

从此,霍元甲不再干脚行这种营生。

结交两位朋友,对霍元甲一生影响巨大。

在天津谋生期间,霍元甲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农劲荪,一位是“大刀王五”。

农劲荪是天津北门外竹竿巷怀庆药栈的大掌柜。他本名叫许农,官宦家庭出身,师从太平天国志士,少年时期就萌生有反清思想。后来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天津开设药栈,很多时候以采办药材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霍元甲能跟农劲荪交上朋友,说明他腔内流有热血。而农劲荪不仅对霍元甲后来的事业帮助很大,同时也是霍元甲的引路人,思想觉悟的启蒙者。

霍元甲在这阶段结识的另一位朋友是武林中大名鼎鼎的“大刀王五”。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京师武林名侠,开过镖局,办过武学,1898年戊戌变法时,曾大义保护过戊戌君子谭嗣同的安全。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大刀王五曾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营救,怎奈谭嗣同执意要以死换民众觉醒,最终被处决在宣武门外菜市口。

为继承谭嗣同遗志,为挚友复仇,大刀王五多次组织针对清廷的暗杀,1900年积极参加义和团,最终被清廷包围在源顺镖局,尔后被八国联军枪杀在前门。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上,无人敢去收尸。霍元甲听说后,只身前往,趁夜取回知己头颅,埋葬了一代大侠。

大刀王五的侠义对霍元甲影响很大,加之有农劲荪的启蒙,霍元甲渐渐有了武术报国的信念。

由此,他成了一名侠。

两次打擂,威名远扬。

影视剧中,关于霍元甲打擂的桥段异常精彩,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两次打擂经历,都是不战而胜,对一名大侠而言,稍有遗憾。

第一次是1901年,一个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人在天津戏院张贴广告,宣称“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知道后,邀农劲荪做翻译,前去打擂。

然而,当霍元甲以大侠身姿登上擂台时,这位俄国大力士瞬间就怂了,紧接着就收拾行李逃离了天津。这时,大家才知道所谓的世界第一大力士,不过是一个大块头的江湖骗子。

第二次是1910年,上海来了个名叫奥皮雷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下擂台,称“东亚病夫无人敢来尝试”。上海人面对洋人公然挑衅十分愤怒,却又苦于无人敢登台打擂。

这时,正在上海滩主持革命的陈其美听说天津有个霍元甲,于是一封电函飞到天津,邀请霍元甲来上海应战。

霍元甲应邀来到上海后,英国大力士不敢接受挑战,提出各种苛刻条件横加阻挠,比如要求霍元甲拿出一笔钱做赌注,打擂时不能使用戳、勾等中国功夫特有的招式。

这英国大力士实质上也是个水货,他以为霍元甲会知难而退,没想到霍元甲竟答应了所有无理要求。

霍元甲为了敦促比赛尽快开始,特地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钢筋铁骨,无所惴焉!”

这一颇有大侠风范的声明刚发出,英国大力士水货吓的连夜逃离了上海滩。消息传开后,霍元甲顿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民族之骄傲。

此后,上海滩掀起了习武的热潮,陈其美借势找霍元甲、农劲荪商量出了一个计划,开一家大武馆,为革命培养精武人才。

这就是霍元甲身上最著名的历史标签——中国精武体操会,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任技击主任。

按照陈其美的计划,先选五十名好胚子,由霍元甲教授拳术,六个月后,将这五十人撒向各地,每人再教授五十人,如此反复,不到十年,就可以练出十万精武强兵。

多么激情澎湃的计划!

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日本柔道会得知上海滩霍元甲大名后,很不服气,他们精选十几名高手,专程到上海滩找霍元甲比武。

双方会晤后,最终决定在虹口日侨所设的柔道会场进行比赛。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是霍元甲为数不多亮出真功夫的时刻。

比赛开始时,打头阵的是霍元甲大徒弟刘振声,他登场有个主要目的,为霍元甲摸清日本柔道究竟是个什么套路。

刘振声不负众望,以静制动,连胜日方五人。

日本领队见连遭败绩,提出要亲自出阵与霍元甲一决高下,霍元甲欣然接受挑战,并在随后的较量中打的对方狼狈而败。

赛后,日本人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得知霍元甲正患有热疾,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为他治病。

霍元甲胸怀坦荡,没有拒绝。

然而,服药之后,霍元甲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迅速恶化,仅仅过了月余,便含恨离世,终年四十二岁。

关于霍元甲之死,影视剧中有各种说法,有说他是练内功走火入魔而死,有说他是积劳成疾患肺病致死,还有的说他是被徒弟出卖,中剧毒而死。

霍元甲虽是精武体操会的创办人,但他并没有因此攒下什么钱财。他死后,妻子王氏孤身抚养四个孩子,长子霍东章成年后守在母亲身边,靠种田为生;次子霍东阁继承了精武体操会;两个女儿先后嫁人,命运与母亲无二。

一生侠义,盖世英雄!

折射出的却是那个时代的喧哗、艰难与不幸!


黑句本





(剧照,黄元申饰演)

提起霍元甲,很多年龄较大的人印象会非常深刻。1983版香港拍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让整个中国为之着迷,说“万人空巷”绝不过分。

那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成为了一代人永久的回忆。那么,历史当中的霍元甲与电视上到底有何不同?这里,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霍元甲。

迷踪拳不是霍元甲独创



(剧照)

从电视上来看,霍元甲偷师学艺,通过观摩父亲及众多兄弟们的练武,最终创造了迷踪拳。

实际上,霍元甲偷学是真,而迷踪拳绝非霍元甲所创。

因为身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学武,只让学文。没想到,通过偷学的霍元甲,竟然学会了一手好武功,而且比兄弟们还要强。

霍元甲等人学的就是迷踪拳,算下来是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虽说霍元甲兄弟有3人,但靠偷学入道的霍元甲却将迷踪拳最终发扬光大。

霍元甲具有爱国情操



(剧照,李连杰饰演)

霍元甲在1895年左右去了天津卫谋生,在一次面对一群小混混的挑衅和欺凌时,霍元甲手持一根扁担,将那些小混混打得四处逃窜,就此进入了冯老板的眼里。

冯老板是谁?此人在天津有些生意,其中之一就是“脚行”(从事搬运工作的机构)。看到霍元甲的身手后,冯老板便邀请霍元甲做了脚行负责人,26岁的霍元甲答应了下来,真是“艺高人胆大”。

管理了几年脚行,反馈不错,关键是结识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个人叫农劲荪,此人来历不简单,去过日本留过学,开了一个药店,谈吐不俗,其言语每每让霍元甲热血沸腾。实际上,农劲荪是革命党人,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打着开药店的名头,结交各路革命义士,霍元甲当然算是农劲荪愿意结识的那一类人。

后来,霍元甲直接当了农劲荪的药房掌柜,两人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在农劲荪地影响下,霍元甲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心怀黎明百姓,关系祖国前程。

霍元甲与外国大力士并没有打起来



(剧照)

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到了中国上海公开设擂,向中国武术发起了挑战,并且充满着不屑和嘲讽,中国上下一片哗然,特别是设擂的上海,更是群情激昂,但无人接受挑战。

农劲荪看到报纸后,与霍元甲,以及元甲徒弟刘振生一起来到了上海。上海的媒体开始大力宣传挑战者霍元甲,但非常可惜的是,英国人一看各种报道,知道这是个练家子,竟然桃之夭夭,实在是让大家错过了一场好戏。

大力士跑了,霍元甲名声更大了,结果有几个外国人不服气,他们来自日本。日本人向霍元甲发起了挑战,结果霍元甲派刘振生上前一会,结果连挫五人。日本浪人的头领不开心,直接对战霍元甲,结果发现,自己和霍元甲差距还是很大,于是低头认输。

不久,在上海督军陈其美的支持下,霍元甲创办了“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希望通过鼓励全民练武,增强国人体魄,去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孙中山对霍元甲的行动大为赞赏:“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并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并赠予了“精武体育会”。

通过举办“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等人影响了不少人。

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死



(剧照)

对中国图谋良久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能人志士充满着敌意。

前面日本人比武失败,但是却也发现了霍元甲的咳嗽声音,于是经过各种渠道介绍了日本所谓的名医给予医治,但是越治越重,最后肺病严重至极,咳嗽时大量出血,最后咳血而亡。

刘振生等人对药起了疑心,一番化验后,竟然发现是慢性毒药,回头再找日本医生时,早已没有了踪影。

一代英雄就这样走完了42岁的人生,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霍元甲一生只有一个老婆,没有情人,没有所谓的“寻花问柳”的爱好,徒弟里最出众的就是刘振生。



斯人已去,而精神长在,霍元甲死后的十来年里,在徒弟刘振生、儿子霍东阁等人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海内外有了43分会了,会员达四十万之众,也许这是对霍元甲最大的安慰了。


蓝风破晓


霍元甲离我们并不久远,他的事迹连孙中山先生都肯定过,所以他的许多事迹都是真实的,只是因为人们根据他的事迹写了小说拍了电视,根据他的大弟子刘振声而虚构了陈真这个人物。

并且也在小说和剧作中出现,所以导致人们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他的事迹很多都是人们编造的。实际上,真正的霍元甲,武功确实不凡,当然,没有电视剧里面演的那么邪乎。

霍元甲给人留下了三样东西,一个是迷踪拳,一个是精武门,一个是尚武精神。

迷踪拳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许多手艺都是单传、内传的。霍元甲生活的时代,这样的陋习依然存在,家传的不外传,门派里面的只传亲传弟子。

这样的局面虽然造就了诸多门派一起并存的盛况,但是也限制了中国武学的发展。霍家是个以押镖为生的家族,世代流传内部武功,霍元甲也得了真传。

因为他非常喜欢武学,所以后来经常出去找人比试,然后找机会学到别家的武学。渐渐地,他的武艺开始糅合了其他家的长出,后来就创出了一种迷踪拳。

迷踪拳的底子,是霍家拳的诸多绝技,枝叶就是霍元甲糅合的其他家的特点。这套拳法据其曾孙霍自正说,不难学,但是难练。也就是说,上手容易,但是难在得其精髓。而这套拳之所以在后来极有名气,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霍元甲率先打破旧规,把自己的拳法教给了外姓人。

精武门

霍元甲曾经在药行工作,期间通过老板认识了许多同盟会会员以及与之有关的进步人士,包括陈公哲在内。此人极有钱财,为响应陈其美的训练青年精英的计划,拿出不少资金资助此事,又邀请当时很有名气的霍元甲,一起创办了精武学校,霍元甲担任学员们的教练。

为了尽快训练出有实战能力的学生,霍元甲这才创造了迷踪拳,又由此改进为更具实战意义的迷踪拳。

在他死后,孙中山在1916年的时候,还特意来看过精武学校的学生,又在1919年的时候,亲手写下“尚武精神”匾额,以表彰霍元甲的品质。

尚武精神

霍元甲的战绩确实厉害,早在22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前来挑战霍家的高手,在药店打工的时候,他开始和外国人争斗。比如在1901年的时候,俄国有个大力士侮辱国人,于是他出面后将其吓跑,1909年的时候,英国大力士又在我国耀武扬威,结果他一出面,英国人就吓得逃走了。

后来日本人不服气,派人前来挑战,霍元甲又将其打败。日本人一看擂台上打不倒霍元甲,于是使诈说给他看病,结果暗中偷偷喂他吃碎心药,导致他中毒身亡。到了让人毒死的程度,可见霍元甲确实厉害。

在他死后,并没有人为他复仇,只是人们对他的死因确实感到疑惑,家人曾经拿他的遗骨去化验,结果果然是中毒而死。这个结果在1989年修建墓园时再度被证明,当时人们做了再次鉴定,结果显示确实是中毒而死。不过,究竟是不是日本人害死的,也不好说,但是日本绝对最值得怀疑。


小小嬴政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霍元甲,出生于天津一个武术世家,父亲霍恩弟看到元甲从小体弱多病,不是练武的料,怕他身子骨受不了习武的辛苦。于是,霍恩弟把家传武学——迷踪拳只传授其他几个兄弟,却把元甲晾到一边。然而,霍元甲骨子里却非常热衷传统武术,对家传迷踪拳更是上了瘾,每当父亲在传授武艺时,元甲便在一旁偷学,也许是自身天资就高,加上更加刻苦认真,所以,霍元甲的武功,比其他几位兄弟练得更好。

虽然说霍元甲生在武术世家,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从小,便上山砍柴,然后挑到城里去卖,来回的路程要走几十里山路。稍大些,霍元甲便到天津卫打工了,干的是”脚行”苦力活,如同现在在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总之,就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霍元甲在”脚行”打工时间一长,由于有一身好武艺,为人又耿直豪爽,身边有一群好兄弟,平时也教他们习武练拳,在江湖上逐渐声名鹊起。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开药栈的老板农劲荪,一来二去,霍元甲跟他成为了好朋友。

这农劲荪绝非等闲之辈,早年留学东洋,就结识了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后来回国后,表面上是商人身份,实则是革命党,意在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霍元甲虽然只是一介武夫,又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他豪侠仗义,手下亦有一帮入生入死的兄弟。于是农劲荪便请霍元甲到他药栈做事,并让他做药栈的经理。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风雨飘摇,民不聊生。

1901年,有一个英国马戏团,来到上海滩卖艺,其中有个大力士,叫奥皮音。也许是为了搞个噱头,增加广告效果,于是在报纸上吹嘘,英国大力士要摆擂台,专打”东亚病夫”。

农劲荪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霍元甲。霍元甲携徒弟刘振声,马不停蹄来到上海,要会会这位言出狂言的英国大力士。

等师徒俩人找到奥皮音,想不到这家伙却怂了。他知道中华武林藏龙卧虎,更晓得霍元甲何许人也,于是当面叩头认错,连夜乘船跑回英吉利海峡去了。

于是坊间就有了霍元甲痛打英国大力士的传说。

1909年,又有一个俄国大力士来到中国,说他曾周游全世界,拿金牌拿得手软。摆擂台头三天,确实没有一个好汉敢上台与他对打,于是这个俄国佬更狂了,叫嚣中国功夫都是花拳绣腿,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

第四天霍元甲来了,一个虎跃上了擂台,指着傻大个的鼻子说:”敢不敢签生死状,双方打死不论?”

俄国大力士知道这回碰到了真神,如果逞一时之能,万一把小命儿搭进去不值得!于是答应立马拆了擂台,又跑到哪个非洲小国,摆擂吹牛去了。

霍元甲经此二役后,震慑了不可一世的洋大人,让国人扬眉吐气,俨然成为当时的民族英雄。后来在农劲荪等一批有识之士的赞助下,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操会”,旨在强健全民体魄,国人强则国家强。


日本人坐不住了,这个恶邻居早就盯上中国这块肥肉,日本人明白:欲亡其国,必先毁其精神和意志。

在黑社会组织”黑龙会”的策划下,日本空手道高手组团来到中国,名义上是武术交流,实则是要打垮中国人的意志,做日本的附庸国。

当日本武士找到霍元甲,要求比武,霍元甲爽快答应了。元甲先让高徒刘振声出马,刘振声亦不负师傅重托,先干翻了五个日本空手道高手。

接下来,日本领队慌了,便要跟霍元甲单挑,元甲允之,想不到这日本领队确是武林败类,在比武中阴招频出,招招欲取元甲性命。

霍元甲终于忍无可忍,用了家传迷踪拳一记狠招,但见日本领队嘴里发出一声痛苦的鬼叫,原来双手臂被元甲弄折了,于是忍住疼痛,不断地向霍元甲掬躬,承认输了。

比赛之后,日本人假惺惺地邀请师徒俩吃饭。在席间,知道了霍元甲有咯血的毛病,又假惺惺地请求元甲到日本人开的医院治疗。

不料在日本人开设的医院里,霍元甲的咯血症非但没好,还愈治愈严重了,后来在家人和徒弟的强烈要求下,霍元甲出了院,不久,霍元甲病逝在家中,殒年42岁。

后来经过尸验,霍元甲是被一种慢性毒药毒死的,日本人出阴招害死了民族英雄霍元甲!

国父孙中山,在纪念”精武体操会”十周年的大会上,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资缅怀一代大侠霍元甲!


谭明庆Abel


83版《霍元甲》是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一经播出,万人空巷。那时,侠肝义胆的霍元甲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偶像。

然而,这样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竟然在42岁的英年匆匆离世,令人唏嘘不已。一百年来,霍元甲的死因一直是个迷。

1989年,天津西青区重新霍元甲陵园,把他的棺椁和尸骨一并移葬。在清理他的遗骨时,发现他的胯部有很多黑斑,经过法医鉴定,这是一种中毒现象,至此揭开了霍元甲真正死因。

那么到底是谁要将霍元甲置于死地呢?

嫌疑目标指向了西洋人和东洋人。

霍元甲和西洋人有什么恩怨呢?首先是跟俄国人较量:

鸦片战争后,腐败透顶的清政府已经大厦将倾,不少外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1901年的一天,霍元甲的一个徒弟身负重伤、踉跄回府。

霍元甲以为这位徒弟是滋事打架,刚要厉声训斥。其他徒弟七嘴八舌道:“是我们被欺负了! 天津来了个俄国大力士,口口声声说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说打败中国无敌手!”

众位弟子群情激奋,纷纷要去打擂。霍元甲也义愤填膺,当即率众徒弟赶到擂台,会见这位“世界第一大力士”。

霍元甲一个箭步跳上擂台,英姿飒爽,雄气勃发,开门见山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意在这擂台上与你比试较量。”

俄国大力士早就听闻霍元甲大名,不敢怠慢,将霍元甲请到后台,从长计较。

霍元甲明确指出:俄国人在侮辱中国人,必须公开道歉。

俄国大力士不过是色厉内荏的家伙,没什么真本事,哪敢应战中国功夫?只好答应了霍元甲的正义要求。

第二天登报道歉,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跟英国人较量:

1909年冬天,上海来了个英国大力士,名叫奥皮音。他在张园设擂,侮辱民众是“东亚病夫”,中国是“病夫之国”。

霍元甲应上海武林人士的邀请,带徒弟刘振声等人同赴上海,与奥皮音决一雄雌。

霍元甲于1910年4月,用中文和英文刊登广告,广而告之民众。

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奥皮音很是胆怯,将比武时间拖延到当年6月。可是比武那一天,奥皮音一直没有露面。原来,他跟之前的俄国人一样,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早,早就逃之夭夭了。

有人会说,是不是西洋人因此怀恨在心,后来阴谋毒死了霍元甲呢?不,不是的,这些西洋人回国后,销声匿迹,再没有出现在霍元甲的人生里。

中华大地掀起了全民习武的热潮:

再说,霍元甲先后吓跑俄国大力士和英国大力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霍元甲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气,名气大振,被亿万同胞钦佩。

1910年6月,霍元甲和一群爱国志士在上海建立了精武会,会馆的口号是:体格健壮,德智兼备,中国人绝不是东亚病夫。

此话一出,国人振奋,一夜之间掀起了全民习武的热潮。

日本柔道会馆发出挑战:

就在精武会越来越壮大,国人习武之风越来越盛行之时,霍元甲收到了一封挑战书。

挑战书来自虹口一家日本柔道会馆。他们提出,要来一场日本柔道和中国功夫的PK战。

根据史料记载,对决一开始,霍元甲并没有亲自上场,而是指派徒弟刘振声跟日本人比武。结果刘振声一口气打倒了五、六个日本柔道高手。

日本柔道队长只好亲自上场,霍元甲也亲自迎战。

比武前,霍元甲就跟对方约定过:只是切磋交流,点到为止。不曾想,比武之中,柔道队长出手狠毒,招招毙命,但都被霍元甲一一化解。后来庞涓,那日本柔道队长竟然偷袭霍元甲的裆部,霍元甲一招“迷踪拳掌手雷”,借力打力,将柔道队长打下擂台,柔道队长摔下时,跌伤了右手手腕。

是以武会友还是别有用心?

霍元甲战胜了东洋人,日本柔道队惨败而归。可是,很快,这些人又找上门来,满面笑容,满脸和气,表示以武会友,要和霍元甲交朋友。

霍元甲古道热肠,接受了日本人伸出的“橄榄枝”。

这些日本人对霍元甲非常恭敬,得知霍元甲一直有咯血病,还为霍元甲介绍了一位名叫秋野的日本医生。

霍元甲的旧疾:

霍元甲的咯血病是怎么回事呢?霍元甲少年之时,体弱多病,父亲原本不让他练武。霍元甲自学成才。在练气功时,“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

日本医生为霍元甲开了一副药:仁丹。仁丹现在也在用,主要用来解暑,主要治疗高温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当时确实是治疗慢性肺病、咳嗽痰多的药。

要说日本医生开的仁丹也算是对症下药。可是,霍元甲服用仁丹以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

霍元甲之死:

两个月后,1910年9月,霍元甲突然狂咳不止,甚至口吐鲜血,情况十分危急。霍元甲的徒弟们立刻把霍元甲送进了上海市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救治。

这一去,霍元甲再也没从医院走出来。1910年9月14日,年仅42岁的一代武术宗师霍元甲在上海溘然长逝。

小人真可怕:

这时候,秋野医生的举动令大家很怀疑:那就是:霍元甲去世的第二天早晨,秋野便匆匆回国。

秋野一走,霍元甲的弟子们意识到:霍师傅的死,很可能是一场谋杀。难道那“仁丹”有什么问题吗?精武会的弟子们把秋野医生开给霍元甲的“仁丹”拿去化验,结果被告知,仁丹里含有一种慢性烂肺药,时间长了,无药可医。

由此可见,霍元甲的死就是日本人精心设计的阴谋。果然小人真可怕,暗下黑手,防不胜防。

要致力国家中兴!

霍元甲离开我们已经一百多年了,在中国人饱受欺辱的年代,霍大侠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仿佛一盏明灯,驱散了耻辱的阴影,激励了迷茫的国人。

当年《霍元甲》播出时,我还在上小学,但是完全能感知和理解那份爱国热情,每次听到主题曲时都热血沸腾。

如果你看过83版的《霍元甲》,如果你也曾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就一起重唱那首音犹在耳的经典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吧: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这睡狮渐已醒......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喜欢请关注。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霍元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还创办了精武协会。他父亲也是功夫拳师。是一位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大师。

小时候父亲不让他学武术,担心他玷污了霍家声誉

霍元甲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广县安乐屯,但他的居住地是静海区小南河村。霍元甲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拳师,但霍元甲年轻时没有跟随父亲学习拳击,因为他的父亲担心霍元甲学习武术会损害霍氏家族的声誉。


虽然霍元甲没有跟随父亲学习武术,但他自己的志向却很高。当他父亲教他弟弟的时候,他偷偷地学习了武术,并学习了父亲教的所有拳术技巧。霍元甲一直在住所外独自练习拳术,但后来被父亲发现并受到惩罚,但他并没有气馁或放弃。


霍元甲的妻子很穷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霍元甲的婚外情情节。事实上,霍元甲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情人。霍元甲的妻子姓王,是邻村一位真正的农妇。妻子一生勤俭节约,当嫁给霍元甲时,她只继承了一间土坯房。和电视剧里面描绘的王氏家财万贯根本不一样。


婚后,霍元甲和他的妻子靠种植几十亩的盐碱地勉强糊口。在他的业余时间,他挑着木柴到天津卖钱。1896年,霍元甲投奔天津的一个“步法”行当(其实是个黑社会组织),在那里当搬运工谋生,这个地方软弱的晚清政府不敢管理。其实他可以用他的武术来攫取更多的权力和金钱。然而霍元甲不仅不使用武力,而且还悄悄地为人民免去了许多额外的费用。霍元甲常常用嘴说“免了”,这成了当时许多天津人的口头禅。


霍元甲三大真实情况,电视剧剧情骗了我们!

首先,霍元甲并非生来就虚弱多病;第二,霍元甲并没有真正与西方的大力神对手过;第三,霍元甲确实死于毒药。


在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穿着一件白袍,一脸病怏怏的书生气息。事实上,霍元甲有着强健的体魄和爆发力,是一位武术天才。当地人称他为“黄面虎”。他曾经背着400斤柴火在天津走了20多里。


霍元甲战胜傲慢的西方大力神都是每部关于霍元甲的重要剧情。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霍元甲并没有和西方人比划过。不是霍元甲不愿意,而是外国人害怕霍元甲。


霍元甲吓跑了俄罗斯大力士,打断了日本柔道高手的手臂

在历史上,霍元甲曾经有两次面对外国人的机会,他都主动挑战外国人。第一次是1901年,当时一位俄罗斯铁腕人物在天津设立了一个挑战圈,声称自己要打遍中国高手。结果,霍元甲一跳上场内向他挑战,就吓跑了这位俄罗斯大力士!


在吓跑俄罗斯大力士后,上海三元里的一个柔道馆从日本挑选了10名顶尖选手来挑战霍元甲。霍元甲的徒弟刘振生,独自一人连续赢了五场比赛。日本柔道领队向霍元甲猛扑过去。结果,霍元甲把他推下了台阶,在打斗中摔断了日本柔道首领的手臂。


死于日本有毒的西药

对方从此与霍元甲为敌。后来,霍元甲服用日本西药治慢性咳嗽,一个月后,即1910年9月14日去世。当时喝剩下的药液被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一种慢性肺部腐烂的毒药。


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的后人动迁霍元甲的陵墓,动坟时发现霍元甲的骨头全被熏黑了,再次证明霍元甲是死于毒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