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忘了佟氏祖訓,不燒弘曆的熱灶卻夥同老八逼宮扶弘時?

青燈問史


要說佟國維所處的康熙末年,九子奪嫡讓朝野錯綜複雜,國本之爭常常處於忽明忽暗,佟國維卻堅持貫徹佟氏祖訓,不搞一條道走到黑的“冷熱灶”思維,對於整個佟氏家族的榮耀和利益是大有裨益的。不管是誰上臺,佟氏一門始終長盛不衰。

正因為有了這種思想,康熙與佟國維達成一致意見,狠狠敲打了八爺黨的氣勢,最終讓八爺黨失去奪嫡的機會。而其中得益最大的,當屬佟氏佟國維的侄子隆科多。從一個牢頭直接越為九門提督。

可是雍正上臺後,老八胤禩並沒有心悅誠服的為老四服務,而是時刻想著因為奪嫡失敗扳回一城。八爺黨將這個機會捆綁到雍正的兒子弘時身上,並再次找到了隆科多。

這一次,老八隆科多徹底將隆科多拉下水,是不是報康熙駕崩的時候那一箭之仇,恐怕也難說。當時老八將希望寄託在隆科多身上,結果隆科多面上答應,實際上嚴格執行了康熙的旨意。

記得佟國維下臺的前晚,曾將佟氏的一條祖訓告誡隆科多,這就是著名的佟氏“冷熱灶”思想,以確保佟氏一門永久的榮華富貴。然而,隆科多似乎早已經忘記了佟氏祖訓,卻一門心思夥同老八逼宮,並號稱是為了扶弘時。

雍正後期關於嫡位的傳承遠比康熙時代簡單明瞭得多,那就是一個弘曆,明眼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辨出雍正有意要將大位傳給弘曆,弘曆根本就是那口熱灶,弘時莫說是冷灶,根本就不是一口灶,為什麼隆科多偏就去燒弘時這樣不是灶的灶?他是不是糊塗了?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先看看隆科多的處境。

隆科多的處境。

因為雍正上臺保駕護航有功,隆科多位列一等功,但正可謂一朝君子一朝臣,隆科多是康熙提拔的重臣,而不是雍正提拔的重臣,隆科多在雍正上位後,似乎不受雍正的待見。更因為舉薦諾敏導致的失誤,隆科多幾乎大氣都不敢出。加之隆科多兒子玉柱驕奢淫逸,讓隆科多整日提心吊膽,隆科多的處境可謂如履薄冰。

有史料表明,隆科多在雍正之初非常受雍正器重,公開場所雍正都以“舅舅”相稱,可謂禮遇有加,在職位上,是遠超張廷玉和馬齊的,後來卻遭受雍正猜忌,遭到雍正打擊囚禁至死。隆科多家庭關係複雜,妻妾成群卻不和,隆科多父子成仇反目,兄弟落井下石者眾,在隆科多遭受打擊時,親屬親戚爭相出賣隆科多,似乎都是要置之於死地。電視劇中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是隆科多的處境著實並不見好,遭受雍正的打擊是遲早的事。

與佟國維相比,隆科多所處背景大不一樣。

佟國維的親姐姐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國維的女兒則是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懿仁皇后,所以佟國維的地位幾乎是無人可撼的,這也是康熙“佟半朝”的由來,要不是為了打擊八爺黨,佟國維估計也不會早早就退休了。

然而隆科多雖然在雍正上位的時候保駕護航有功,但是比起佟國維來,其後臺背景遠不如佟國維,除了是雍正口中的一位舅舅之外,根本就趕不上佟國維一半的背景。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背景不一樣了,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自然也就差很多。

與佟國維相比,隆科多的政治水平不如佟國維。

相比佟國維,隆科多這碗水還是淺了很多,這是佟國維的話,也是實情。要不是根深的皇親國戚關係,隆科多隻怕根本就不可能位列三公。這在佟國維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很明顯了,直到封為了九門提督,還在向佟國維請教指點迷津。只可惜,佟國維在康熙五十八年就死去了。

電視劇裡面,佟國維最後一次出現是在康熙駕崩前。此後再沒有出現過佟國維的影子。

也就是在此後,隆科多的路充滿坎坷。諾敏案,兒子驕奢,夥同老八逼宮,扶持弘時上位等等。這說明,隆科多沒有了佟國維的指點,已然走入歧途。

種種跡象表明,不僅僅是隆科多本人,隆科多的家庭成員也並不比隆科多好很多,隆科多的家庭更可理解為何隆科多一樣迷失了方向,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大都是衝著隆科多落井下石去的,這在雍正一朝裡,不可謂不是一個笑話。

隆科多放棄了弘曆,不燒冷熱灶,一條道走到黑扶弘時,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老八和弘時對他開出了實在誘人的條件。

面對雍正的猜忌,隆科多自尋出路在所難免,但是他沒有瞄準弘曆,而是扶弘時,這有可能是弘時和老八開出了十分誘人的條件。隆科多身為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衙門的一把手,其作用是很明顯的,而弘時要爭奪帝位,九門這個關鍵崗位是無論如何不可以放棄的。具體開出了什麼條件,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由此可見,隆科多其人無論是在政治智慧還是政治手腕上都趕不上他的六叔佟國維,要根本貫徹佟氏祖訓,燒好冷熱灶,隆科多隻知其言而不知其理,對這條祖訓的精髓還沒有根本掌握,也沒有根本研究,所以才導致了自己誤入歧途。

誠然,外因是發生了變化,但是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內因。隆科多從年青時代思想開小差當逃兵開始,就已經註定他無非就只是皇親國戚,而不是弄潮大臣的命格。在捧弘曆的熱灶還是燒弘時的冷灶問題上,他早就忘了佟國維的祖訓,完全不得要領了。


青燈問史


當年老八胤禩是熱灶,但那不是真熱,只是別人想當然的熱,康熙並不覺得他熱,佟國維也不覺得他熱。



隆科多政治經驗短淺,才覺得老八是熱灶,而且還跟佟國維說想燒八爺的熱灶,不想燒四爺的冷灶。幸好佟國維及時與康熙合作,捧殺老八,然後把隆科多推了出來。最後時刻,還是佟國維提醒隆科多,一定要等皇帝找你,才能真正地選邊站隊。



但在雍正繼位後,弘曆的熱灶那可是真熱,熱到無以復加,無論是弘時還是弘晝基本上都與皇位無緣了。此時的隆科多由於諾敏案發,遭到了雍正的冷待,加之雍正的新政觸動了貴族和高級官僚的既得利益,這才促使隆科多決定夥同老八,扶立弘時,改弦更張。

而且隆科多扶弘曆沒啥意義,弘曆已經是內定的繼承人了,再怎麼扶也就那樣了,不會再對他的晉升有什麼作用。但扶立弘時卻不同,弘時基本上沒什麼希望了,如果隆科多能把他扶上去,那就是擁立大功,佟佳氏的富貴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可以說,隆科多這兩次燒的都是冷灶,只不過一次是假冷灶,一次是真冷灶。


達摩說


隆科多主要是被兒子給坑爹了去。隆科多的兒子被八爺給設局繞進去了,花了八爺幾百萬兩銀子;而且還因為嫖娼跟人爭風吃醋殺人被捕,是八爺給他保出來的,而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小辮子被扣在八爺手裡,因為這兩件事導致隆科多的兒子已經被八爺拉上了賊船。總之,按著他兒子的罪過,足以誅連三族,所以在當時隆科多就說了句,他遲早會被兒子給坑死。所以呢,當隆科多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只能被迫上了八爺的賊船。

隆科多的兒子本來就是紈絝子弟,這玩意兒非常坑爹。由於隆科多早年從身軍旅,對兒子疏於管教,這使得他吃喝嫖賭抽是樣樣精通,即便隆科多在最落魄的時候需要靠賣祖傳寶刀維持生計的時候,他那兒子也在外面吃喝玩樂。

隆科多掌權九門提督後,他兒子的弱點就被八爺發現並攻破,八爺的人不斷勾引隆科多的兒子,給他送大量的美女,這精蟲上腦的傢伙因此花掉了大約150萬兩銀子,這些銀子都是八爺掏的,隆科多一點都不知情。

到了雍正繼位後,隆科多被升為領侍衛內大臣,一品大臣。這時候他的兒子更加放肆,經常在酒樓裡鬧事,跟人爭風吃醋。一直到被順天府逮住了,統治隆科多的時候隆科多才發現被八爺給算計了。


優己


我個人認為,隆科多沒有違背祖訓,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佟國維當時的情況和隆科多的情況完全不同,佟國維當時是確定了八阿哥有九成的把握,而且是在康熙的受益下進行的,讓隆科多去燒十三阿哥的灶,只是以防萬一,而且佟國維本人也是沒有當回事的,因為他已經確信八阿哥就是太子,隆科多隻是替罪羊而已,如果這一成的希望成功了,也有他佟家的功勞,這樣以後的佟家不至於落魄,但自己的信心卻讓隆科多給毀了,隆科多其實已經看出了他六叔的心思,所以才有了後來向康熙洩密,康熙罷撤佟國維,封隆科多為九門提督等事情,隆科多一直被他的六叔壓制著,如果這次再不出手,萬一讓皇上知道了,佟國維和隆科多都得遭殃,反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這說明隆科多是支持八阿哥的,只是時機不成熟而已。

二,到了雍正時期,隆科多就一直對八阿哥畢恭畢敬,八阿哥是總理王大臣,而隆科多也位居首輔,在一些朝廷大事方面,隆科多一直都是跟著八阿哥,這讓雍正很是苦惱,這說明,隆科多一直都和八阿哥關係很好,後來,八阿哥在有八成機會的時候,將事情告訴了隆科多,隆科多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幫助八阿哥,這個時候因為就隆科多一人,也沒有其他人去燒別人的灶,而且現在的競爭也沒有當時激烈,當時是四阿哥和八阿哥,現在還是四阿哥和八阿哥,支持四阿哥就是支持弘曆,支持八阿哥就是支持弘時,之前是由康熙支持四阿哥,八阿哥才會失敗,現在同樣的情況只是少了康熙的支持,這樣一來,八阿哥就最有希望,所以支持弘時不存在燒灶的問題,隆科多隻是在支持八阿哥,更不會違背祖訓。即便佟國維在,他也會再次幫助八阿哥。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拙見。隆科多自己掌管九門,是逼宮關鍵一步。而且此時逼宮計劃中,宮廷護衛被他接管,城外的衛戍部隊也被旗主共管,立時雍正孤立無援,可惜少算了十三爺,可謂百密一疏。然而就是這一疏導致這逼宮計劃全盤皆輸,而隆科多也成了階下囚,甚至成了被滅口到對象。那麼為什麼隆科多為什麼會夥同逼宮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上面說的計劃似乎很完美,一旦成功就是擁立新主子弘時並且將其扶上王位的有功之臣,而他以及家族的榮耀可以更進一步。這是其一。

弘時上位成為新皇,但是以弘時的資質能力以及手腕是絕對無法坐穩皇位的,而此時他和八爺黨便成了弘時必須重用的對象,可以說新皇弘時只是一個他和八爺黨的傀儡皇帝,這可比雍正朝的地位官職誘惑大的多,這是其二。

雍正以鐵手腕施行新政,損害到了士紳利益,隆科多也是其中一員,而且他的不少親戚以及門人可以說都是其中的一員,新政也是損害到了他到利益,可以說隆科多對此心裡也已經非常不滿,這是促成隆科多參與逼宮的原因,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這是其三。

綜觀逼宮事件,這已經不是八爺黨和雍正的博弈,而是八爺黨夥同隆科多與老天爺的博弈,以及與命運的博弈。基本上完美的計劃,到頭來全盤皆輸,真正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莫窮秋


《雍正王朝》中,由於少了佟國維的點撥,在雍正朝時期的隆科多明顯處於政治頭腦不夠用的狀態。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最為精彩的表現就是配合康熙和佟國維的雙簧,用檢舉他親六叔的方式,既達成了康熙打擊八阿哥、打擊八爺黨的目的,同時也實現了佟家內部的權利交接,算是了了佟國維的一樁心願,雖說是一招苦肉計,但是不管是對於康熙還是對於整個佟家,可以說是達成了雙贏。

當然這裡要說明一下的,劇中的隆科多的角色定位是佟國維的侄子,佟國維是隆科多嫡親的六叔,這一點並不符合事實,歷史上的佟國維是隆科多嫡親的親爹,電視劇中這樣設定可以說完完全全就是為了這一段劇情,畢竟舉報自己的親爹,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把關係放遠一點,這樣才讓劇情更加的順暢合理。

實際上,隆科多檢舉佟國維,明顯是佟國維指點隆科多這樣做的,而後來,康熙駕崩前,也是佟國維告訴了隆科多要按兵不動、不偏不倚,靜待康熙的召見,才有了隆科多成為康熙傳召之人進而位極人臣。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佟國維的指點,才讓隆科多在他最為關鍵的兩次抉擇中站對了隊伍,也選擇對了方向。

早在隆科多還沒有任職之前,就在佟國維面前大放厥詞,佟國維處於對隆科多保護的目的,才將他隔絕在理藩院做了牢頭。而在雍正登基之後,沒有了佟國維獨立處理事情的時候,就顯示出了明顯的政治頭腦不足,比起同為雍正朝重臣的八阿哥胤禩,十三爺胤祥以及張廷玉、馬齊等人,隆科多在各方面都處於明顯的下風。

而最後,隆科多竟然夥同八爺黨逼宮、計劃扶保弘時的事情也就變得非常好理解了,因為隆科多沒有了佟國維的指點,自己選擇方向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選擇了錯誤的一邊,不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佟國維當年的一番良苦用心。


當時的隆科多已經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扶保弘時成為了隆科多自認為可以翻身的機會。

接二連三的錯誤,使得隆科多已經失去了雍正的信任與重視。

隆科多憑藉這康熙的聖旨以及對於雍正皇帝的擁立之功,在雍正登基之初,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但是緊跟著的,就是隆科多一而再、再而三的負面事件,也讓雍正對於隆科多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保舉諾敏出任山西巡撫。起初的諾敏奉公職守,清理了山西藩庫虧空,還被雍正評為“天下第一巡撫”,但是後來山西官員借錢填補虧空的內情被曝光,期間還出現了隆科多找圖裡琛秘密談話,企圖掩蓋真相的事情,使得雍正大為不滿。

其次是隆科多教子無方。隆科多府上的隆大公子,竟然為了一個風塵女子,當眾與劉墨林爭風吃醋,還企圖阻止十三爺胤祥手下的人辦公,也讓隆科多顏面盡失。

再次就是年羹堯的倒臺。年羹堯與隆科多一樣,都是輔佐雍正登基的功臣,而且在雍正的授意下,年羹堯還將長子過繼給了隆科多,兩人更是一家人,而即便是有著不世之功,被雍正稱為“恩人”的年羹堯都被雍正除掉了,對於隆科多來說,不得不變得緊張起來。

而另一方面,雍正朝時期的政壇新興力量正在崛起,給了隆科多不小的壓力。

且不說像李衛、田文鏡這些在雍正登基之前就與雍正皇帝關係密切的官員,現在都已經是大權在握的封疆大吏,而雍正對於他們也是極度的信任與認可,甚至敢為了他們力排眾議、開罪朝臣。

同時,雍正登基之後,開科取仕了一批新官員,也在不斷的成長與高升,諸如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等人,也開始擔任了重要的職務。

這些都給隆科多這個康熙朝的遺臣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讓隆科多的處境和地位開始變得尷尬,而這也使得隆科多不得不開始為自己和整個家族的未來做一些新的打算。

最終隆科多選擇了扶保弘時,支持八爺黨逼宮。

從隆科多的角度來看,扶保弘時,他將從中獲得諸多的利益。

一來,雍正下臺,弘時登基之後,隆科多可以憑藉擁立之功,繼續保持現在的權勢和地位,甚至可以獲得更多的權力,這是隆科多非常想看到的。

二來,隆科多是斷然不會支持八阿哥胤禩,不管是不是因為考慮到張廷玉手中那份康熙聖旨的緣故,畢竟年輕人總比這些老油條好對付;而隆科多不選擇弘曆,則是因為弘曆辦事的風格以及方式和雍正頗有類似之處,隆科多不會再立一個和雍正的一樣的皇帝;因而弘時成為唯一的選擇,一方面背景小,資歷淺,便於自己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弘時相對於弘曆是冷門,自己的擁立之功將會讓自己更加有地位。

三來,隆科多掌管著九門,整個京城和皇宮的防務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隆科多完全可以達到控制朝局甚至是控制皇帝的目的。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隆科多選擇了支持八爺黨逼宮,並且計劃著扶保弘時為新君。


逼宮行動失敗,隆科多也落得個非常悲慘的結局。

最開始的逼宮行動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隆科多也通過撤換御林軍控制了皇宮,極大的支持了這次行動,但是十三爺重新奪回豐臺大營兵權,並且在朝堂上的突然出現則讓這次的徹底失敗了。

儘管隆科多想借助這次逼宮行動扶保弘時登基,但是弘時害怕事情敗露為雍正處罰,選擇了殺人滅口,並且選擇的是將隆科多關在馬廄,將隆科多折磨致死的方式除掉他。

在被折磨的痛不欲生的隆科多雖然被雍正救了下來,但是他的也基本走到了盡頭,而他的叔叔佟國維傾力為他鋪路,力保佟家長盛不衰的願望也就此落空了。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忘了佟氏祖訓,不燒弘曆的熱灶卻夥同老八逼宮扶弘時?(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說起佟氏家族,與清朝有很深的淵源,因為曾有兩任皇后都在佟氏家族。佟氏家族為清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曾幾度為官。

隆科多是佟氏家族的後人,其父是佟國綱,其六叔是佟國維。佟國維是康熙時期的中堂,位高權重,往往與八爺黨走的比較近。佟氏家族有一條祖訓:“不要一條道走到黑”,這條祖訓,曾經佟國維也給隆科多說過,可是,隆科多便沒有遵守這條祖訓。

起初,隆科多在六叔的安排下,到軍營中磨鍊,但是,他受不了軍營的生活,便偷偷跑回了京城。因此,隆科多的職位便被免去,他的六叔佟國維對他有些失望,打算把他先放在一邊,磨磨他的性子。後來,隆科多幾次去找他六叔佟國維要差事,佟國維都以沒合適的,或者沒有時間打發他。之後,隆科多一直沒有差事,感覺他六叔一直壓著他。

佟國維感覺對隆科多放的時間夠長了,便給他安排了一個看守犯人的差事。再後來,康熙請佟國維吃飯,說佟氏家族中有沒有想出了做官的,佟國維便舉薦了隆科多,就這樣,康熙讓隆科多做了九門提督的職位。

長城君先來談談,隆科多為什麼忘了佟氏家族的祖訓?

首先,隆科多為了錢財,跟隨了八爺黨。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受自己六叔的冷落,自己的開支都成問題,時不時還要到六叔哪裡要點銀子。可見,隆科多過這樣的日子,也不是一天二天了,對於過窮日子來說,他一天都不想過了。如是別人,肯定也是這樣的。

後來,隆科多做了九門提督,權力稍微大了一點,也慢慢的開始撈點銀子。八爺黨為了拉攏他,便給他送銀子,從而找他辦事。就這樣,將他拉下水。

其次,隆科多的官越做越大,自己有些飄了。起初,隆科多被六叔安排了一個看守犯人的差事,後來,佟國維在康熙面前推舉了隆科多,進而康熙便讓隆科多做了九門提督。隨著雍正的登基,隆科多給雍正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隨後就做了中堂之職。

當時,佟國維不被重用了,隆科多也擺脫了六叔的束縛,自己就開始飄了。飄的讓自己忘記了佟氏家族的祖訓,任著自己性子來。也有可能隆科多沒有完全理解,自己六叔對他說的祖訓。進而讓自己背到佟氏家族的祖訓,最後使自己遭受殺身之禍。

接下來,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隆科多為何不燒弘曆的熱灶,而同八爺一起逼宮扶持弘時?

其一,隆科多有把柄在八爺黨手裡,為了讓隆科多扶持弘時。當時,隆科多貴為中堂之職,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如有人找自己辦事,隆科多必定收取一些好處,或者要辦事的人也會送一些銀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八爺黨為了對付隆科多,便抓到隆科多的把柄。長城君認為,隆科多的把柄估計是他兒子。

因他兒子平時到處遊玩,到處在京城中溜達。有時還會喝花酒,幹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隆科多平時也很少管,久而久之,其把柄便被八爺黨的人抓住。

其二,隆科多效仿自己的六叔,自己燒冷灶,讓自己的後人燒熱灶。當年,佟國維為了讓隆科多上去,便讓隆科多去燒四爺的冷灶,自己卻燒八爺的熱灶。從而使隆科多成為了雍正登基的大功臣,一下子就做到了中堂的位置。

然而,對待弘曆與弘時,自己去燒弘時的冷灶,而後人則去燒弘曆的熱灶,兵分兩路。如弘曆登基成功,自己的後代也有出息;如是弘時登基成功,而自己可以讓後代有一官半職,從而讓後代有點出息。

長城君曰:隆科多的成功,與自己六叔有很大關係,也算是自己六叔的謀略比較厲害。可是,到了隆科多這裡,就開始飄了,竟然忘了佟氏家族的祖訓。更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讓自己的後人很難有出息。自己因撈銀子,而被雍正賜死。

  • 《雍正王朝》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

本文以《雍正王朝》為藍本,其內容只代表個人觀點,並以正史結合而分析。


太史簡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會知道佟國維和隆科多的關係,一叔一侄代表著佟佳氏家族,而他兩人身處在康熙和雍正時期,並從電視中瞭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如何保證佟佳氏的長盛不衰。

在這個關於家族命運的關鍵問題上佟國維和隆科多這兩位叔侄真的是處心積慮,用心良苦就是為了保證家族絕對不可以身處統治中心地位。

我們知道康熙是個帝王之術冠絕天下,朝政百分百控制,絕對是個權威性十足的皇帝,佟國維面對如此厲害的康熙他只能通過棄車保帥的方法維穩自己的家族,他先通過死保胤禩,暗地裡又要隆科多去找胤禛,最終通過隆科多向康熙表忠心並要康熙處理佟國維的方式,最終保證了佟佳氏順利過渡。

雖然,我們知道佟國維這種方式表面是他出面保護胤禩,雖然,最後自己給康熙處理,至少保證自己安全落地,雖然,佟國維在這件事情上他站錯了地方,但是他的品格靠得住,康熙最後為什麼會繼續選擇隆科多。

隆科多通過出賣叔叔佟國維的下馬,然後自己跟康熙表白忠心,從而站對了位置,康熙雖然在最後選擇使用隆科多,實際上也給隆科多兩道聖旨就是為了可以挾制隆科多。

我們知道雍正的登基離開不隆科多的力保,隆科多握有兵權,他在雍正登基的初期這個時候朝局上佔優勢的八爺胤禩,隆科多握有兵權並不是雍正真正心腹,這個時候只有十三爺、李衛、田文鏡等人是胤雍正的心腹。

雍正為了確保自己可以順利掌權,他先處理了年羹堯,原本局勢逐步轉好,但是在這個時候十三爺胤祥病重,對於正在推行新政的雍正難上加難,在這個時候雍正又推出了“旗務改革”導致雍正得罪了全部旗人。

這個時候胤禩一黨發現雍正處在不利的情況下,他打算給雍正致命一擊,推出了“八王議政”準備逼宮雍正,而這個時候掌握兵權的隆科多又是胤禩一黨必須爭取的。

在這種不安的局面上隆科多表現的就沒有自己舅舅佟國維精明,因為,他考慮的十分不周到,說白了就是沒有考慮到點上,可能主要還是自己武人出身,並沒有瞭解問題核心,雍正還是這個王朝最高統治者,還有就是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佟家下一代不爭氣,導致隆科多對於這種局勢感覺到無奈,但是為了自己家族他還是要爭取一把。

但是隆科多他忘記了他如今權利來自對雍正擁立之功,在這種局勢之下應該對雍正應該是感恩戴德但是他認為這個時候局勢不面,他覺得要多方面選擇,這個時候胤祥病重,又有關外鐵帽子王控制京外兩營,並且自己還有兵權,他想在一次擁立新主,最後在力保家世。

這個事情畢竟十分重要隆科多經過良久考慮後依舊選擇擁立弘時,而為什麼不選擇弘曆,雍正對於弘曆的讚賞他看的出來,他看的出來,因此他決定擁立弘時,保證自己是有功勞的,因為,以隆科多的勢力來看那個時候如果他要支持誰那個人就很有機會奪取大位。

雖然,隆科多和胤禩的計劃十分完美,但是,他們忘記了胤祥,以為身染重病的胤祥很難有什麼作用,但是就是他控制了京外兩營將領,保證兵權在一次到了雍正手裡,導致在八爺逼政的時候局面危難的雍正一下子局勢扭轉過來,確保了雍正的勝利。

雖然,這個時候隆科多知道自己輸了,自己是死罪難逃,但是,雍正因為自己有功於自己最後雍正並沒有打算殺死他。

可以說隆科多在上一代的“奪嫡之爭”中獲得了勝利,但是在下一代“奪嫡之爭”中慘敗。


莫地方


在《雍正王朝》裡,佟佳氏家族在康熙和雍正兩朝的權力交接時期,都存在著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實現自己家族的代際過渡,保障佟佳氏家族的長盛不衰。

在這個問題上,佟國維和隆科多兩代人也可謂處心積慮了,用心良苦了。


面對康熙這樣的帝王心術深沉、權謀韜略深厚的君主,佟國維可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明裡通過自己死保胤禩,暗裡讓隆科多燒胤禛的冷灶。最終又通過隆科多向康熙表忠心,和佟國維割裂的方式,確保了佟佳氏家族的順利代際過渡。

在這裡,佟國維明面上始終如一地保胤禩,最終實際上雖然是“致仕回家”,但仍然不失為安全落地。因為他始終如一,雖然站錯了隊,但仍然符合了君子忠貞的品格,在道義上不被譴責,最重要的也讓康熙覺得此人人品是靠得住的。


隆科多雖然向康熙標了忠心,站對了位置,因而此刻必須用此人,沒有人再比此人合適。但是從內心而言,康熙仍然對他出賣佟國維的一幕,心有餘悸,在人品上,仍然深度懷疑此人,因而有了臨終前康熙的兩道挾制隆科多的詔書。

但是當隆科多面臨佟國維的角色的時候,他的處境要比佟國維有利得多,因為他掌握實權。

因為雍正繼位之後,一直沒有能夠像康熙那樣乾綱獨斷。朝廷中充斥著各種勢力,比如胤禩一黨幾乎佔滿朝局;年羹堯幾乎霸佔了整個西北半壁,朝廷內充斥著年羹堯的眼線;而整個京城的防務以及人事,又幾乎掌握在隆科多自己手裡,沒有十三爺幫襯,雍正幾乎算是光桿司令。雍正靠田文鏡、李衛等人推廣新政,又得罪了朝野內外一大片官紳。


而此刻,雍正“自斷臂膀”解決了年羹堯;胤祥又病重了;朝野內外反對新政一片呼聲;又因為“旗務改革”,又近乎將旗人得罪光了。

所以胤禩一黨,看到了出頭的希望,準備搞“八王議政”向雍正逼宮。這樣紛繁的情況之下,隆科多是胤禩一黨必須要爭取的。

在這個情況之下,隆科多不得不考慮未雨綢繆,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家族的未來考慮了。

但是很顯然隆科多比佟國維差的不是一丁半點。說白了還是武人出身,讀書讀少了。他考慮不到背後太深奧的哲學,他回頭看看自己的兒子,佟大公子。只知道聽戲、逛妓院、買傢俱。全然不是能夠出來做事的料。實際上也就預示著,佟佳氏到了隆科多這代,再往下是不太可能有什麼大的出息了。但即便如此,也要爭一把。

佟佳氏家族幾代不倒的祖訓在於“誰的話都不要聽,聽皇上的。”但是隆科多更相信“誰掌握京外二營,誰為王上?”


隆科多如今的富貴是因為對雍正有擁立之功。可是“奪嫡當夜”,隆科多更相信自己的多手準備。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之下,不要做任何決定,不見兔子不撒鷹。看不到宮外進來的誰,自己是不會輕易拿出詔書的。但如果當時進來的不是十三爺,而是程文運,那麼自己手中的詔書就極有可能是傳位於胤禵。

而這一次,關外鐵帽子王爺們已經控制了京外兩營,而胤祥已經病重了。這兩手可靠的消息告訴自己,答案已經有了,可以做決定了。

雖然隆科多仍然表現出來了擔憂,但是他更想再搶一次“擁立新主,以保家世”的紅包。

隆科多是做了無數次反覆比較衡量之後,才決定“擁立弘時”的。因為雍正捧弘曆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了,即便擁立弘曆,最後人家也是理所當然,自己並無功勞。


而弘時則不一樣,本身更志大才疏一些,更容易被控制,而且也只有他可以得到胤禩一黨的支持,雖然胤禩支持弘時的原因,或許隆科多並不知道得更詳細,但是胤禩作為雍正的政敵,支持弘時,隆科多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此事若成,石破天驚。弘曆在外,弘時在內,若說擁立,能分到最大的髒,當屬擁立弘時。

但是隆科多畢竟也是久經宦場之人,他知道這事那是被胤禩等人搞成了謀反,那自己也就栽了。所以他做了兩個“救贖”。


首先,言明自己是撫保弘時王爺的。言下之意,你們若是作出其他不軌之事,那就與我本意無關了,我甚至到時候可以直接和你們翻臉,這就是留的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後招;

其次,他利用自己身兼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的職務之便,將御林軍和巡捕營的人馬換防了。既實現了雍正無法調御林軍,又沒有留帶兵逼宮的口實。

這兩步的實質用意是,即便“逼宮失敗”,自己也不至死罪,更何況基本上不可能失敗。


其實如果按部就班,就當時的形勢而言,隆科多的勝算率很高。當胤禩千辛萬苦逼宮成功之後,只能擁立弘時,然後“坐地分贓”。即便胤禩反悔,在內廷最終也是由手握兵權的隆科多說了算。

所以正是因為有了這麼“萬無一失”的計策,隆科多才大膽地懟雍正:“皇上,有什麼話不可以好好說?”

但是太多的意料之外打破了隆科多的計劃,使得原來萬無一失的計劃被徹底打亂。

就在最關鍵的時候,胤祥拖著病體被抬了進來。而且帶進來的還有幾位旗主王爺帶來控制京外兩營的將領。

這說明京外兩營和京城防務,再一次落到了雍正手裡,話語權一下子大逆轉。


形勢一下往最糟糕的方向發展了。但是由於此前兩手救贖,隆科多罪不至死。雍正的確也沒有打算殺他。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發生,雍正雖然沒打算殺他,然而弘時卻不淡定了,想用“土布袋”悄無聲息地殺死隆科多。


最終隆科多又成了下一代“奪嫡之爭”的棋子,只不過這次真的沒那麼幸運了。



炒米視角


政治鬥爭原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的規律可循,特別是涉及到爭儲的宮廷鬥爭,隆科多在雍正朝所面臨的形勢和佟國維在康熙朝所面臨的形勢有很大不同。

雍正,康熙原本就是兩種性格,兩種類型的皇帝,對於手下大臣參與爭儲的忍耐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也不能死拿著祖訓當萬能寶典。

“雍正王朝”中塑造的康熙皇帝,天資聰穎,武功卓絕,政治經驗豐富,處事手段老辣,掌控朝局如使手臂,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天下賓服。缺點卻是執法不嚴,對待官員特別是功臣過於縱容,特別是到了後期自認為功成名就,為千古一帝,逐漸懶惰於政事,對於立儲一事也是猶豫不決,導致鬧出了個“九子奪嫡”,兄弟相殘的慘劇。

雍正皇帝則是不一樣,可以說是經過康熙朝晚期艱苦卓絕的鬥爭,最後才克承大統。對於兄弟相殘的慘劇自己既是參與者又是製造者,有著切膚之痛。繼位之後,面臨複雜的朝局,夙興夜寐,帶著軍機處幾個大臣過上了“加班狗”的生活。對待官吏他遠比自己的父親嚴格,對於身邊大臣的管束也比父親要嚴格的多。同時,為了解決朝廷財政困難,在全國大力推廣“仕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可以說得罪了天下讀書人,也被許多人罵為獨夫,薄情寡恩。

所以說,康熙皇帝在立儲一事上猶猶豫豫,而且對身邊大臣參與此事的警覺性遠沒有雍正皇帝這樣高,甚至下旨讓大臣舉薦太子,這才給了佟國維上竄下跳,夥同他人一起保舉八阿哥的機會。雍正皇帝則不一樣,清朝由他開始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在皇帝駕崩之前,大臣們連太子是誰都不知道,更不要說想要參與奪嫡立儲。而且對於大臣和阿哥結交雍正帝也非常忌諱。

比起他的叔叔佟國維,他和雍正的親緣關係較遠,雖然擁立有功,但是得不到他的叔叔佟國維那樣的恩寵,亂燒熱灶真容易燒死自己。

佟國維的姐姐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國維的女兒是康熙皇帝的皇后,也就是說佟國維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又是康熙皇帝的老丈人,地位不可謂不尊貴,康熙皇帝對他的恩寵信任也是一般臣子比不了的,所以雖然在舉薦太子事件中佟國維心太急,扯著淡了,康熙皇帝也僅僅是讓他退休而已,爵位照舊,死後也得到了雍正皇帝親自撰寫碑文的殊榮。

反觀隆科多,他和雍正皇帝實際上沒什麼直接的親屬關係,雍正並不是佟國維女兒生的,只是年幼時,由於雍正生母位份較低,不能親自扶養孩子,才被佟國維的女兒,康熙當時的皇后帶到身邊撫養,雖然繼位之初,雍正私下裡稱呼隆科多為舅舅,但是隆科多的國舅實際上是個“假冒偽劣產品。”

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當時的寶親王,他的灶太熱,隆科多支不支持,弘曆基本都能繼位,所以投資回報肯定也低,弘時則不一樣,他的灶可以說早應該滅了,隆科多若是給他點了起來,回報率當然是高高的。

弘曆自幼被康熙看重培養,康熙甚至有將其培養成隔世之君的意圖,可以說雍正能夠順利繼位,弘曆是重要的原因,雍正自然十分喜歡這個爭氣的兒子,心中已將弘曆作為繼位人來重點培養了。

原本弘時知道自己沒戲,也沒有奪嫡的想法,怎奈允祀挑唆弘時與弘曆爭奪太子之位。弘時也很明白,他的這個弟弟是康熙看重的人,皇位十有八九是弘曆的,但是內心還是隱藏著一絲不甘心。這點不甘心被隆科多給利用了,對於日漸失寵隆科多來說,弘曆如果當了皇帝,他的家族只會墜落的更快,唯有扶持弘時才是他復興家族,保住自己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