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伍氏易筋經

(一)源流 我父親的武術師傅伍魁是一位愛國者,原籍河北張家口。1900年,伍師傅參加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伍師傅為避清朝政府的緝究,改名易姓為伍魁,漫遊南方。後來伍師傅由一位姓藍的先生推薦,來我家開館授徒。這套易筋經就是伍師傅傳下來的練功法。伍師傅在我家教授武術一年多。有一天,一位鬚髮皆白的老道士(據說是他師兄)突然來尋訪他。過了二天,伍師傅就告別眾徒,跟那位老道士同赴四川,從此音訊杳然,不知所終。這套易筋經是不是伍師傅首創?無從稽考。這裡姑且稱它做“伍氏易筋經”。

(二)特點 1.簡單易學,運動量不大,練功一趟,即便是老弱婦孺,也不覺疲累。

2.只練上肢,不練下肢及軀幹。練功時從肩關節到上臂,從肘關節到下臂,從腕關節到指關節,兩手筋絡通過張馳伸縮,都得到鍛鍊;如能堅持不懈,天天鍛鍊,上肢力氣增大甚快;如能在熟練的基礎上,結合氣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導氣,以氣推力,握時吸氣,松時呼氣”,還能治療上肢的風溼性痺痛。

3.通過練功之後,上肢增力,不增肌肉。其藏力在於筋骨而不在於肌肉。據說伍師傅力氣很大,能把一頭牛推倒在地。但他卻是個瘦骨嶙峋的人。 4.練功時間規定在黎明前,面向東方。男青年如患夢遺症者則提前在凌晨3-4時之間起床演練,天天如此,可以不服藥而宿疾自愈。

(三)心願 據說,伍師傅傳授這套易筋經的時候,嚴肅地告誡眾徒,要求“立誓”不輕易外傳。現在,伍師傅和他在我家開館時的徒弟大都不在人世了,這套易筋經確不見外傳。為了振興中華,保存國粹,繼承武術傳統,使這套易筋經不致埋沒,我現在把它整理出來,公之於世,深望海內外的武林同仁予以指正。

(四)練功方法 第一節 預備式 兩腳開立,寬與肩齊;兩手自然下垂,掌心緊靠大腿褲縫;軀幹、頭頸挺直;舌抵上顎,嘴唇微啟;閉目凝神,摒除雜念,意守丹田。

第二節 翹拇式 站式如前(以下各節皆同),兩眼平視;拇指朝大腿褲縫用力向上翹起,其餘四指同時向掌心緊屈,默數四十九次。之後,兩手自然下垂,閉目凝神約三分鐘(以下每節練後都一樣)。

第三節 垂握式 兩眼平視;(以下至第七節都一樣)兩手握拳下垂,虎口向前,拳心朝大腿褲縫,用力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四節 前握式 兩手握拳前伸,高與肩平,拳心相對,用力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五節 曲握式 兩手握拳前伸,前臂向上屈肘90度角,拳心相對,用力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六節 對握式 兩手向左右伸展,前臂屈起,虎口相向,拳心向前,後臂高與肩平,與前臂曲成九十度(兩前臂在兩邊象二豎畫,頭頸在中象一豎畫,與肩相連,好象山字),兩拳相對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七節 橫握式 兩手握拳向左右伸展,高與肩平,連成一橫線,拳心向前,虎口向上,用力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八節 丹田邊握式 兩手握拳提至丹田兩邊,相距約4市寸,拳心緊貼側腹腰間,虎口向上,用力緊握,一握一鬆,默唸四十九次。

第九節 收功式 閉目凝神,意守丹田,舌頭在口腔內牙齦之間攪出津液,等到津液滿的時候分三次緩慢吞嚥;同時作“逆式呼吸”,意想所吞津液與氣一起貯存丹田,叩齒四十九次以後兩眼張開,散步十分鐘。

(五)注意事項: 1.凡堅持每天凌晨3-4時起床練功者

2.練功時最好在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冬天寒冷在室內練功也可以,應適當打開部分門窗。如果空氣汙濁則不可練。

3.已婚者練功前後禁忌房事,患病時應暫停練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