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琚金民

引言: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想让宝宝早点掌握一些技能,就使出浑身解数来教他。家长满以为孩子在自己的精心指导下能熟练掌握,可结果孩子竟说“我不会”,家长很受伤,轻则责骂孩子,重则惩罚孩子。可是吹胡子瞪眼于事无补,明智的做法是该干啥呢?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案例】

梅芳有个4岁的女儿叫贝贝。梅芳手把手地教她系鞋带,先自己示范两遍,让贝贝仔细观察。接下来她让贝贝系鞋带。她试了几次,还是不会。梅芳安慰女儿道:“不急,不急,妈妈再教你一遍,你看好了。”

贝贝看完了,妈妈让她照她的样子做一遍,可是她还是摇摇头说 “不会”。妈妈很生气,骂道:“你怎么那么笨呢!这么简单的事情教了几次都学不会,你将来能干啥呢?”妈妈骂完后,还想再教她,不料贝贝连连摇摇头说 “我不会”,不愿再学。

蓝姐有个5岁的儿子叫小毅。一天,小毅蹲在地板上搭积木。蓝姐干完家务,想找儿子聊聊。她看见小毅有些不开心,凑上去问道:“小毅,搭积木是很开心的事,你怎么不高兴啦?说给妈妈听听。”小毅答道:“妈妈,我想搭一艘军舰,总是搭不起来。”蓝姐说道:“别急,别急,妈妈帮你。”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蓝姐琢磨了半天,终于搭成一艘军舰,小毅也很开心。蓝姐问道:“你想不想学,妈妈教你。”小毅点点头。蓝姐教儿子搭了两遍,她让儿子自己搭,儿子说“不会”。 蓝姐一心想教他学会,让他体会到搭积木的快乐,于是又教他两遍,再让儿子自己搭,不料儿子还说“不会”。

蓝姐有些崩溃,说道:“看来你没有搭积木的天赋。换个简单的,妈妈教你折孔雀。”于是,蓝姐教儿子折孔雀,儿子也学了起来。蓝姐让儿子折给她看,不料儿子还是说“我不会” 。 蓝姐不满地说道:“你怎么学啥啥不会!”小毅低下头,一言不发。

【为什么宝宝总说“我不会”?】

1、难度大,超出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

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技能,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成熟,手、脚、眼的协调能力有限。

从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动作技能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发展的动作。幼儿肌肉与神经的发展程度低,也不全面。

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认为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或训练,才会有效。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2、孩子对要学的技能不感兴趣。

有的技能,孩子不想学,而是家长要他学,可能他更想学其它技能。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他就会以消极的心态来学习,不愿主动学习,自然难以学会。

3、教法不恰当。

有的家长在教孩子技能时,总是批评孩子,骂孩子笨,孩子做对了几步,他不表扬,一旦孩子做错了一步就把孩子骂个狗血喷头,这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家长只管做,忽视了讲解,或者讲解没有抓住要点,核心要领没有讲透。有的讲解时缺少互动不与孩子交流,弄不清孩子的难点。

4、教的项目过多。

有的家长不顾孩子年幼的实际,想赢在起跑线上,今天安排孩子学这样,明天安排孩子学那样,总是不停地折腾孩子。

孩子招架不住,干脆说“我不会”, 也可能是孩子已经学会了,故意说没学会,对家长的做法很反感。

5、孩子缺乏毅力。

有的技能有点复杂,需要丰富摸索,还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耗时长,有的孩子怕困难怕吃苦,能学会也故意说“不会”。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6、孩子可能存在某些障碍。

如果孩子什么都学不会,家长还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看他在身心发展方面是否存在障碍,比如:注意缺陷、手脚的某些机能不足。

宝宝总说“我不会”,家长该如何出招?

1、静等花开,分解难度。

年幼孩子的理解力是有限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思维能力也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家长不能急于求成,成人能轻易完成的动作,孩子有时很难完成。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预先判定该项技能的难度,如果孩子现在确实难以完成,就放弃学习、训练,等时机成熟后再学习、训练。有的技能可以等孩子年龄大点再学也不迟。

如果所教的技能难度大,凭孩子的身心条件可以学会,家长就要调整策略,

可以进行动作分解,有序推进,比如,今天可以学第一步,明天学第二步。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2、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对要学的技能不感兴趣,这种情况首先要调动孩子的兴趣,可以做一点

热身活动,用孩子爱玩的游戏来把他带入技能学习中来。也可以先用物品来吸引他,假如要教孩子折孔雀,家长可以先送给他一只折好的美丽孔雀,再问他想不想学。

3、多引导,多互动。

家长要多从正面来引导,要多表扬少批评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已经学会的步骤上。家长要多示范,示范时让孩子认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有哪些动作、哪些地方不好做?家长要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家长卖劲教,孩子总说“我不会”!与其吹胡子瞪眼,不如这样做


4、精简项目。

家长要认真反思,如果教的内容太多,就要进行调整,要抓大放小教两三个重要的技能就行了。孩子要走的路还很长,如果刚走路就让孩子累坏了身体,他就不想接着走下去。给孩子松绑,要减负。

5、量化管理,培养孩子毅力。

家长对这样的孩子要用强化的方法。把孩子的表现进行量化管理,如果出现积极行为,愿意坚持学,就加分,放弃不学时就减分,然后计算总分,把总分兑换成实物,进行奖励。用强化的方法来引导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继续学习。

6、及时诊断。

对注意缺陷、手脚的某些机能不足等障碍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