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佛學起源於印度,印度人看到中國人也學佛學,他們到底有什麼想法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中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義淨西行求法的故事,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當然,佛陀的誕生地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並不是在今天的印度境內,但是,在世界歷史上,人們一般認為佛教是起源於印度的。

在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都有排行榜,例如:世界各國GDP總量排名、世界各國軍事實力排名、世界各國鋼鐵產量排名等等,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排行榜,只不過,古代的交流都是零星的、間斷的。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隊

第一:人類社會最早的“全球化”

全球化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的時候,全球化就開始了,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將其稱之為“人類的融合統一”,人類的融合統一,首先開始於商業,商業其實就是各個地區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人類社會最開始的國際貨幣就是黃金、白銀,黃金和白銀不管走到哪裡,都是錢,無論你是歐洲人、亞洲人,還是非洲人,黃金永遠都是黃金,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不認可黃金的。

與商業聯結相伴隨的就是文化的交流,文化同樣是跨民族、跨種族的,例如,現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字母文字,包括我們中國人使用的漢語拼音字母,皆來自於公元前2000年前發明的一種字母文字,這種字母文字由腓尼基人完善,經希臘人改進,成為了希臘字母、拉丁字母;宗教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三大宗教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公元前2世紀,米南德國王問道,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的交融

中國與印度之間最早的交流,始於商業,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國的中原地區與印度之間的交流,是間接的,通過西域中轉,這條通道就是“絲綢之路”,其實,在當時,還有一條商路,稱之為“南方絲綢之路”,從我國的四川、雲南出發,是可以到達印度的,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見到了來自蜀地的布匹和邛竹,早在先秦時期,我國的四川、雲南與印度之間就有貿易往來。

第二:佛教的傳播

在古代,中國與印度之間能夠有更為廣泛的交流,佛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人也通過佛教了解了梵文以及印度的歷史、地理和文化。梵文是印歐語系的語言,學習梵文不僅是為了交流,還是為了學術,隋唐時期,研究佛學,梵文是必備的語言工具。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佛陀形象

佛教早在東漢時期,就傳播到了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特別興盛,這一時期,正處於混亂、動盪的年代,兩漢時期的經學受到質疑,面對世界的新變化,人們不得不尋找一些新學說來解釋,佛學和玄學恰恰就是當時的新學說、新答案。

中國古代的學術史,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佛教和佛教哲學真正的鼎盛時期,是在唐朝。

第三:中國與印度在古代的一些交流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的高僧就是法顯,東晉隆安三年即後秦弘始元年(399年),法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西域到達北天竺,遊歷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在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取道海路回國,法顯乘坐的航船最後在青州(今山東省青島市)靠岸,此時已經是東晉義熙十年了(414年)。法顯著有《佛國記》,詳細介紹了古代西域、中亞、印度等地的地理、歷史與風俗,然而,法顯的著作中並沒有提及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些對比。同一時期,西行求法的高僧還有北魏的惠生和宋雲。宋雲與烏萇國國王的對話,特別有意思。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那爛陀寺遺址

宋雲在公元518年至522年,到達過烏萇國和犍陀羅,古代印度河流域的烏萇國主要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犍陀羅則主要位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

烏萇國的國王見到宋雲,就問:“卿是日出人也?”宋雲則回答道:“我國東界有大海水,日出其中,實如來旨。”

於是,烏萇國的國王又問宋雲道:“彼國出聖人否?”宋雲則說中國有周公、孔子、莊子和老子,還說中國有蓬萊山,蓬萊山上有很多的神仙。中國也有管輅、華佗、左慈,“管輅善卜、華佗治病、左慈方術”,烏萇國的國王聽了這番話,就對宋雲說中國也是佛國,來世願意生在中國。

北魏時期,宋雲認為中國是日出之國,太陽按照如來的旨意在大海中升起,中國有個蓬萊山,蓬萊山上有神仙,中國的聖人在古時有周公、孔子、莊子和老子,在今時則有管輅、華佗、左慈。烏萇國的國王聽了,覺得中國很美好,說自己來世願意出生在中國。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敦煌壁畫中的中國古代火器

玄奘到達印度以後,那爛陀寺的僧人對中國則沒有多少讚美之語。玄奘想要離開印度,回到中國,印度人則說:“印度是佛陀的誕生地,雖然他已離開塵世,但他的許多遺蹟依然存在。”還說:“中國是微不足道的野蠻人呆的地方,這些野蠻人都鄙視宗教(主要是指佛教信仰)。”並且還進一步補充道:“佛陀之所以不誕生在中國,就是因為中國人是野蠻人,他們鄙視佛教信仰。不僅佛陀不誕生在中國,連聖人和賢人都不去中國,中國的氣候寒冷,道路崎嶇。”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日本的博物館收藏的玄奘畫像

那爛陀寺的僧人之所以如此描述中國,就是想讓玄奘留在印度。玄奘則認為中國“衣冠濟濟,法度可遵,君聖臣義,父慈子孝,貴人貴義,尚齒尚賢。”玄奘還說中國人的智慧高深莫測,不遜於鬼神,中國人研究天文,知道了七個天體的運動規律(這七個天體就是“七曜”,即太陽、月球、金星、火星、水星、土星、木星),制定了曆法,確定了四季和時辰,不能因為佛陀沒有去過中國,就說中國是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的國家。

玄奘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外讚美中國哲學和科學成就的中國人,印度人著重強調的是中國沒有佛學,並且認為中國的地理環境也不怎麼樣,玄奘則強調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印度人向來是漫不經心,沉迷於哲學思考,印度的哲學一般都是超越時空的,不關心實際的政治事務和科學技術,甚至也不關心自己的歷史,玄奘就向印度僧人描述了中國社會井然有序、安定祥和的景象,並列舉了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由長安出發,經西域,到達天竺,在印度遊歷了十多年的時間,足跡遍佈了整個印度次大陸,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的佛學修養已經超過了印度的高僧,他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舉行辯論賽,結果等待了18天,整個天竺,無人敢來辯論,玄奘在印度一舉成名,被天竺僧人譽為摩訶耶那提婆,摩訶耶那提婆翻譯為漢語,就是“大乘天”。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敦煌壁畫,玄奘從印度歸來

在玄奘之後,唐朝還有一位高僧也去過印度,他就是義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義淨離開長安,西行求法,不過,義淨走的是海路,自廣州取道南海,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天竺,途中在室利佛逝國(位於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停留了半年的時間,義淨到達印度之後,還在印度遇到了玄奘的弟子,義淨在那爛陀寺,居住了長達十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義淨在印度也向印度人介紹了中國的醫學成就。

古代印度的醫學也很發達,義淨到達印度之後,對印度的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讚美了印度的醫學成就,但卻沒有因此而懷疑中醫,他認為在針灸、艾灸、診脈技術方面,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與中國相比,他說:“針灸之醫,診脈之術,贍部洲中,無以加也。”義淨還認為中國有四百種以上的草藥,這些草藥質地優良,可以治療疾病,陶冶性情,延年益壽,但是,有的草藥在印度卻找不到。

佛教起源印度,中國人信佛教,印度人會鄙視中國嗎?一段千年對話

那爛陀寺的遺址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講,義淨確實是找到了中國自然環境的優點,在印度人看來,中國的氣候是寒冷的,山地多,道路崎嶇,印度的氣候則是比較溫暖,地形平坦,平原多,然而,恰恰是崎嶇的地形,造就了中國氣候的多樣性,氣溫、降雨量會因地形的變化而變化,中國的氣候具有多樣性,故而,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的中醫恰恰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優勢上,可以找到數百種草藥治療疾病。印度的氣候雖然比較溫暖,但是,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比較單一,植物資源的數量、產量可能佔優勢,但種類不一定豐富。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人經常西行求法,印度是佛教的誕生地,對於印度人來說,在佛教哲學方面,他們肯定是很自豪的,甚至還會因為佛陀沒有去過中國,而鄙視中國。但是,中國的法顯、玄奘、義淨能夠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在求法的同時,還能夠向印度人介紹中國的科學、哲學成就,認識到中國本來的優勢,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是有啟發意義的,在當今世界,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都是誕生在歐洲的,在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的課本上,幾乎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歐洲人提出來的,物理單位也是以歐洲人的名字命名,公式全部都是用希臘字母、拉丁字母表示,只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物理、化學、生物,最後,我們也能超越歐洲人和美國人,並且在他們的基礎之上有所創新,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中國本來的優勢,不能妄自菲薄。隋唐時期,佛教的誕生地在印度,中國的高僧在佛學修養上同樣可以超過天竺僧人,就證明了中國人學習源自西方的科學知識,也能超過歐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