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之下,靜心讀《王鳳儀言行錄》,我對生命有了一些新感悟

之前看到鍾南山院士前往武漢支援疫情,2003年非典的時候鍾南山院士也是一直奮戰在疫情一線,為我們從死神手裡搶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疫情陰霾之下,靜心讀《王鳳儀言行錄》,我對生命有了一些新感悟


當時我就想是什麼樣的家庭能教育出鍾南山院士這樣把救死扶傷當作使命,勇於奉獻的人?

看了《王鳳儀言行錄》我才明白,鍾南山院士是知“天命”的人,也是至善之人。《王鳳儀言行錄》裡講了清朝末年,窮苦人王鳳儀從小時候給哥哥讓肚兜,幫人放牛把牛用心照料,東家說的小事都能一一做好。敬人愛物,一顆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樹苗都不忍心傷害。

後來王鳳儀給父親守了三年墳,守墳的三年王鳳儀悟了道,學會了替人講病。從此,王善人四處為人講病,創立義學,鼓勵女子獨立,勸人向善。影響了很多人,還把自己不認識字的妻子培養成了老師。

今天,我從王鳳儀從一個貧苦的放牛娃,成了方圓百里人人敬重的大善人,他是怎麼做人、做事、給人講病、創立義學,帶人向善的。而在故事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看,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怎麼做人做事,更好的管理情緒,做一個身心通透,豁達健康的人。


疫情陰霾之下,靜心讀《王鳳儀言行錄》,我對生命有了一些新感悟


01、讓人打心底佩服的人都會用心工作、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王善人小時候家裡很窮,母親給他做了一個肚兜遮醜,可是弟弟也想要,王善人不想讓母親為難,主動把肚兜讓給弟弟。

家裡貧困,沒辦法上學,王善人去給人家放牛補貼家用。天冷,王善人把小牛犢抱到自己睡的床上取暖。東家吩咐他做的每一件小事,王善人都用心做好,讓東家對他特別敬佩。

後來,王善人又到別處給人家幹活,他不僅活做的好,還會調解同事之間的關係,王善人幫隊長幹活,卻不跟隊長搶功。王善人說只有我們團結一心活才能做好,東家才能給我們發工錢。

外出做活的時候,有人總欺負王善人,別人說他太老實,王善人說我不是老實,只是不想在外面惹事讓母親知道了擔心。

王善人四處抗活,掙的錢如數交給母親,回到家吃東西也不敢慌張,怕母親以為自己在外面吃的不好,心疼自己。善人的四弟不好好做活,善人幫四弟娶妻,後來又幫四弟還債,盡一個做兄長的道,

後來王善人又給父親和爺爺養老送終,父親和爺爺去世後,王善人又去守了三年的墳,來盡對老人最後的孝心。

等父母去世,孩子長大,王善人把妻子送去了女子學堂讀書自己一人打理家中的瑣事。後來王善人的夫人從目不識丁成了女子學堂的老師。

在我看來,能夠獨立,好好照顧自己,不讓父母擔心,還能幫扶兄弟姐妹,和家人團結友愛,做一個正直善良,不惹麻煩的人,也是對父母盡孝的一種方式。

在工作中認真負責,能夠從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替老闆節省物資,替老闆解決麻煩,是一個優秀職工的基本素養。

面對自己的另一半,督促他學習進步,在他犯錯的時候及時制止,能夠指引他,領導他看到問題,找到方向,是身為優秀伴侶最應該做到的。

生而為人,正確的盡對父母的孝道,盡一個員工的職責,能夠成就自己的伴侶,是一個人畢生的修行。


疫情陰霾之下,靜心讀《王鳳儀言行錄》,我對生命有了一些新感悟


02、大部分的病痛都來自不良的情緒,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人體的平衡

王善人年輕的時候憤世嫉俗,一面幹活,一面生氣。還恨人賭博。想想一年忙到頭,賭博的把血汗錢輸的一乾二淨?為什麼不能好好過日子呢?王善人怎麼都想不開。因為經常生氣,王善人的肚子上長了一個盆一樣的大包,最後變成了瘡,還流膿,疼痛難忍。

長了五六年,也沒有請醫生治療。最後雖然症狀輕一點了,可還是沒辦法乾重活。後來善人才想明白,賢人爭“不是”,愚人才爭理啊!王善人開始悔悟,知道自己生氣不對,最後號啕大哭,哭了一夜,第二天肚子上的瘡竟然好了,還結了疤。後來王善人在給人講病的時候說,要是能真心的悔過,看見自己的錯處,生的病準能好。從此,王善人四處給人講病。

王善人給一個年輕女人講病,女人病重不能下床,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王善人告訴她你大概是從嫁過來那天起就心存怨氣,家窮男人笨,你才作出來這個病。後來女人聽善人的話真心悔過,感恩家人對她的照顧,果然半個月後她能慢慢下床了。

在我看來,好多人生病都是不良的情緒導致的,埋怨社會不公平會生氣,伴侶不理解自己會生氣,辛苦付出卻沒有收穫會生氣,被人謾罵會生氣。有些人生氣了還要裝大度,把怨氣全憋肚子裡,時間長了病就出來了。有時候人就是自己折磨自己,寧願自己痛苦也不想放下對別人的仇恨。

放下芥蒂和得失才能讓人生更圓滿。試試去做,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大度只會對自己有好處,而不是放過別人,別人能得什麼好處。我們放過的只有自己。

有些人很疑惑,怎麼做心中才沒有怨氣呢?這三個好辦法可以試一試:

第一:事後不後悔。

過去的事情了,已經是過眼雲煙,再去後悔和斥責已經無濟於事,有擔當的人會去選擇解決問題,負起責任,避免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才是正確的做法。

事後不後悔,後悔就會生嗔恨心,心胸寬廣了就不會存怨氣。

第二:不埋怨別人。

有些人喜歡埋怨自己的伴侶不夠優秀,公司待遇不夠好,孩子不夠懂事等等,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自己有沒有努力上進?有沒有按時學習?出了事情自己有沒有責任?一個有擔當的人首先會看到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埋怨別人。

做事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出了事是自己的責任,自然不會埋怨別人。

第三:找別人的好處,認自己的不是。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任何人都有好處,正面找不到就從反面找。比如公司裁員,人挪死,樹挪活。說不定換個地方你會有更好的發展。有時候壞事也能變好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一件事有它的多面性,所以壞事來的時候能穩住自己不生氣,才能扛得住老天給的好運。

任何事情都能看到好的一面,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疫情陰霾之下,靜心讀《王鳳儀言行錄》,我對生命有了一些新感悟


03、有能力後,為社會和人民做事,是盡天命

清朝末年,到處有土匪和小偷,平民百姓要麼賭博,要麼不給父母養老送終,還有人打罵妻兒,欺負鄉鄰的。王善人跟著宣講堂到處去講善書,給人們普及知識和道理,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人做事,講因果報應的故事,勸人向善盡孝。

王善人還負責給人講病,王善人治病不需要打針吃藥,只需要找準你的心理按鈕,引導你一心向善,誠心的感恩和悔過。

後來王善人又創立女義學,讓女子免費來讀書,王善人認為女子應該獨立,明理,男女更應該平等。所以他鼓勵女子自由戀愛,創業,獨立。更讓別人尊重女性,承認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王善人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周圍的人,讓社會有一個和諧進步的環境,我從王善人身上得到以下三點思考:

①面對工作,我們要持怎樣的態度。

面對日復一日的工作,除了認真負責,我們還要感恩。是現在的工作讓我們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和家人更好的生活。如果你嫌棄工作煩悶,收入少,可是有一天你失去它的時候,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你未必能承受的住。憶苦思甜,學會感恩,工作中我們會更有動力和熱情。

②如何提升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有的人覺得自己一生碌碌無為,白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怎麼提升自己,讓自己感覺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覺得首先我們要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孝順和善良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它的價值不是金錢能夠比擬的。那麼,有空陪陪父母,幫助路邊的流浪狗,給災區捐錢捐物。都是體現個人價值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為給父母盡孝,好好教育孩子,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愛和善良是人生正確的方向,找到了這個方向才不會迷失自我。

③對於社會,我們怎麼做才是盡了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有人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工作一般,工資不高,這樣我也能為社會做貢獻嗎?答案是肯定的,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用心。平時我們可以節約用水,出去買菜自己帶帆布包,救助流浪貓狗,去孤兒院做義工,孝順父母,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心的人都是在對社會做貢獻。

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用心做好同一件小事,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因為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共同努力,所以社會才會越來越進步。

總結一下:

《王鳳儀言行錄》這本書講了普通的農民王鳳儀先生一生做人做事的故事,從孝順父母,到團結兄弟,最後給別人講病,最後創立女義學,幫助了很多人。

我們可以學習王善人做事的方法,還有情緒管理的方法。學會孝順父母,待人接物,情緒管理,將會使我們終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