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說起19世紀,不知道大家第一個想起的是什麼?反正對於我來說,提起19世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那些令人唏噓的戰爭。

1840年鴉片戰爭及其之後的南京條約、廈門條約、虎門條約都讓中國傷痕累累。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其之後的一系列條約更是給中國增添了不予言說的痛。

1884年援越戰爭,雖然最終贏得了勝利卻簽了中法新約。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及其之後的馬關條約又何嘗不讓人心痛。

這些歷史,我們不願忘記,也不能忘記!但是今天卻想和大家談一下,在這歷史背後的一些事情。就拿鴉片戰爭來說,道光的傳統思想就足以讓大清毀於一旦。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道光在位的大清,雖然日漸沒落,但是由於大清朝底子比較厚,還尚存些許的實力。雖然當時封建傳統思想還佔主流,但是新潮思想也已經開始興起,對世界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可能是由於處在封建社會的頂端,讓新思想信知識無法深入到最頂層,所以導致統治者的思想依舊腐朽。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據正史來看,當第一次鴉片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清朝的軍隊無論是從思想領域、還是從器械裝備來看,都無法與英國的軍隊相抗衡。後來清朝戰敗,簽訂了屈辱的歷史條約從而宣佈這一戰爭的結束。

儘管戰爭失敗了,賠款也賠了很多,領土也喪失了,但是道光卻還是那麼的驕傲,放縱。其實就算與英軍開戰了這麼久,道光對英國還是一絲都不瞭解,其實他也很好奇英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竟然敢對地大物博的清朝開火。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他命令去抓取英國人回來審問。作為常人來說,讓我們俘獲了敵軍的俘虜之後,我們都會關心敵軍的軍隊戰鬥力如何?敵軍的人數如何?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又是怎樣?但是道光卻偏偏不走尋常路,連問了三個暴露其無知的問題。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第一個問題是,道光問英國和清朝的距離以及英國的人口,被抓來的那個俘虜告訴他英國的人口和麵積都不大,換算成清朝的,大抵抵得上清朝的一個省份而已。聽到這些話,道光又開始了他的傲慢,在他看來,這一點點的國土面積和這一點點的人口基本不值得一提。充其量下次多委派一些軍隊就能夠戰勝英國。但是他不瞭解的是英國的武器水平和科技水平!

這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從新疆出發,駕車的話多久能夠到達英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道光的無知,可能在他的世界裡,清朝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天下之大莫非皇土"的概念貫穿了他的思想。可能在他的認知裡,駕車就一定能到達世界任何地方叭。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第三個問題是,你們的女王已經婚配了嗎?那個人對道光說,他們國家的維多利亞女王今年才剛剛23歲,並且長得得十分美麗。這著實讓道光詫異,畢竟中國歷史上女子當皇帝很少,唯一一位還是唐朝的武則天。既然這個女王又年輕又漂亮又有能力,如果通過和親來解決戰爭問題,那一定是極妙的。於是,道光打起了聯姻這個主意。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其實從道光的這幾個問題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他思想狹隘,封建自守,那些與他的傲慢相匹配,也是清朝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清朝的國力還是很強盛的,而且與國外的新思想也都有交流,只不過統治者的思想不夠開放,沒有積極的與世界接軌,如果乾隆以後的統治者能夠做到這些,可能清朝的統治還會延續的更久一些。之後的也中國也不會被欺凌,也不會任人宰割。但是生活沒有如果,也沒有能夠重來的機會。既然已經出現了失誤,那就應該勇敢面對,並且積極地去改正。這樣才會讓國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國家也不會忍受屈辱。

其實客觀來說,道光的迂腐並不完全取決於他自身的傲慢,他的從小養尊處優的環境以及他的教育都是很有問題的,這一些些一件件才導致了那個迂腐的道光。

道光得知英女王23歲,問了一個問題讓人笑話,大清真要亡了

拋開這些來說,道光企圖用聯姻的方式來解決戰爭問題,真的已經是過去式了,也真的足夠讓人笑話了,其實清朝走向衰敗是有其必然性的。嗚呼,大清要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