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其前身為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 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相當於國民黨的軍統(保密局)和中統,是特務機關。但外表用別的部門掩飾,比如錦衣衛的一項掩飾就是儀仗隊,中統的名字就是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就是以經濟部門掩飾的。

明朝初期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單位以“衛”和“所”著稱,每衛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身穿金飛魚服,腰佩秀春刀的錦衣衛官員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

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基本上把錦衣衛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其中比較著名的為“大漢將軍”。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這些人雖名為“將軍”,其實只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說白了,就是在皇宮大殿上的樁子。

當然,這些“樁子”也非等閒之輩,一般都是牛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對不瞭解明廷底細的人有一定震懾作用。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大漢將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初期約有1500人,到明末,由於官僚機構的膨脹,大漢將軍也一度增加到5000餘人,錦衣衛人數也達到歷史巔峰期150000餘人。

錦衣衛編制

錦衣衛官員有指揮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二人,四品,鎮撫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五品,下屬有將軍、力士、校尉,對外有參口口事(缺兩字,私參知某事,見朝鮮實錄)、校令。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另有精通多國語言的翻譯(如憲宗朝張渺正),內有法庭和監獄,其中,經歷司掌文移出入,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即“詔獄”。錦衣衛平日為皇帝爪牙,鎮壓臣下時則羅織大獄,捕人,審訊和處刑。

揭秘明朝15萬 “身穿飛魚服” “腰佩繡春刀” 錦衣衛最後去哪了

自李自成起義滅明,清軍入關,15萬錦衣衛或為忠心侍主而戰死,或為前途名利而投降,或為逃亡而消失。錦衣衛也因明朝的消亡而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