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nt Coronavirus Diseases (VCD)疫情小结

这个瘟疫基本上有了些头绪。

需要生化级别的防护措施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工作的必备条件。

隔离,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首要措施。

对于病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钥匙”工作,对于指导临床的治疗尤为重要。

大多数病人轻中症,治疗及时,基本上恢复无碍。

不存在针对老年人和内科疾病等的特异性,这些病人主要是患者的忍耐、不够重视、治疗上的认识偏差,到发现时已属于重症;年轻人因为对症状的敏感度高(比如发热,低热已经让年轻人耐受不了),就医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时,重症少。

绝大多数患者及时发现,常规治疗都有效,无论中西医。具体措施不一。包括补液、热浴、补充各种维生素,对抗消耗……

对于中重症以上病人,希望能有“钥匙”药,及时终止病程的发展。

危重症,很麻烦。希望能在EMCO下做肺泡灌洗,挽救生命,但后期仍然存在肺功能极大损伤的肺纤维化后遗症。

……

同一病症,在不同病理时期需要分别对待,从对症治疗(退热、化痰),到支持治疗(补液、肺部血管和微循环改善、中药、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并发感染、维生素的补充、甚至包括干扰素和激素的部分使用)再到血液净化下(EMCO)的肺泡清洗……

个人似乎并不赞同吸氧(高流量、纯氧、PEEP、或者气管切开……)的治疗措施。如果病人出现氧饱和度持续降低,说明“鼻涕肺”进展明显,需要进行肺泡灌洗,而不是吸氧措施。因为只要肺泡不被壅塞,肺的血氧交换就能顺利进行;一旦出现血氧交换障碍,是“鼻涕肺”的阻塞导致,一旦发生,需要清除梗阻因素~肺泡灌洗!

病情顽固,所谓的末期“炎症风暴”,是因为免疫反应物质无法清除,体内唤起的免疫系统持续接收信号,炎症物质持续被机体制造。

及时有效的“钥匙”药物,中断病理机制,不仅仅终止病程,更重要的是保护肺泡细胞不被进一步损害导致不可逆转的肺泡衰亡而产生肺纤维化。

病毒在全身各器官的分布和潜在危害仍不明确。比如排泄物的病毒致病。

核酸检测虽然是确定因素,但核酸本身是否可靠、检测物采集是否明确和可靠,都无法唯一确定。因此核酸检测作为有无感染并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和金标准。

基本上,愈后的患者都会有终身免疫力。

带毒者(或者终生携带者)需要对疫情后期再做进一步研究。

有必要做一些后期跟踪。

有必要建立完善应急的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进出口物品检疫检验、农业农产品、林业野生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