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在“成長”中錯過了童年


別讓孩子在“成長”中錯過了童年

爬上屋頂看星星,是每個孩子的本性


《小王子》風靡全球,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用孩子的思維寫出了足以讓大人深思的內容,有這樣一句話“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可惜只有少數人記得這件事。”那些早已成長為“大人”的大人們,忘記了作為一個“小孩”的簡單的“滿足與幸福”。當這個社會用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發時,我們眼裡的“孩子”有的時候成長得那麼累,超負荷的學習壓力,來自大人們的種種施壓。有的人說是現今的教育體制所致,但鮮有人反省家長自身。家長往往面對著兩難選擇題“是給孩子最快樂最健康最充滿童趣的童年”還是“從小各種興趣班填充只是為了培養孩子各項特長的童年”。家長的做法有的時候是不難理解的,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只是想為孩子多穿幾件“盔甲”,保護孩子在競爭中得以生長。可是,有誰問過孩子的意願嗎?所謂的“起跑線”,只是人們無故強加給孩子的“設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裡的香港家長的瘋狂做法讓人唏噓,我不禁想問自己,“童年的定義是什麼?”

早在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提出“白板說”,即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人的一切觀念和認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紙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源於經驗。在此基礎上,孩子世界的“白板”應該由孩子本身去描繪,那樣才可以成為孩子自己的東西,當大人們強加到孩子“白板”上的東西愈多時,孩子將逐漸失去他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需外界橫加干涉。

張愛玲《童言無忌》裡有這樣一句話“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慢,就像老棉鞋裡面,粉紅絨裡子上曬著的陽光。”童年,是該被慢慢享受,細細感受的。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遵從“自然法則”,用“平等”給以孩子“尊重”。別讓孩子在“成長”中錯過了童年。

別讓孩子在“成長”中錯過了童年

陪伴,是最長久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