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一:導語


網課期間孩子出現的綜合症有哪些?

經常貪睡、早起艱難;凌晨入睡,晚睡是常態;手機不離身,無所事事;眼神迷離、幾乎不鍛鍊;沉迷遊戲、飲食不均;缺少交流、越來越懶……


作為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不是非常著急?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痛楚,那麼你要知道問題的根本所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軌,並且產生矛盾。

要認清這個現實,你就必須知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關係。

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二: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

都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個互相支配的過程,但這種支配並非是相互“衝突”,而是一個逐漸磨合,互相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教育是一個主導力量,其他工作的開展要緊緊圍繞著學校來進行,因為學校進行的是系統性教育

實踐證明,它適合這個群體中大部分的學生。

在全面推動網絡授課的環境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越來越多。脫離了學校教育的孩子們,他們做事情沒有計劃性,沒有目的性,或說只能隨波逐流。

學校教育性質一:德育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家庭教育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並不是說完全去除自身的優勢。每個父母的家庭教育觀不同,教導出來的孩子性格也不一樣。家長的

文化素養懸殊極大,所以對於家庭教育來講,大多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只能夠按照成功的例子來“照葫蘆畫瓢”,去給孩子制定條條框框,完全抹殺了他們的自主性。讓孩子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始終讓孩子不能夠培養自主能力,到頭來只能夠成為待宰的“羔羊”。

學校在開展親子聯誼、家長會等活動的目的就是給家長灌輸教育思想提升家長素質,讓學校的德育起一個積極主導的作用。

學歷與素質並不等同,進行科學教育的前提是,及時掌握青少年的心理活動特性。

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典型:


①:父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希望孩子替他完成,用自己的愛好來確定孩子的發展方向

②:過早的規劃人生道路,拔苗助長,從還沒有跨進校園開始,盲目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加重孩子的負擔。逼迫考試獲取高分,考入重點大學。

從教學經驗跟數據統計來看,子女問題最多的歸屬“組合家庭”和“殘缺家庭”。歸結原因就是某些關係處理不好,影響孩子的成長,從而養成孤僻、偏執的性格,有時候甚至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不可治癒的創傷。

學校教育性質二:管理


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讓學生學習、生活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後,那不是

“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這一段長時間的放假時間,各位家長或許深有體會,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到真正的自律

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無規矩不成方圓


《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校規、班規》這些都是要學生熟知,並且無條件執行,因為你處在一個集體之中,那麼就要積極主動的配合。同時,不僅僅是學生,家長更要做到如此


①:孩子出現問題,及時的向老師反映。
從內心應該充分的選擇相信老師,如果連家長都出現排斥心理,那麼學生必定同樣。
學生學習經常面臨一個這樣的問題:孩子經常對父母說:“我不喜歡某某科的老師,我上課不想聽”,所以導致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好。

這就是排斥的一個典型特徵,而並不是由興趣所決定的。

學生對於成績肯定非常渴望,希望每一科成績都非常好,但是這樣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擾,對他的影響實在太大。

②:按時參加學校的接待活動


在我們學校還建立了“家長接待日”。讓家長輪流管理班級,這不是壓榨家長們的作息時間,而是真正的懂得教育的行為!

通過三年的實驗發現:家長輪流管理班級效果比老師更好

並且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讓各位家長體驗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夠切身實際的理解他們“勞累”的感受,增加這個集體的凝聚力。

網絡教育環境下,再一次驗證了學校教育遠不止於課堂教育


③:家長要成為學校管理的“參謀長”
一個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學校與家庭。很多的父母在教育侄女的過程當中經常“碰壁”。遇到的問題那麼迫切,而不是說提高語調,讓導火索越來越熱,最終與孩子之間爆發“戰爭”。

教育是需要沉澱的。一個名聲在外的學校肯定離不開多年的實踐操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家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忠言逆耳利於行”家長要當好參謀長這個角色,多為辦好學校獻計獻策。

三:結束語

千千萬萬的家庭,如果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整體來看,我國的家庭教育質量肯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網絡授課只是這短時期內不得已的辦法,只能夠起到一個及時止損的作用,實踐證明我國教育的提升還是要依靠學校教育。

關注我,和我一起解讀教育、剖析更多經典教育案例,助你的家庭教育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